某行政机关对老朱做出行政处罚,老朱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但他没上

题目

某行政机关对老朱做出行政处罚,老朱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但他没上过学,不识字,书写起诉状有困难,想口头起诉。对此,人民法院应当()。

  • A、不予受理
  • B、告知老朱必须递交书面的起诉状
  • C、将老朱口头起诉内容直接告知该政府机关,但不记入笔录
  • D、受理老朱的起诉,记入笔录,出具书面凭证,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蒋某和朱某之间发生土地使用权争议,行政机关作出裁决确定争议土地的使用权属于朱某,蒋某不服提起行政诉讼。法院通知朱某参加诉讼,则朱某在本案中的身份是( )

A.原告

B.被告

C.第三人

D.共同原告


正确答案:C
本题考查行政诉讼中的第三人。
《行政诉讼法》第27条规定:“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本案中,行政机关对于蒋某和朱某之间的土地使用权争议作出裁决,裁决决定与双方当事人均有利害关系,根据上述规定可知,朱某应为本案的第三人。

第2题:

分析朱老忠的形象。


正确答案:朱老忠是横新旧两个时代,在斗争实践中找到了正确方向的农民英雄的典型。在他身上集中了旧时代农民的反抗斗争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性格,又具有新时代无产阶级的优秀品质。强烈的阶级仇恨、不甘屈服的反抗意志、有勇有谋的韧性斗争精神是朱老忠性格的核心。朱老忠与冯兰池有着杀父之仇,三十年的流浪生涯,给他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反抗精神又增添了智慧的色彩。他虽然是回乡复仇,却懂得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不争眼前的成败,提出了要靠“一文一武”来复仇的设想。“出水才看两腿泥”的口头禅正是这种性格的体现。对穷兄弟一往情深,豪爽义气,敢于“为朋友两肋插刀”,也是他性格的显著特征。朱老忠流浪归来,马上去看望往日的穷苦弟兄,甚至慷慨解囊,为对方排忧解难。他与严家的关系更可以说明这一点。他把严家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运涛被捕后,严志和病倒了,他安排好严家的事情,还步行几千里代替志和去探监。在反割头税斗争中,更集中体现了他善于团结穷苦人,敢于出头主事的性格特点。通过不断接触革命者以及革命思想的熏陶、革命斗争的锻炼,使他那种“出水才看两腿泥”的坚韧性格,“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精神和革命的理想融为一体,发展成为打倒阶级敌人、推翻旧制度、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的思想境界,又为个人复仇的草莽英雄走向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行列。他的形象有力地概括了中国农民又自发反抗到自觉革命的战斗历程,说明: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农民的革命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第3题:

公民小朱对某行政机关做出的行政处罚不服,向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起诉,但他没有上过学,不识字,书写起诉状有困难,想口头起诉,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人民法院只接受书面起诉,口头起诉无法律依据

B.对小朱口头起诉直接将口头起诉内容直接告知该行政机关,但不记入笔录

C.口头起诉不符合立案要求,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D.小朱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出具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告知对方


参考答案:D

第4题:

蒋某和朱某之间发生土地使用权争议,行政机关作出裁决确定争议土地的使用权属于朱某,蒋某不服提起行政诉讼。法院通知朱某参加诉讼,则朱某在本案中的身份是()

  • A、原告
  • B、被告
  • C、共同原告
  • D、第三人

正确答案:D

第5题:

某日,某派出所民警老朱、小徐在驾车巡逻途中,有群众现场报警称,看到有人偷了一辆摩托车后,将该摩托车放入一辆白色面包车内,驾车往城郊方向驶去。老朱、小徐根据报警群众的指引,立即拉响警报驾车追捕。疑犯见警车追击,疯狂逃窜。在被截停后,老朱、小徐下车准备控制疑犯,此时疑犯冲过来,用砍刀朝老朱头部砍去。老朱应采取的措施是:

A.先口头警告再开枪射击
B.先鸣枪示警再开枪射击
C.直接开枪射击
D.使用警械制止

答案:B
解析:
根据《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九条:人民警察判明有下列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一)放火、决水、爆炸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二)劫持航空器、船舰、火车、机动车或者驾驶车、船等机动交通工具,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的;(三)抢夺、抢劫枪支弹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四)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犯罪或者以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相威胁实施犯罪的;(五)破坏军事、通讯、交通、能源、防险等重要设施,足以对公共安全造成严重、紧迫危险的;(六)实施凶杀、劫持人质等暴力行为,危及公民生命安全的;(七)国家规定的警卫、守卫、警戒的对象和目标受到暴力袭击、破坏或者有受到暴力袭击、破坏的紧迫危险的;(八)结伙抢劫或者持械抢劫公私财物的;(九)聚众械斗、暴乱等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用其他方法不能制止的;(十)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暴力袭击人民警察,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十一)在押人犯、罪犯聚众骚乱、暴乱、行凶或者脱逃的;(十二)劫夺在押人犯、罪犯的;(十三)实施放火、决水、爆炸、凶杀、抢劫或者其他严重暴力犯罪行为后拒捕、逃跑的;(十四)犯罪分子携带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拒捕、逃跑的;(十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武器的其他情形。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规定使用武器,来不及警告或者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本题属于第10种情形,在此种情况下,口头警告已经不足以制止,因此选择B选项。

第6题:

朱某与任某婚后感情不和,朱某经常打骂任某,任某向法院起诉离婚。朱某知道后对任某打骂更甚。审判人员对朱某进行严厉批评,并口头裁定在案件审理前朱某不得对任某进行打骂,且不得随意隐藏、转移、变更和毁损家里的财产。但朱某不但不停而且变本加厉。任某向法院求救,审判人员赶到任某处,指出其妨害民事诉讼的后果,但朱某不仅对法院审判人员进行谩骂,而且还当场对任某进行殴打。法院的法警上前阻止并宣布对朱某进行拘留。之后朱某表示认错悔改,法院便提前解除拘留。

问:

(1)法院对朱某的拘留是否正确?

(2)法院对朱某的拘留在程序上有何不妥?


正确答案:

(1)法院对朱某采取拘留措施是正确的。《民事诉讼法》第102条第1款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本案中,朱某在法院审理过程中,不听审判人员劝阻打骂原告的行为是发生在诉讼过程中,主观上亦是故意的,造成了妨害民事诉讼秩序的后果,因此对朱某采取强制措施是正确的。
(2)拘留必须经院长批准,应当用决定书。紧急情况下必须立即拘留的,拘留后可报院长补办批准手续。提前解除拘留,应报经院长批准,并作出提前解除拘留决定书,叫负责看管的公安机关执行。《民诉意见》第116条规定:“因哄闹、冲击法庭,用暴力、威胁等方法抗拒执行公务等紧急情况,必须立即采取拘留措施的,可在拘留后,立即报告院长补办批准手续。院长认为拘留不当的,应当解除拘留。”《民诉意见》第117条规定:“被拘留人在拘留期间认错悔改的,可以责令其具结悔过,提前解除拘留。提前解除拘留,应报经院长批准,并作出提前解除拘留决定书,交负责看管的公安机关执行。”本案属情况紧急,可以对朱某立即采取拘留措施,但在拘留后,却并没有立即报告院长补办批准手续是错误的。提前解除朱某的拘留,也应报经院长批准,并作出提前解除拘留决定书,交负责看管的公安机关执 行。本案朱某没有交公安机关看管,在决定提前解除拘留时,也没有报经院长批准并作出决定书。

第7题:

小吕为负责眉山市城市低保管理审批工作的公务员,为其家庭条件优越的老朱签署同意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意见,老朱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享受城市低保待遇,并送给小吕主管领导萧主任礼物以顺利办理手续。居委会小陈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应当给予批评教育,依法进行处罚的人是()。

A:老朱
B:小陈
C:小吕
D:萧主任
E:老李和老朱

答案:A,C,D
解析:
A项,老朱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享受城市低保待遇,并送给小昌主管领导萧主任礼物,应由县级民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警告,追回其冒领的城市低保款物;情节恶劣的,处以罚款;C项,从事城市低保管理审批工作的人员小吕没有做好审查工作,玩忽职守,被老朱骗取享受城市低保待遇,应给予批评教育,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D项,萧主任收受老朱礼物为其办理手续提供便利,属于徇私舞弊、受贿,应给予批评教育,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8题:

公安局认定朱某嫖娼,对其拘留十五日并处罚款5,000元。关于此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对朱某的处罚决定书应载明处罚的执行方式和期限

B.如朱某要求听证,公安局应当及时依法举行听证

C.朱某有权陈述和申辩,公安局必须充分听取朱某的意见

D.如朱某对拘留和罚款处罚不服起诉,该案应由公安局所在地的法院管辖


正确答案:ABC

第9题:

职工老崔在宿舍内使用电磁炉烧菜,被安全员老朱没收电磁炉并处罚200.00元,请问老朱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老朱的做法是正确的,为了防止火灾和触电事故的发生生活区宿舍内严禁使用大功率电器、严禁私拉乱接。

第10题:

甲行政机关对赵某作出行政处罚,赵某不服,依法向乙行政机关申请复议。乙行政机关经过复议,决定减轻对赵某的处罚。赵某仍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本案可以由甲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 B、本案可以由乙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 C、本案被告应为甲行政机关
  • D、本案被告应为乙行政机关

正确答案: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