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波离开震源后其波速不取决于下列哪种因素?()

题目

地震波离开震源后其波速不取决于下列哪种因素?()

  • A、地震震级大小
  • B、震源深度
  • C、震源附近物质的刚性程度
  • D、震源附近物质的密度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岩层埋藏越深地震波速度().时代越老的地层速度().


正确答案:越大;越大.

第2题:

北京时间2009年2月12日1时34分,在印度尼西亚塔劳群岛(北纬3.9度,东经126.6度)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约30千米。据此回答下题。地震波(横波和纵波)从地壳传向地幔时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 A、横波、纵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 B、横波完全消失,纵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 C、横波、纵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
  • D、纵波完全消失,横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正确答案:A

第3题:

围岩松动圈的测试可采用爆破震动方式,测试时,完整岩体的地震波速一般较低,而在应力下降、裂隙扩张的松动区地震波速相对较高。( )


答案:错
解析:
围岩松动圈的测试方法有单孔法和双孔法。双孔测试是目前应用较广的方法。

第4题:

简述地球内部地震波速度突变的主要界面?


正确答案: (1)莫霍面
位于地表以下数公里到30-40km深度。纵波速度由平均为6-7km/s,突然升到8.lkm/s。这一突变具有全球性。此介面的深度在大陆深,在海洋浅,地质上将莫霍面以上部分称为地壳,以下部分称为地幔。
(2)古登堡面
位于地下2900km深度。横波到这界面就消失了。纵波能够通过,通过后其速度由原先逐渐加快的状态转变为突然减慢(由13.72km/s降为8.06km/s)。同时,纵波到达该界面还明显地发生反射与折射,出现纵波阴影带。它是高密度的固体地幔与具有液态性质的外核之间的幔核界面。
以上两个界面是地球内部的第一级界面,它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等三个层圈。地球内部进一步分成为若干次一级层圈。
(3)康拉德面
位于地壳内部。表现为纵波速度从6km/s突变为6.6km/s。地质上根据此面推断地壳分为密度不同的上、下两层,上层为花岗岩层,下层为玄武岩层。
(4)上下地幔界面
在地下约670km深处,存在一个界面,纵波速度从8.56-8.91km/s突变为10.75-13.72km/s。它将地幔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称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5)岩石圈与软流圈界面
位于地幔内部紧靠莫霍面的部位。从地表到地下70km深处,纵波速度一直保持上升趋势,越过这一界面后,其波速逐渐降低,大约从地下220km开始,波速又呈逐渐上升的状况。因此判断,从地下平均为70km深处开始到大约220km深的地带,物质是固态和液态的混合物,称之为软流圈。软流圈以上的部分,物质均为固态,具有较强的刚性,称为岩石圈。
(6)内外地核的界面
位于地下大约5120km深度。在此面附近,纵波速度由10.36km/s增到llkm/s,并且出现由纵波派生出来的横波。故可将地核分为液态外核与固态内核。
精确地说,在内外核之间还有一个过渡带,其深度位于地下4703-5154km处。

第5题:

北京时间2014年08月03日16:30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公里,据此回答以下问题。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面下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 A、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 B、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 C、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
  • 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正确答案:A

第6题:

下列()地震波的速度小于纵波波速。()

  • A、疏密波
  • B、剪切波
  • C、瑞利波
  • D、面波

正确答案:B,C,D

第7题:

据新华社电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3年10月31日11时3分在吉林省松原市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7分钟后,11时10分当地再次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6千米。据了解,东北地区哈尔滨、长春等大城市均有较强震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 A、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 B、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 C、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
  • 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正确答案:A

第8题: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变质岩和火成岩的地震波速度小于沉积岩的地震波速度.


正确答案:错误

第9题:

简述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震中定位方法、地震波、地震震级与烈度。


正确答案: 震源:地下深处发动地震,释放深部能量的源区。
震中:震源在地表的垂直投影。震中是有一定范围,称震中区,震中区是地震破坏最强的地区。
震源深度:震源到震中的距离。
震中距:震中到地面任一地震台的水平距离。 等震线:烈度相同点的连线。
地震波:地震时,从震源区发出,以弹性波的形式传播出来。
确定震中位置方法是由地震波的走时差(S-P)来确定地震台至震中之间的距离。有三个地震台站,且不在一条直线上,可根据三个台站求出的震中距用三点交会法确定震中位置。
震级是衡量地震绝对强度的等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就等于在震中距为100公里时,用同样地震仪记录到的最大震幅值以微米为单位的对数值。 
烈度是表示地面和建筑物受到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第10题:

有关地震波()

  • A、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
  • B、纵波传播到古登堡面时完全消失
  • C、纵、横波波速在莫霍面都明显减小
  • D、从震源发出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