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题目

简述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国外与我国的不同城市均结合各自城市类型和特色、从不同的重点切入”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其中以物联网等产业发展为驱动的地区有()

  • A、上海
  • B、东京
  • C、宁波
  • D、新加坡

正确答案:C,D

第2题:

《工作规范》规定,对不同类型的城市低保对象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请简述?


正确答案: “三无”对象,一年复核一次;家庭收入相对稳定的,半年复核一次;家庭收入经常变化的,每季度复核一次。

第3题:

简述城市形成发展的条件。


正确答案:城市的产生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1)首先,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城市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 (2)其次,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促进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3)最后,自然条件、气候状况和地理位置也是城市产生的重要 总而言之,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是历史前进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现象。它是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社会分工的深化、商品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第4题:

简述城市化的发展类型。


正确答案: 数个世纪以来,城市化呈十分迅猛的发展态势,并呈现一种纷繁复杂的发展局面,形成多种发展类型。
(1)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
(2)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
(3)直接城市化与职能城市化;
(4)平衡城市化与过度城市化。

第5题:

从城市产生和发展出发,城市可分为哪三种类型,并简述不同类型城市的功能、特点和形成动因。


正确答案: (一)商品农业与中心地型城镇
1、形成动因:商品农业的出现和发展,物资集散和交换功能的扩大;
2、功能:满足农村的物资集散和综合服务的需要;
3、特点:职能的综合性,发展的稳定性,鲜明的等级性;
4、类别:集镇、城镇、县城。
(二)转运功能、区际贸易与以交通运输为主的城市
1、形成动因:天赋的和人为的交通地理位置;
2、转运功能的三种类型:实体转运、商业性转运、政治性转运;
3、功能:满足区际贸易和交通转运的需要;
4、类别:铁路沿线、铁路枢纽、渡口、河海港、边境和特区、综合运输枢纽城市;
5、特点:职能较单一,发展起伏较大。
(三)规模经济、集聚经济与以专门化职能为主的城市
1、形成动因:天赋的资源和人类某种特殊的需要
2、功能:满足某种专门需要,集聚经济,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与集聚经济的概念
3、特点:职能较单一,对外联系广,联系内容单一,发展历史短但速度快,发展起伏大
4、类别:矿业、工矿、工业、风景旅游、科学文化城等。

第6题:

据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特点,简述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的肥料运筹原则。


正确答案: (1)、氮肥:
强筋中筋弱筋
施用量(kg/mu)16-1814-1612-14
基肥50%50%70%
平衡肥10%10%10%
拔节肥15-20%20%20%
孕穗肥20-25%20%/
(2)、P、K肥
中强筋小麦N:P2O5:K2O=1:0.6:0.6
弱筋小麦N:P2O5:K2O=1:0.4:0.4
分两次施,基肥和返青拔节肥(春性7-9叶半冬性5-7叶)
(3)、根外追肥
浓度:尿素1-2%KH2PO40.5-1%
时期:孕穗-花后20天
方法:可与防治白粉病、赤霉病的药剂一起喷施,对中强筋小麦作用较大,可提高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

第7题:

简述城市形态的几种主要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正确答案:城市形态主要类型为:一,集中式;二,分散式。集中式出现在平原地区,不受地形限制,呈同心圆状一圈圈往外扩展,而分散式受地形限制,比如河谷地区,只能呈条状分布,又或者呈条状分布于交通要道两旁。

第8题:

简述城市基层社区的形成和发展。
我国城市基层社区是在城市街道办事处辖区和居民委员会辖区这种特定法定社区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从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所发挥的职能来看,他们都或多或少从事着我们后来称之为社区建设的工作内容,并在实际上成为社区建设的组织主体,尤其是居民委员会所承担的公共福利、治安保卫、调解纠纷、动员居民、反映民意等职能完全可以归结为社区建设的内容。但是,城市基层社区的形成发育和我国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城市基层街居体制的变革联系在一起,和街居体制的职能转变,以及逐步向社区服务、社区建设的拓展密不可分。
1.社区概念的出现
1978年以后,被“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的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首先得到恢复,而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街居体制开始逐渐发生变化。经济体制的变革必然要求政治体制,尤其是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变革与其相适应,而处于城市基层的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因为直接处于各种社会问题的最前沿,直接面对各种社会问题,为应付各种挑战其进行变革也是必然的。这种变革最初都是在街居体制的基础上以“社区服务”的名义展开的,而正是社区服务的提出将“社区”的概念引入我国城市基层工作的视野之中。
1987年,民政部在武汉召开部分城市社区服务座谈会,在探讨社区服务理论的同时,交流了多个城市开展社区服务的经验。会后,民政部门开始有选择地进行社区服务试点,以摸索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社区开展社区服务的实践经验。1989年,民政部在杭州召开全国社区服务工作会议,总结推广开展社区服务的经验,并明确了进一步开展社区服务的基本思路。此后社区服务的宣传和探索以多种形式广泛进行,并得到了社会上广泛的理解和支持。1989年12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居民委员会应当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活动”。初步将社区定位于居民委员会层次上,明确了居民委员会开展社区服务的职责,从而促进了社区服务工作的普及推广。
作为改革开放后满足居民客观需求的产物,社区服务在依靠基层的街道办事处,尤其是依靠居民委员会为社区中的老年人、残疾人和优抚对象提供社会福利性服务的同时,就在实践中大体上明确了社区的定位。正是“社区服务”的开展,首次将“社区”这一概念引入到我国城市管理领域,社区在我国城市基层工作中得以呈现出来,并在民政部门的推动下大体将其定位于居民委员会这一层次上。
2.社区的形成和发育
社区服务将社区引入到我国城市管理领域,社区服务的延伸扩展带动了多项社区工作的产生和发展,1991年,有关理论研究者和民政部门提出了“社区建设”的概念和思路,此后社区服务逐步拓展为社区建设。
2000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对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主要内容、城市社区组织和队伍建设以及社区发展规划等都作出了系统论述。这标志着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开始大力推进。
在社区建设逐步推进中,我国城市社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第9题:

简述梗死的原因、类型及其不同类型梗死的形成条件?


正确答案: (1)梗死的原因:①血栓形成;②动脉栓塞;③动脉痉挛;④血管受压闭塞。
(2)类型:①贫血性梗死;②出血性梗死。
(3)条件:
1)贫血性梗死①组织结构比较致密;②侧支循环不充分;③动脉分支阻塞。
2)出血性梗死①组织疏松;②双重血液供给或血管吻合支丰富;③组织原有淤血;④动脉分支阻塞;⑤侧支循环不能代偿等。

第10题:

简述不同的依恋类型对幼儿的发展有不同的现实影响。


正确答案: (1)在个性特征方面,与不安全型儿童相比,安全型儿童在以后表现出更强的探索欲望与能力。
(2)在游戏与社会性交往中,安全型的儿童也表现出良好的个性特征与社会认知能力。
(3)在特定问题情境中,安全型儿童也表现出较强的难题解决能力与良好的坚持性、挫折容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