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某用淀粉加工生产了100件计6万盒、批号为“991104”的假普利胃炎胶囊,分3次售出,得赃款11 282万元.甲某构成(  ).

题目
甲某用淀粉加工生产了100件计6万盒、批号为“991104”的假普利胃炎胶囊,分3次售出,得赃款11 282万元.甲某构成(  ).
A.非法经营罪
B.诈骗罪
C.生产、销售假药罪
D.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D
解析:
解析:因为没有足以危害他人生命、健康的危险,缺乏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的“危险”要件,但销售额达到5万元以上,可以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某使用假印章和变造的保险单与保险人签订保险合同,收取保费,投保人达200多人,非法收取保费50余万元,甲某在保险单上留有真实的联系电话,当投保人发生险损,甲某进行了一部分的理赔。但后来发生了重大的理赔,甲某无力赔偿,遂被告发。对甲某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

A.甲某构成诈骗罪

B.甲某构成合同诈骗罪,属于牵连犯

C.甲某构成保险诈骗罪

D.甲某构成非法经营罪


正确答案:D
【考点】非法经营罪
【解析】甲某有一定的履约行为,尚未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意图的程度,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因此,ABC三项都不选。而且保险诈骗罪的主体限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本题选D。

第2题:

第 60 题 甲某做服装批发零售的个体生意,其在商务往来中欠了供货商乙某货款2万元人民币,在乙某索要欠款时,甲某因为生意亏损,便伪造了某股份有限公司的债券2万元,并以该债券抵了2万元的欠款,乙某并未发现该债券为伪造。对此,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某构成诈骗罪

B.甲某构成伪造金融票证罪

C.甲某构成擅自发行公司债券罪

D.甲某构成伪造公司债券罪


正确答案:AD
甲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和伪造公司债券罪,为牵连犯。

第3题:

公安派出所所长赵某挪用他人交纳的取保候审保证金4万元占为己有,后赵某害怕他人举报,遂用该4万元为派出所添置了一批办公设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构成贪污罪

B.甲构成挪用公款罪

C.甲构成滥用职权罪

D.甲不构成犯罪


参考答案:A

第4题:

邓某用红糖加工生产了2万盒批号为“国药准字Z52080494”的假冒“感冒清热颗粒”,分6次售出,卖药所得6万余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邓某仅触犯非法经营罪
B:邓某仅触犯生产、销售假药罪
C:邓某触犯诈骗罪
D:对邓某应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和生产、销售假药罪择一重罪论处

答案:D
解析:
【考点】生产、销售假药罪。详解:本案中,邓某用红糖加工的“感冒清热颗粒”系假药。《刑法》第141条规定,生产、销售假药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生产、销售假药罪是行为犯,本案中,邓某实施了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成立生产、销售假药罪。邓某的行为同时触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根据《刑法》第149条第2款的规定,应择一重罪论处。

第5题:

甲为了发财致富使用白糖和淀粉加工生产了300箱假“酵母片”,分6次售出,得赃款8万余元,甲的行为构成

A.非法经营罪

B.诈骗罪

C.生产、销售假药罪

D.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正确答案:D

第6题:

某甲是某私营家具厂的老板,甲为骗取贷款,照银行印章的样式,伪造了中国银行某分理处的储蓄章和行政章,并套取整存整取存单的样本,印制大量空白存单,然后制作5份金额各为500万元的假存单,并持该存单到某信用社以家具厂的名义要求抵押贷款,从某信用社开出5份抵押证明,盖上私刻的印章,以此假存单和抵押证明从银行骗取贷款500万元。此后,甲某又以同样的方式先后共骗取贷款800余万元。甲某利用该笔资金为诱饵,大肆宣传其经营的家具厂经营状况良好,于是,以吸储为名,许诺8.8%的年息,从张某等50余人处得款950万元,甲某将该款用于私人借贷和使用。案发前甲某只返20万元,归还银行贷款300万元。案发后,追回赃款和财物价值600余万元,尚有大量资金无法追回。

问题:

(1)甲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2)本案是否属于单位犯罪?


正确答案:
【考点】伪造公司、企业印章罪;伪造金融凭证罪;贷款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法条竞合
【答案与解析】(1)甲某的行为构成伪造公司、企业印章罪、伪造金融凭证罪,贷款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甲用假的金融凭证诈骗贷款的行为同时构成金融凭证诈骗罪,属于法条竞合,按照优先适用特别条款的原则定贷款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该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侵犯的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制度,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其吸收存款的对象是不特定的.故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2)本案不属于单位犯罪,因为该厂无法人资格。

第7题:

张某为了发财致富便使用红糖和淀粉加工生产了300箱假“板蓝根冲剂”,分6次售出,得赃款250000元,张某的行为应构成( )。A.非法经营罪B.诈骗罪C.生产、销售假药罪D.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正确答案:C
《刑法》第141条规定,生产、销售假药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8题:

甲某原任某国有商业银行某分理处主任,通过两名储户介绍,认识了乙某。乙某提出为甲某拉100万元存款,并要求从甲某的分理处贷款80万元,甲某同意。后通过乙某介绍,某研究所将100万元人民币存入该行。同时乙某使用他人身份证、已失效的某公司营业执照和伪造的某研究所公章等,在甲某未经审查的情况下,双方签订了质押担保借款合同,以某研究所100万元存款做质押物,骗取80万元贷款。则甲、乙分别构成何种犯罪?( )

A.甲构成玩忽职守罪

B.乙构成诈骗罪

C.甲构成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

D.乙构成贷款诈骗罪


正确答案:CD
乙的贷款诈骗是诈骗罪的一种,因此选D,某甲有玩忽职守行为,但刑法为此单独规定了罪名,应选C。

第9题:

甲某是某中药厂厂长,组织该厂生产大量假药销售给个体医生,销售额达到16万元,其违法所得均归本单位所有。其中售出的假药在使用中造成一人右手终生残疾的后果。甲某的行为( )。

A.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B.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

C.非法经营罪

D.属于单位犯罪的直接责任人


正确答案:BD
解析:根据《刑法》第140、141、149、150条规定,其行为同时触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和生产、销售假药罪,应当按照生产、销售假药罪定罪处罚。甲某作为厂长和犯罪行为的组织者,属于单位犯罪的直接责任人。

第10题:

甲某使用假印章和变造的保险单与投险人签订保险合同,收取保费.投保人达189人之多,非法收取保费50余万元,甲某在保险单上留有真实的联系电话,当投保人发生险损,甲某进行了一定的理赔.则(  )
A.甲某构成非法经营罪
B.甲某构成诈骗罪
C.甲某构成合同诈骗罪,属于牵连犯
D.甲某构成保险诈骗罪


答案:A
解析:
解析:本题要点是合同诈骗罪与非法经营罪的区别.甲某有一定的履约行为,不具有明显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意图,故难以确认构成合同诈骗罪.既然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当然也不构成诈骗罪.另外,保险诈骗罪的犯罪主体限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甲某不具有上述三种身份,所以,也不构成保险诈骗罪.但是,甲某没有从事保险的资质,从事保险业务,可以认定为非法经营罪.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