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企业是一家从事大型设备制造的企业,只为某大型工程配套生产一种大型设备,一直以来 A企业采用变动成本法核算产品生产成本。近年来,随着公司产品的多元化战略实施,为了加强成本管理,A 企业召开会议对成本管理工作的历史现状进行梳理,为下一步成本管理做出规划。以下是会议发言记录: 总经理:我公司长期以来只生产专用设备,因此市场和产品比较单一,这种方法也能够满足企业进行决策。但是公司即将实施多元化产品战略,要开发出市场受欢迎的产品,肯定要面临市场竞争。因此,要总结过去我们成本管理的经验和不足,为成本管理改革服务。

题目
A 企业是一家从事大型设备制造的企业,只为某大型工程配套生产一种大型设备,一直以来 A企业采用变动成本法核算产品生产成本。近年来,随着公司产品的多元化战略实施,为了加强成本管理,A 企业召开会议对成本管理工作的历史现状进行梳理,为下一步成本管理做出规划。以下是会议发言记录:
总经理:我公司长期以来只生产专用设备,因此市场和产品比较单一,这种方法也能够满足企业进行决策。但是公司即将实施多元化产品战略,要开发出市场受欢迎的产品,肯定要面临市场竞争。因此,要总结过去我们成本管理的经验和不足,为成本管理改革服务。
财务总监:随着公司战略的不断推进,公司的间接成本的比重不断扩大,由原来的不足 30%,上升到了 56%。财务部建议拟引进作业成本法核算成本。以下是财务部提供的间接成本资料。主要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其中甲产品 900 件、乙产品 300 件,其作业情况数据如下表所示:

要求:

变动成本法的缺点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下构成变动成本法的理论前提的是()

A、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

B、固定生产成本作为期间费用处理

C、产品成本包括固定生产成本

D、成本按性态进行分类

E、管理费用计入产品成本


参考答案:AB

第2题:

A 企业是一家从事大型设备制造的企业,只为某大型工程配套生产一种大型设备,一直以来 A企业采用变动成本法核算产品生产成本。近年来,随着公司产品的多元化战略实施,为了加强成本管理,A 企业召开会议对成本管理工作的历史现状进行梳理,为下一步成本管理做出规划。以下是会议发言记录:
总经理:我公司长期以来只生产专用设备,因此市场和产品比较单一,这种方法也能够满足企业进行决策。但是公司即将实施多元化产品战略,要开发出市场受欢迎的产品,肯定要面临市场竞争。因此,要总结过去我们成本管理的经验和不足,为成本管理改革服务。
财务总监:随着公司战略的不断推进,公司的间接成本的比重不断扩大,由原来的不足 30%,上升到了 56%。财务部建议拟引进作业成本法核算成本。以下是财务部提供的间接成本资料。主要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其中甲产品 900 件、乙产品 300 件,其作业情况数据如下表所示:

要求:

如何分析上述成本计算结果?

答案:
解析:
(1)作业成本法下间接费用分配按照成本动因分配,分配标准多元,而非仅选一种分配标准。
(2)作业成本法计算的结果修正了传统成本计算对成本信息的扭曲。(3)作业成本信息可以用于定价决策,便于利用成本因素进行有效定价。

第3题:

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价6元,单位变动生产成本4元,单位销售和管理变动成本1元,销量为500件,则其产品贡献毛益为多少元()

A500

B650

C750

D1000


参考答案:A

第4题:

(2016年)甲公司为一家制造类企业,主要生产X、Y两种产品,X、Y两种产品均为标准化产品。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甲公司高度重视战略成本管理方法的运用,拟通过成本领先战略助推企业稳步发展。相关资料如下。
(1)随着业务发展和生产过程的复杂化。甲公司制造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重越来越大。且制造费用的发生与传统成本法采用单一分摊标准的相关性越来越小。甲公司自2012年以来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与管理。
2016年6月,X、Y两种产品的产量分别为500台和250台。单位直接成本分别为0.4万元和0.6万元,此外,X、Y两种产品制造费用的作业成本资料如表3所示:
表3

(2)通过作业成本法的运用,甲公司的成本核算精度大大提高,为此 ,甲公司决定通过作业成本法与目标成本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成本管理。通过市场调研,甲公司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后,确定X、Y两种产品的竞争性市场单价分别为1.85万元和1.92万元;单位产品必要利润分别为0.20万元和0.25万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根据资料(1),结合作业成本法,分别计算X、Y两种产品的单位制造费用,并指出作业成本法及传统成本法下制造费用分摊标准的区别。
2.根据资料(2),结合目标成本法,分别计算X、Y两种产品的单位目标成本,并说明甲公司确定竞争性市场价格应综合考虑的因素。
3.根据(1)和)(2),结合上述要求1和要求2的计算结果,指出甲公司应重点加强哪种产品的成本管控,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85-0.20=1.65(万元)
Y产品单位目标成本=1.92-0.25=1.67(万元)
应综合考虑的因素:客户可接受的价格、主要竞争对手情况、自身目标市场份额。
3.甲公司应重点加强Y产品的成本管理。
理由:Y产品的实际单位成本为1.8万元大于目标成本1.67万元。
X产品的实际单位成本为1.5万元小于目标成本1.65万元。

第5题:

A 企业是一家从事大型设备制造的企业,只为某大型工程配套生产一种大型设备,一直以来 A企业采用变动成本法核算产品生产成本。近年来,随着公司产品的多元化战略实施,为了加强成本管理,A 企业召开会议对成本管理工作的历史现状进行梳理,为下一步成本管理做出规划。以下是会议发言记录:
总经理:我公司长期以来只生产专用设备,因此市场和产品比较单一,这种方法也能够满足企业进行决策。但是公司即将实施多元化产品战略,要开发出市场受欢迎的产品,肯定要面临市场竞争。因此,要总结过去我们成本管理的经验和不足,为成本管理改革服务。
财务总监:随着公司战略的不断推进,公司的间接成本的比重不断扩大,由原来的不足 30%,上升到了 56%。财务部建议拟引进作业成本法核算成本。以下是财务部提供的间接成本资料。主要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其中甲产品 900 件、乙产品 300 件,其作业情况数据如下表所示:

要求:

若将上述间接成本按照机器小时数进行分配,试计算此时的单位产品间接成本。

答案:
解析:
若将上述间接成本按照机器小时数进行分配,则单位小时成本=1360002000=68(元)。
故甲产品分摊成本=68*1200=81600(元),单位产品成本=81600900=90.67(元);
乙产品分摊成本=68*800=54400(元),单位产品成本=54400300=181.33(元)。

第6题:

下列关于成本管理目标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在竞争性经济环境中,成本管理系统的总体目标主要依据企业的总体战略而定
B.成本领先战略中,成本管理的总体目标是追求成本水平的绝对降低
C.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成本控制目标是在保证一定产品质量和服务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D.差异化战略中,成本管理的总体目标是在保证实现产品、服务等方面差异化的前提下,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管理,实现成本的持续降低

答案:B,D
解析:
在竞争性经济环境中,成本管理系统的总体目标主要依据竞争战略而定,选项A的说法不正确;成本领先战略中,成本管理的总体目标是追求成本水平的绝对降低,选项B的说法正确: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成本控制目标是在保证一定产品质量和服务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内部成本,表现为对生产成本和经营费用的控制,选项C的说法不正确;差异化战略中,成本管理的总体目标是在保证实现产品、服务等方面差异化的前提下,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管理,实现成本的持续降低,选项D的说法正确。

第7题:

A 企业是一家从事大型设备制造的企业,只为某大型工程配套生产一种大型设备,一直以来 A企业采用变动成本法核算产品生产成本。近年来,随着公司产品的多元化战略实施,为了加强成本管理,A 企业召开会议对成本管理工作的历史现状进行梳理,为下一步成本管理做出规划。以下是会议发言记录:
总经理:我公司长期以来只生产专用设备,因此市场和产品比较单一,这种方法也能够满足企业进行决策。但是公司即将实施多元化产品战略,要开发出市场受欢迎的产品,肯定要面临市场竞争。因此,要总结过去我们成本管理的经验和不足,为成本管理改革服务。
财务总监:随着公司战略的不断推进,公司的间接成本的比重不断扩大,由原来的不足 30%,上升到了 56%。财务部建议拟引进作业成本法核算成本。以下是财务部提供的间接成本资料。主要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其中甲产品 900 件、乙产品 300 件,其作业情况数据如下表所示:

要求:

若两件产品的单位材料成本为 100 元/件,单位直接人工工时成本为 10 元/件,其中,甲产品每件耗费人工 3 小时,乙产品每件耗费人工 6 小时;且假设按照单位成本加成 20%的策略确定产品价格,试分别计算上述两种成本计算方法下的产品单价。

答案:
解析:
按照作业成本法,甲产品单位售价=(100+10*3+96.67)*120%=272(元);
乙产品单位售价=(100+10*6+163.33)*120%=388(元)。
按照机器小时法计算,甲产品单位售价=(100+10*3+90.67)*120%=264.8(元);
乙产品单位售价=(100+10*6+181.33)*120%=409.6(元)。

第8题:

根据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企业一般应当按月编制产品成本报表,全面反映企业生产成本、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等

B、企业产品成本核算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估计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C、企业应当加强产品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

D、本制度所称的产品,不包括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提供的劳务或服务


答案:D

第9题:

甲公司为一家国有企业的下属子公司,主要从事X、Y两种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现拟新投产A、B两种产品。2017年初,甲公司召开成本管控专题会议。有关人员发言要点如下:
  (1)总经理:企业成立由工程、供应、生产、营销、财务、信息等有关部门组成的跨部门的团队,建立相应工作机制,有效协调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同时企业要及时、准确取得目标成本计算所需要的产品售价、成本和利润等财务信息。
  (2)市场部经理:经市场部调研,A、B产品的竞争性市场价格分别是207元/件和322元/件。为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建议:①以竞争性市场价格销售A、B产品;②以15%的产品必要成本利润率[(销售单价-单位生产成本)/单位生产成本×100%]确定A、B产品的单位目标成本。
  (3)财务部经理:根据传统成本法测算,制造费用按机器小时数分配后,A、B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170元和310元。根据作业成本法测算,A、B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220元和275元。根据A、B产品的生产特点,采用机器小时数分配制造费用的传统成本法扭曲了成本信息,建议按作业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进行决策。
  (4)企业发展部经理:产品成本控制应考虑包括产品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价值链各环节所发生的全部成本。如果只考虑产品制造环节所发生成本,而不考虑价值链其他环节所发生成本,将有可能得出错误的决策结果。根据企业发展部测算,A、B产品应分摊的单位上游成本(研发、设计等环节成本)分别为13元和18元,应分摊的单位下游成本(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成本)分别为8元和12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1)根据资料(1),指出跨部门团队的组建和目标成本计算时信息的取得方面是否有不妥之处,有不妥之处,请说明理由。
  (2)根据资料(2),依据目标成本法,分别计算A、B两种产品的单位目标成本。
  (3)根据资料(3),结合产品单位目标成本,指出在作业成本法下A、B两种产品哪种更具有成本优势,并说明理由。
  (4)根据资料(4),结合作业成本法下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计算A、B两种产品的单位生命周期成本。
  (5)根据资料(2)至(4),在不考虑产品必要成本利润率的条件下,结合竞争性市场价格和作业成本法下计算的生命周期成本,分别判断A、B两种产品的财务可行性。


答案:
解析:
(1)跨部门团队组建存在不妥之处。
  理由:应该包含研究与开发部门。目标成本法把降低成本的重点放在产品的研究、开发、规划与设计阶段。
  信息取得存在不妥之处。
  理由:目标成本计算需要产品售价、成本、利润等财务信息以及性能、质量、工艺、流程、技术等方面的非财务信息。
  (2)A产品的单位目标成本=207/(1+15%)=180(元/件)
  B产品的单位目标成本=322/(1+15%)=280(元/件)
  (3)B产品更具有成本优势。
  理由:在作业成本法下,B产品的单位成本为275元,低于单位目标成本280元;而A产品的单位成本为220元,高于单位目标成本180元。
  (4)A产品的单位生命周期成本=220+13+8=241(元/件)
  B产品的单位生命周期成本=275+18+12=305(元/件)
  (5)A产品销售价格为207元,低于单位生命周期成本241元,在财务上不具有可行性。B产品销售价格为322元,高于单位生命周期成本305元,在财务上具有可行性。

第10题:

甲公司为一家国有企业的下属子公司,主要从事 X、Y 两种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现拟新投产A、B 两种产品。2017 年初,甲公司召开成本管控专题会议。有关人员发言要点如下:
(1)市场部经理:经市场部调研,A、B 产品的竞争性市场价格分别为 207 元/件和 322 元/件。为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建议:①以竞争性市场价格销售 A、B 产品;②以 15%的产品必要成本利润率{(销售单价-单位生产成本)单位生产成本×100%}确定 A、B 产品的单位目
标成本。
(2)财务部经理:根据传统成本法测算,制造费用按机器小时数分配后,A、B 产品的单位生
产成本分别为 170 元和 310 元。根据作业成本法测算,A、B 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 220 元和275 元。根据 A、B 产品的生产特点,采用机器小时数分配制造费用的传统法扭曲了成本信息,建议按作业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进行决策。
(3)企业发展部经理:产品成本控制应考虑包括产品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价值链各环节所发生的全部成本。如果只考虑产品制造环节所发生成本,而不考虑价值链其他环节所发生成本,将有可能得出错误的决策结果。根据企业发展部测算,A、B 产品应分摊的单位上游成本(研发、设计等环节成本)分别为 13 元和 18 元,应分摊的单位下游成本(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成本)分别为 8 元和 12 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根据资料(3),结合作业成本法下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计算 A、B 两种产品的单位生命周期成本。

答案:
解析:
A 产品的单位生命周期成本=13+220+8=241(元)
B 产品的单位生命周期成本=18+275+12=305(元)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