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哪些说法体现了职权主义审判模式的特点?

题目
下列哪些说法体现了职权主义审判模式的特点?

A.职权主义审判模式中, 法官在审判程序中居于主导和控制地位
B.控辩双方的积极性受到了控制, 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
C.法官掌握程序控制权
D.控审合一, 被告人是被追诉的客体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关于审判制度基本原则的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A.不告不理原则体现了审判权的被动性,是审判中立的根本要求

B.一切审判程序都必须适用直接原则和言词原则

C.审判权独立行使原则与法律监督之间在根本点上不存在矛盾

D.审判及时原则体现了现代审判活动的效率价值


正确答案:ACD

第2题:

刑事审判活动主要围绕控诉方的举证和被告方的反驳而进行,法官(包括陪审团)处于居中公断地位的这种诉讼结构,称为:()

A、当事人主义审判模式

B、职权主义审判模式

C、弹劾式审判模式

D、纠问式审判模式


参考答案:A

第3题:

:有关不告不理原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告的起诉是法院启动审判程序的先决条件

B.法院审判范围与原告起诉的范围相一致

C.我国不实行该原则,因为我国是法官职权主义审判模式

D.在刑事诉讼中不实行该原则,因为犯罪行为具有严重违法性,法官可主动追究


正确答案:AB
不告不理,是指没有原告的起诉,法院就不能进行审判。不告不理原则是现代各国诉讼法所普遍确立或实际执行的一项重要审判原则。具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没有原告的起

  诉,法院不得启动审判程序,即原告的起诉是法院启动审判程序的先决条件;二是法院审判范围与原告起诉的范围相一致,法院不得对原告未提出诉讼请求的事项进行审判。A、B项正确。尽

  管我国审判活动中,法官主导或者法官职权主义存在,但不能以此否认我国实行不告不理原则。同样的,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也不能决定法官可以主动追究刑事责任的依据,而是须由

  当事人提起自诉或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这也是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的体现。我国三大诉讼法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不告不理的审判原则,但从其具体规定中可以看出有该原则的体现。C、D两项错误。

第4题:

以下说法,正确评价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有()。

A.高度凝练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要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特点
C.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
D.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答案:A,B,C,D
解析:
社会主义荣辱观高度凝练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特点;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第5题:

3个模式反映了数据库的3种不同观点,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内模式表示了概念级数据库,体现了对数据库的总体观

B.外模式表示了物理级数据库,体现了对数据库的存储观

C.外模式表示了用户级数据库,体现了对数据库的用户观

D.外模式表示了用户级数据库,体现了对数据库的存储观


正确答案:C

第6题:

二审法院发现一审法院的审理违反《刑事诉讼法》关于公开审判、回避等规定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关于该规定,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体现了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 B.体现了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原则的要求 C.表明违反法定程序严重的,应当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D.表明程序公正具有独立的价值


正确答案:BCD
答案暂无

第7题:

以法官为中心,强调法官的主导地位而不提倡控、辩双方在审判中的积极性,主要适用于大陆法系国家的这种审判模式是:()

A、弹劾式审判模式

B、纠问式审判模式

C、当事人主义审判模式

D、职权主义审判模式


参考答案:BD

第8题:

关于《雪浪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些?

A、文章的主人是老向导

B、开篇写景为全文奠定一种沉静的感情基调

C、文章叙述了主人公解放前受帝国主义起伏的经历

D、文章具体地体现了杨朔散文特点


答案:BCD

解析:《雪浪花》是一篇清新隽永、诗意浓郁的散文,篇幅不长,只有2800字,情节也很简单。作者通过“我”的视角,叙写了“我”在北戴河两次遇见渔民老泰山的故事。主人公是老泰山,文章的中心是老泰山这个人物,但作者并没有先写人,而是先写浪花,由景及人,由浪花冲打礁石引起姑娘的疑问,再引出老泰山。写老泰山,也是先闻其声,后见其人。作者写人,也没有平铺直叙讲述老泰山生的历史,而是在信笔挥洒中概括地叙说了老人的过去,重点讲述了那个像“大白熊”的洋人在旧社会欺诈的故事,这个故事犹如奇峰突起,引人深思。文章最后,又写到浪花,并由此点明作品主题。

第9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教无类”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
B.“因材施教”体现了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启发式教学法思想
D.“学不躐等”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答案:D
解析:
“学不躐等”,即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体序性规律。

第10题:

2012年9月,湄公河惨案中杀害中国13名船员的6名犯罪分子在中缅双方的交涉下,被押解至中国接受审判。关于该案中所体现的法律对象效力的原则,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保护主义原则
B.公平原则
C.属人主义原则
D.折中主义原则

答案:B,C,D
解析:
考查法的对象效力原则。A正确,该案体现了保护原则。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