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摘要:金某,男性,65岁。2015年9月14日初诊。患者近三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小便频数,点滴而下,夜尿增多,每夜4~5次,大便黏腻不爽,伴头晕乏力,困倦,少气懒言,自服特拉唑嗪、保列治,缓解不明显,遂来就诊。刻下症:小便频数,点滴而下,夜尿增多,尿黄而热,大便黏腻不爽,无发热,纳差伴乏力,口干口渴,眠差。查体:T36.7℃,P86次/分,R21次/分,BP124/66mmHg。神清,精神可,面色偏黄;腹胀,左下腹轻压痛,可在耻骨上触及肿大包块。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3.7×1

题目

病例摘要:金某,男性,65岁。2015年9月14日初诊。患者近三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小便频数,点滴而下,夜尿增多,每夜4~5次,大便黏腻不爽,伴头晕乏力,困倦,少气懒言,自服特拉唑嗪、保列治,缓解不明显,遂来就诊。刻下症:小便频数,点滴而下,夜尿增多,尿黄而热,大便黏腻不爽,无发热,纳差伴乏力,口干口渴,眠差。查体:T36.7℃,P86次/分,R21次/分,BP124/66mmHg。神清,精神可,面色偏黄;腹胀,左下腹轻压痛,可在耻骨上触及肿大包块。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3.7×10/L,中性粒细胞82%,淋巴细胞20%;肝功能:总胆红素26.2μmol/L、直接胆红素26.2μmol/L、谷丙转氨酶132U/L;尿常规:隐血(+++)、尿蛋白(+);镜检:红细胞(+)。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2ng/ml。直肠指诊:前列腺体积增大,中央沟变浅,表面光滑,质韧中等硬度。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鉴别诊断:请与前列腺癌相鉴别。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男性.60岁,发病三天,始见小便量少,点滴而出,近半日突然小便点滴不通,伴小腹胀满,口苦口黏,口干不欲饮,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若该患者见面色晦滞、胸闷、恶呕,口中尿臭,甚则神昏谵语。应治以()

  • A、春泽汤
  • B、原方合香茸丸
  • C、黄连温胆汤加车前子、白茅根、木通
  • D、济生肾气丸
  • E、原方内加入少许麝香

正确答案:C

第2题:

病例摘要: 赵某,女性,6岁。2014年12月10日初诊。 患儿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伴发热恶寒,食少,咀嚼不便,遂来就诊。刻下症: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伴发热恶寒,头痛,食少,咀嚼不便,二便可。 查体:T38.1℃,P112次/分,R21次/分,BP94/66mmHg。神清,双侧腮部漫肿疼痛,咽红。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6.9×109/L,中性粒细胞:62.9%,淋巴细胞:35.3%。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请与化脓性腮腺炎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6岁女孩,突发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伴发热恶寒食少,咀嚼不便。舌质红,苔黄,脉浮数。综合症、舌、脉表现,辨病属痄腮,辨证属湿毒在表证。患儿感受温毒时邪,邪毒侵袭卫表,卫表失和,则见发热恶寒;邪毒上扰清阳,则见头痛;邪毒上乘咽部,则见咽红;邪毒侵犯足少阳经脉,经脉不通,凝滞耳下腮部,气滞血郁,则见腮部漫肿疼痛;邪阻经脉,关节不利,则咀嚼不便;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为温毒在表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
流行性腮腺炎以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主要特点,典型表现可以伴有发热、血常规可见异常。
该患儿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伴发热恶寒,血常规示白细胞6.9×109/L,中性粒细胞:62.9%,淋巴细胞:35.3%,可以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
西医鉴别诊断:
化脓性腮腺炎:为单侧,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有波动感。腮腺管口有脓液,或者按压腮腺时有脓液自腮腺口流出,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痄腮
中医证候诊断:温毒在表证
西医诊断:流行性腮腺炎
中医治法:疏风清热,消肿散结
方剂:银翘散加味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金银花15g;连翘15g;栀子4g;淡竹叶4g;牛蒡子6g;薄荷4g;桔梗6g;生甘草5g;板蓝根4g;僵蚕4g;夏枯草6g
5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
(1)隔离患者,尽量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
(2)注意口腔清洁,改食以流质、软食为宜,避免酸性食物,保证液体摄入量。

第3题:

属于肺热壅盛型癃闭的是()。

  • A、小便点滴不通,或少量而短赤灼热,小腹胀满,口苦口黏,舌红,苔黄,脉数
  • B、全日总尿量极少或点滴不通,咽干,烦渴欲饮,呼吸急促,苔薄黄,脉数
  • C、小便点滴而下,或尿细如线,小腹胀满,舌质紫暗,脉细涩
  • D、时欲小便不得出,气短,语低,小腹坠胀,食欲不振,舌淡,脉弱
  • E、小便不通或点滴不爽,排出无力,神气怯弱,腰膝冷酸,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正确答案:B

第4题:

患者男性.60岁,发病三天,始见小便量少,点滴而出,近半日突然小便点滴不通,伴小腹胀满,口苦口黏,口干不欲饮,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该病人经治如果病情加重,出现头晕、目眩、胸闷、喘促、恶呕、水肿,甚而油搐、昏迷等。则已转为()

  • A、痉证
  • B、鼓胀
  • C、水肿重症
  • D、关格
  • E、厥证

正确答案:D

第5题:

患者男性.60岁,发病三天,始见小便量少,点滴而出,近半日突然小便点滴不通,伴小腹胀满,口苦口黏,口干不欲饮,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应治以()

  • A、春泽汤
  • B、代抵当丸
  • C、沉香散加菊花、龙胆草
  • D、八正散
  • E、清肺饮

正确答案:D

第6题:

男性,30岁。乏力,尿黄半月。患者既往曾患慢性乙型肝炎,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四肢困重,尿黄,伴脘腹痞闷,纳呆,口渴不欲饮,大便不爽,无目黄、身黄,无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此病例的中医治法是()

  • A、清热化湿
  • B、健脾和胃,疏肝解郁
  • C、利水渗湿
  • D、健脾化湿
  • E、芳香化湿

正确答案:A

第7题:

病例摘要: 黄某,男性,28岁。2013年5月18日初诊。 患者于2天前因饮食不节出现脐周疼痛,疼痛剧烈,伴恶心呕吐、伴腹泻,发热畏寒,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肉眼血尿,无咳嗽咯痰,现去某院就诊。刻下症见脐周疼痛剧烈,恶心呕吐伴腹泻,发热恶寒,纳差,眠差,小便可,大便不成形。 查体:T38.6℃,P86次/分,R22次/分,BP124/66mmHg。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肝、脾及胆囊未触及,Murphy征阴性,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轻度腹肌紧张,无板状腹,肠鸣音亢进。舌红绛,苔黄厚,脉洪数。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3.4×109/L,中性粒细胞:82%,淋巴细胞:20%;尿常规示:白细胞(++),红细胞(+);B超检查提示:右下腹肠管异常回声改变(性质待定),提示急性阑尾炎可能性大。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请与急性胃肠炎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年轻男性,脐周疼痛,恶心呕吐伴腹泻,发热恶寒,舌红绛,苔黄厚,脉洪数。综合四诊分析,本病属于中医"肠痈"范畴,证属"热毒内蕴"型。患者因疲劳过度,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运化,热毒内生,蕴于肠间,发为本病。脾胃气机阻滞,热毒瘀滞不通故见疼痛。脾主健运功能失司,胃气上逆,故见恶心、纳差。舌红绛,苔黄厚,脉洪数均为热毒内蕴之征象。
西医诊断依据:
急性阑尾炎的典型表现是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则是该病重要体征。
本病例转移性右下腹痛2天。查体: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肝、脾及胆囊未触及,Murphy征阴性,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轻度腹肌紧张,无板状腹,肠鸣音亢进。血常规:白细胞13.4×109/L,中性粒细胞82%。符合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
西医鉴别诊断:
急性胃肠炎:患者早期可有呕吐、腹泻、腹痛及腹部压痛等发现,与急性阑尾炎极其相似。但急性胃肠炎多有饮食不洁或受凉史,呕吐及腹泻较突出,且发生于腹痛之后;腹部压痛不固定,无腹肌紧张;大便化验可查到大量红、白细胞。
中医疾病诊断:肠痈
中医证候诊断:热毒内蕴证
西医诊断:急性阑尾炎
中医治法:通腑排毒,养阴清热
方剂: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大黄9g;丹皮9g;桃仁12g;冬瓜子30g;皂角针3g;芒硝9g(冲服);黄芪12g;山甲(炒末)3g;川芎9g;当归6g;厚朴6g;白术9g;茯苓9g;元胡9g;青皮6g
5剂,水煎服,早晚各1剂。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
抗炎,止痛,必要时立即手术切除,预防并发症。
避免饮食不节和食后剧烈运动,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清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若保守治疗症状消失后,仍需要坚持服药。

第8题:

病例摘要: 江某,女性,30岁。2013年12月10日初诊。 产后发热恶寒,小腹疼痛拒按,恶露初始量多继则量少,色紫暗,或如败脓,其气臭秽,心烦不宁,口渴喜饮,遂来就诊。刻下症:发热恶寒,小腹疼痛拒按,恶露初始量多,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而干,脉数有力。 查体:T37.6℃,P99次/分,R21次/分,BP120/76mmHg。神清,精神差。下腹有压痛。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4.5×109/L,中性粒细胞:82%,淋巴细胞:20%。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请与产褥中暑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新产血室正开,百脉俱虚,邪毒乘虚内侵,损及胞宫、胞脉,正邪交争,致发热恶寒,高热寒战;邪毒与血相搏,结而成瘀,胞脉阻痹,则小腹疼痛拒按,恶露色紫暗;热迫血行则量多,热与血结则量少;热毒熏蒸,故恶露如败脓,其气臭秽;热扰心神,则心烦不宁;热为阳邪,灼伤津液,则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而干,脉数有力,为毒热内盛之征。
西医诊断依据:
患者产褥期内出现发热、下腹疼痛、恶露异常为主要表现,检查时见体温升高,脉搏变快,小腹疼痛拒按,下腹有压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西医鉴别诊断:
产褥中暑:发生于炎热夏季,多为产妇在产褥期处于高热闷热环境中,因体内余热不能及时散发而引起中枢性体温调节功能障碍的急性热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心悸、发热,甚至谵妄、抽搐、昏迷。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产后发热
中医证候诊断:感染邪毒证
西医诊断:产褥感染
中医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方剂: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野菊花15g;金银花10g;蒲公英10g;紫花地丁10g;五灵脂10g;蒲黄6g;丹皮10g;赤芍10g;连翘10g;葛根10g;柴胡15g;当归10g;紫背天葵10g
5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
清除宫腔残留物,脓肿切开引流;给予恰当的合理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加强营养。

第9题:

患者男性.60岁,发病三天,始见小便量少,点滴而出,近半日突然小便点滴不通,伴小腹胀满,口苦口黏,口干不欲饮,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此病辨证为()

  • A、肺热壅盛
  • B、肝郁气滞化火
  • C、中焦湿热
  • D、膀胱湿热
  • E、尿路阻塞

正确答案:D

第10题:

江某,女,5岁。患儿3天前吃羊肉串后出现腹泻,日行6~7次,大便水样,色黄臭秽,伴恶心呕吐,头晕乏力,自服黄连素,稍微缓解,遂来就诊。刻下症:间断腹痛,以下腹部为主,大便水样,日行4~5次,气味臭秽,兼杂少量黏液,小便黄少,纳差,乏力,微热口渴。查体:T38.1℃,P112次/分,R21次/分,BP94/66mmHg。神清,眼眶稍凹陷,面色偏黄,指纹紫。腹胀,左下腹轻压痛,肠鸣音活跃,约8次/分,心肺阴性。舌质红,苔滑腻,脉滑数。实验室检查:粪常规示白细胞8~9个/HP,未见原虫等。血常规示白细胞14.5×109/L,中性粒细胞82%,淋巴细胞20%。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正确答案: 中医病证诊断:小儿泄泻,湿热内蕴证
西医疾病诊断:小儿腹泻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