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王某欲毒杀其父,但其父中毒后尚未死亡。王某急送其父到医院抢救,其父经抢救脱离了危险。王某的行为属于A 故意杀人未遂B 犯罪中止C 故意杀人既遂D 意外事件

题目
单选题
王某欲毒杀其父,但其父中毒后尚未死亡。王某急送其父到医院抢救,其父经抢救脱离了危险。王某的行为属于
A

故意杀人未遂

B

犯罪中止

C

故意杀人既遂

D

意外事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甲系A市二中学生,15岁,一日因故与其母发生争吵,遂心生恶念,持刀杀其母,其母受伤尚未死亡,某甲急忙将其母送到医院抢救,但抢救无效死亡。某甲的行为属于()

A.意外事件

B.故意杀人未遂

C.故意杀人既遂

D.犯罪中止


参考答案:C

第2题:

王某和刘某相约投毒杀人,由刘某负责买毒药。王某在拿到毒药的第三天,决定放弃杀人行为,他将毒药扔人河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王某和刘某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B.王某构成犯罪中止

C.刘某构成犯罪未遂

D.刘某构成犯罪预备


正确答案:ABD
王某主动停止犯罪,因此是中止;刘某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被迫停止犯罪的,因此只能成立预备或未遂;由于整个犯罪尚在预备阶段,因此刘某只能成立犯罪预备。共同犯罪的犯罪形态是比较难以掌握的。要分类掌握:
(1)不存在共犯中止的情况:如果共犯中没有中止的,整个犯罪无论处在哪一犯罪形态,各共犯人的犯罪形态都是一样的,都从实行犯的犯罪形态。
(2)存在共犯中止的情况:如果只有部分共犯主动中止犯罪的,这些主动停止犯罪的人只有有效阻止了其他共犯继续犯罪或防止了犯罪既遂结果发生,才成立犯罪中止。注意:如果主动停止犯罪的共犯成立中止,他们的中止也只及于自己。如果他们是在犯罪预备阶段中止的,那么其他犯罪人成立犯罪预备;如果他们是在犯罪实行阶段中止的,那么其他犯罪人成立犯罪未遂。

第3题:

高某持刀杀其父,其父受伤尚未死亡,高某急送其父到医院抢救,但抢救无效死亡。高某的行为属于()。

A.故意杀人未遂

B.故意杀人既遂

C.犯罪中止

D.意外事件


参考答案:B

第4题:

王某欲毒杀其妻,将毒药放入汤锅里,结果其妻与5岁儿子皆中毒身亡,王某对于其5岁儿子的死亡属于()。

  • A、直接故意杀人
  • B、间接故意杀人
  • C、过失致人死亡
  • D、意外事件

正确答案:B

第5题:

赵某欲毒杀萧某,萧某中毒后,腹痛难忍,赵某见状,顿生悔意,急将解药给萧某服下,并将其送往医院,但萧某因抢救无效仍然死亡,赵某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答案:D
解析:
解析:《刑法》第24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在行为人实施完毕犯罪行为后,要想成立犯罪中止必须采取措施有效地避免犯罪结果的发生,否则不能成立犯罪中止。在本案中萧某死亡,犯罪结果还是发生了,故是犯罪既遂,而非犯罪中止。D正确。

第6题:

甲欲毒杀其妻乙,乙服毒后尚未死亡,甲急送其妻到医院抢救,但抢救无效死亡。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中止

B.犯罪未遂

C.犯罪既遂

D.意外事件


正确答案:C
解析:我国《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行为实行完毕,犯罪结果出现以前的过程中,并且具有放弃犯罪的自动性和彻底性。此外,还必须具有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有效性,即行为人必须自动、积极地采取必要措施,有效地防止其所实施完毕的犯罪行为发生法定的危害结果。如果行为人虽然采取了各种挽救措施,但是未能有效防止法定危害结果发生的,则构成犯罪既遂。对行为人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这种努力,可在处罚时作为从宽情节适当考虑。

第7题:

甲以杀意猛砍王某数刀后离开现场。2小时后,甲意图分尸,回到现场,见王某尚未死亡。王某对甲说:“我死了不要紧,但你也避免不了吃枪子。”甲感到惧怕,赶紧将王某送到医院。王某虽受重伤,但经抢救得以保命。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对甲意图分尸的行为,成立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B.甲已离开犯罪现场2小时,但王某尚未死亡,故意杀人尚未既遂,此时救助王某的行为可成立犯罪中止
C.王某系惧怕被判处死刑,才救助王某,但这不影响犯罪中止的成立
D.如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那么因造成了损害,对甲只能减轻处罚,不能免除处罚

答案:A,B,C,D
解析:
对甲意图分尸的行为,一方面,甲尚未着手分尸;另一方面,甲后来主动放弃杀人与分尸,故成立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A项正确。对于B项,一般认为犯罪已经呈现结局形态,故甲救助王某的行为不成立犯罪中止,但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既然王某尚未死亡,故意杀人尚未既遂,就不能说故意杀人罪已经呈现终局性。在能够避免王某死亡的前提下,甲主动避免了死亡结果的发生,成立犯罪中止,B项正确。王某系惧怕被判处死刑,才救助王某。但这属于动机问题,不影响犯罪中止的成立,C项正确。因为王某受到重伤,故甲的行为属于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对其只能减轻处罚,不能免除处罚,D项正确。

第8题:

甲投毒杀其父,其父服毒尚未死亡,甲急送其父到医院抢救,但抢救无效死亡,甲的行为属于()

A.故意杀人未遂

B.故意杀人既遂

C.犯罪中止

D.意外事件


参考答案:B

第9题:

甲投毒杀其父,其父服毒后,甲急送其父到医院抢救,经抢救存活下来,甲的行为属于()

  • A、故意杀人未遂
  • B、故意杀人既遂
  • C、犯罪中止
  • D、比照既遂犯减轻处罚
  • E、不是犯罪行为,不予处罚

正确答案:B,D

第10题:

赵某欲毒杀萧某,萧某中毒后,腹痛难忍,赵某见状,顿生悔意,急将解药给萧某服下,并将其送往医院,但萧某因抢救无效仍然死亡,赵某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 B、犯罪未遂
  • C、犯罪中止
  • D、犯罪既遂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