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育雏有哪些基本条件要求?

题目
问答题
雏鸡育雏有哪些基本条件要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蛋用型雏鸡的育雏方式有()、()、立体育雏。


本题答案:地面育雏;网上育雏

第2题:

育雏温度适宜的情况有()。

  • A、雏鸡表现活泼
  • B、食欲良好
  • C、饮水较多
  • D、张口呼吸
  • E、鸡群满天星形工分布

正确答案:A,B,E

第3题: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在于控制好育雏的()。

A.湿度

B.温度

C.日粮

D.饮水


正确答案:B

第4题:

雏鸡前3天的育雏温度是()℃

  • A、30-32
  • B、33-35
  • C、36-38
  • D、38-40

正确答案:B

第5题:

试述雏鸡育雏的环境条件。


正确答案: 育雏的环境条件:1,温度:开始32-35度,随周龄变化而降低,每周降3度,直到育雏器温度与室温18-24度相同,停止供温。育雏舍内分高、中、低三个温区,便于雏鸡自己选择。温度是否合适,可观察雏鸡的表现和听叫声。温度高时,雏鸡远离热源,翅嘴张开,发出吱吱的叫声;温度低时,靠近热源,扎堆,发出叽叽叽的叫声;温度合适,雏鸡活泼好动,分布均匀。
2,湿度:10天内,湿度要求60-70%。湿度太低时,腹中剩余蛋黄吸收不良。饮水过多下痢,脚趾干瘪,羽毛生长慢。可用地面洒水或防水盆。10天之后相对湿度要求50-60%。此时湿度太大,易造成环境污染,引发球虫病。
3,通风:由于雏鸡体温高,呼吸快,代谢旺盛,单位体重排出的CO2约比大家畜高2倍,且粪便和垫料在水、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氨气、硫化氢,有害健康。所以必须注意通风换气。
4,密度。合理的密度使雏鸡有足够的饮食和活动空间,防止垫料过于潮湿。密度过大,鸡群拥挤,发育不整齐,易感染疾病和发生恶癖,密度因品种、饲养方式、日龄的不同而不同。
5,光照。密封式育雏:0-3天(平面育雏)或1周(笼养),昼夜连续23小时光照,强度10-30勒克斯。1周龄-20周,8-9小时,强度5-10勒克斯。刚孵出的小鸡视力弱,为了活动、觅食、饮水方便,光照强度可大些。强度的控制有3种方法:一是改变灯泡瓦数;二是控制开灯数量;三是用调压变压器控制。
6,卫生、防疫:定期消毒,做好预防免疫,搞好日常清洁卫生。

第6题:

蛋用型雏鸡最好的育雏方式是()。

A、地面育雏

B、网上育雏

C、立体育雏

D、地网混合育雏


本题答案:C

第7题:

提高育雏率的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育雏前的准备工作要作好。进雏前雏舍要进行全面彻底消毒。先把地面和墙壁冲洗干净,然后用0.3%的强力消毒灵溶液,0.5%百毒杀溶液或3%烧碱热溶液进行喷洒消毒,彻底杀灭各种病毒和细菌。密闭较好的育雏舍按每立方米空间用高锰酸钾20克,福尔马林40毫升的比例进行熏蒸消毒1小时,熏蒸时可将饲料槽、饮水器和其他用具放在育雏舍内同时消毒,消毒完毕后打开门窗让其空气对流1天。育雏舍经消毒后,严禁未经消毒的用具搬入舍内,以免重新污染。
2.选择健康雏鸡来养。不论是自己孵化还是购买的雏鸡都要进行个体选择,选择的标准是:肛门干净,没有黄白色的稀粪粘着;脐带吸收良好,没有血痕存在;腹部收缩良好,不是大肚子鸡;喙、眼、腿、爪等不是畸形。凡是符合这四条标准的就是健康雏鸡;其中一条标准不符合就不能选用,因为弱雏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不宜饲养。
3.确保合适的育雏温度和湿度。要提高雏鸡育雏成活率,就要为雏鸡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特别是要有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初生雏鸡需要较高的温度:第一周育雏的温度为33℃-35℃,以后每周下降2℃,约经过6周时间,雏鸡就可以适应自然环境了。温度是否合适,不能只是用温度计测量,重要的是看雏鸡的活动表现,做到看鸡施温。温度过高,雏鸡散开,张口喘气,食欲减少,饮水量增加;温度过低,雏鸡睡眠不安,发出“叽叽”叫声,常常拥挤在一起,甚至扎堆,时间稍长造成大批雏鸡压死现象。温度适当,则雏鸡活泼自如、饮食正常、精神良好。实践证明,保持适当的育雏温度,对控制雏鸡白痢病、球虫病的发生,对促进卵黄囊的吸收利用,提高雏鸡育雏成活率都有明显的效果。育雏舍的湿度要通过干湿度计来指示,过高过低均不适宜雏鸡的生长发育。比较理想的湿度是第一周保持在60%-70%,第二周以后湿度为55%-60%。如湿度过低,舍内灰尘、羽屑飞扬,雏鸡易患呼吸道病,羽毛发育不良;湿度过高时,有害气体增加,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存和寄生虫卵的发育,雏鸡易患各种疾病。
4.供给充足的饮水。农村传统的养鸡,往往不敢给雏鸡饮水,说是雏鸡饮水容易造成小鸡拉肚子。实际上,雏鸡出壳后,进入育雏舍应先给饮水,并在饮水中加入青霉素每羽1千单位,2小时后再饮3%的红糖水,以后换用温开水,在温开水中可加入适量的浓复合维生素B溶液。另外要防止缺水和间断给水,应该做到饮水不断,随时自由饮用,缺水、间断饮水使雏鸡干渴而造成抢水,容易引起雏鸡暴饮而导致死亡。抢水的另一后果,是许多雏鸡羽毛弄湿出现发冷扎堆压死的现象,如不及时发现,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5.认真抓好雏鸡的饲喂。当鸡群有1/3的雏鸡有寻食表现时就可开食。通常在出壳后24小时内开食。饲喂雏鸡要做到:饲喂全价配合饲料,定时定量,饲喂次数一般是前2周每天喂七次,三、四周龄时每天喂六次,五周龄时每天喂五次,六周龄后每天喂四次;由于雏鸡消化机能差,故不可过食。过食会引起消化不良,造成消化道疾病,所以喂八成饱就可以了。从第3周起可以在饲料中拌入适量的干净细沙喂雏鸡,以便逐步提高雏鸡的消化机能。
6.保证合适的饲养密度。合理的饲养密度,是保证鸡群健康,生长发育良好的重要条件,因为密度与育雏舍内的空气、湿度、卫生以及恶癖的发生都有直接关系,雏鸡饲养密度大时,育雏舍内空气污浊,氨味大;湿度高,卫生环境差,吃食拥挤;抢水抢料,饥饱不均,残次雏鸡增多,恶癖严重,容易发病。雏鸡饲养密度小时,对雏鸡生长发育有利,但不利设备的充分利用和劳力的合理使用,所以雏鸡饲养密度也不是愈小愈好。一般情况是每平方米第一周30只,第二周25只,第三周20只,第四周15只,五、六周时10只左右。
7.做好雏鸡防病驱虫。雏鸡进入育雏舍后,要先用0.01%的高锰酸钾溶液作为雏鸡的饮水,进行胃肠道的消毒。育雏前期雏鸡较易发生沙门氏菌病,用菌敌(1千克清洁饮水加入菌敌2毫升)可预防沙门氏菌病的发生。雏鸡15天龄后易患球虫病,用灭球液(1千克清洁饮水加入灭球液5毫升),可预防球虫病的发生。当雏鸡受应激因素影响时,可在1千克饲料中添加60毫克的琥珀酸盐,连用10天,或在1千克饲料中添加5毫克的维生素K制剂,能有效地缓解应激。此外,每月进行一次预防性驱虫,特别是驱除蛔虫,可用驱蛔灵、驱虫净或虫克星等药物。

第8题:

雏鸡育雏有哪些基本条件要求?


正确答案:育雏时必须注意以下条件: (1)要有合适的温度:这是育雏成功的关键。初生雏的体温较低,且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因此必须对初生雏实行人工保温。具体育雏温度因家禽种类等因素而异。 (2)提供全价的营养:雏鸡生长迅速,必须保证供给完善的营养,对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尤应特别注意供给。应按品种、品系的要求来配制饲粮。 (3)合适的湿度:在育雏的头10天内,由于育雏温度稍高,垫料又较干燥,雏鸡个体小,室内湿度常偏低,此时要求相对湿度为65%左右。10日龄后,由于雏鸡的排粪量增大,呼出的水气增多,易致垫料潮湿,影响生长发育,也易诱发球虫病,故宜勤换垫料,加强通风,保持相对湿度为60%左右。 (4)良好的通风换气:雏鸡新成代谢旺盛。若育雏室内通风不良,常致空气污浊,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也是降低雏鸡抗病力、诱发或并发其他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应加强通风换气。 (5)适宜的光照:对蛋用型和肉用型雏鸡应有不同的光照原则。对蛋用型雏鸡的光照原则是:每日光照的时间不得延长,光照的强度不得增加。应严格按品种、品系的要求和当地日照时间进行。 (6)合理的密度:应根据禽的品种禽舍育雏设备室温及通风情况等因素确定。

第9题:

雏鸡笼:笼养育雏,笼门设在前面,笼门间隙可调范围为2~3厘米,每笼可容雏鸡()只左右。

  • A、30
  • B、10
  • C、20
  • D、40

正确答案:A

第10题:

雏鸡有哪些生理特点、根据特点在育雏过程中应采取相应什么措施?


正确答案: 1生长发育迅速。育雏期的日粮中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必须严格按照营养标准予以满足,不仅要提高蛋白质水平,还要求氨基酸平衡,并且保证恰当的能量水平,配置营养丰富的全家日粮。
2体温调节机能弱。初生的幼雏体小娇嫩,大脑的体温调节机能还没有完全发育完善,自体产热能力也较弱,雏鸡对环境温度适应力很低,既怕冷又怕热,顾要为雏鸡创造温度,干燥,卫生,安全的环境条件。
3消化机能尚未健全。雏鸡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但是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功能差。因此在饲喂上要求给与粗纤维低,易消化,营养全面而平衡的日粮,特别是与生长有关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必须满足。
4抗病能力差。雏鸡体小娇弱,对疾病抵抗力很弱,易感疾病,如鸡白痢,大肠杆菌病,法氏囊病,球虫病,慢性呼吸道病等。育雏阶段要严格控制环境卫生,切实做好防疫隔离。
5胆小,群居性强。雏鸡比较敏感,胆小怕惊吓。雏鸡生活环境一定要保持安静,避免有噪音或惊吓,非工作人员应避免进入育雏舍,在雏鸡舍和运动场上应增加防护设备,以防鼠,蛇,猫,狗,老鹰等的袭击和侵害。
6羽毛生长快,更换勤。后备鸡羽毛生长极为迅速,在4~5,7~8,12~13,18~20周龄分别脱换4次羽毛,羽毛中蛋白质含量为80%~82%,为肉中蛋白质的4~5倍。因此,雏鸡对日粮中蛋白质(尤其是含硫氨基酸)水平要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