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资料:男性,20岁,待业,因主述情绪低落,压抑、厌学,而来咨询。 案例介绍:求助者性格较内向,由于父母教育严格,因此

题目
单选题
一般资料:男性,20岁,待业,因主述情绪低落,压抑、厌学,而来咨询。 案例介绍:求助者性格较内向,由于父母教育严格,因此从小学习很努力,成绩也较好。中考时因感冒发烧发挥失常,只考上一所普通中学,而该学校学习环境不好,学生间打架斗殴不断。高一时因不愿意帮别人写作业,不愿意欺负弱小同学等被其他同学辱骂、殴打,感到自己无能,自我评价较低,后逐渐变得拘谨、胆小,学习成绩也明显下降。从此打不起精神,闷闷不乐,自卑感强,认为别人都讨厌自己不愿与自己一起玩,而他人认为其不合群。求助者曾多次想向父母提出换学校又怕父母添麻烦而没说。父母并没在意其异常,只是要求他努力学习,求助者只好坚持上完高中。虽然埋头苦学但成绩始终不理想。两年前未能考上大学,复读一年后仍然没有考上。之后变得很少与人交流,独来独往,家长邻居都认为其不活泼,不像男子汗。求助者不想继续学习,也不想找工作,半年前曾有过一两次工作机会,因自身原因没有坚持下来。每天无所事事,打不起精神,没有自己想干的事情,对什么都没有兴趣,觉得活着没有一点意义,感到极度痛苦。曾多次到医院就诊,发现没有明显器质性病变,医生考虑其可能有:“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建议看心理门诊,但自己不知道有无心理问题。 按许又新教授神经症的评价标准,该求助者的病程评分是()。
A

1分

B

2分

C

3分

D

4分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8岁,职业高中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初中时就常有自杀的想法,但没采取过行动。上职高后,曾有一次走在桥上想往河里跳,被同伴拉住。半年前,求助者交了一个女网友,后来放弃上学,跟女网友一起到城里打工。家人辗转找到他,带他前来咨询。
家属反映:求助者大部分时间情绪低落,喜欢独处,生活懒散,有时几天不洗脸、不刷牙。时而沉默寡言,时而口若悬河,经常因为小事对他人发脾气,曾与同学发生口角和身体冲突。经常因小事摔手机、书本等。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偏执内向,父母做生意,很少有时间照顾他。与父母交流极少,不愿回家见父母,甚至母亲做手术都未曾回家看望。自幼身体健康,无重大躯体疾病。

该求助者的性格特点包括()。多选
A:偏执内向
B:孤独不合群
C:追求完美
D:要强好争斗

答案:A,B
解析:
【考察重点】症状诊断方面情绪症状的诊断【试题解析】A选项“沉默”是在咨询中出现的一种言语行为的表现,不属于情绪症状;C选项“懒散”则为人性格和行为的一个方面,也不属于情绪症状;B选项、D选项在案例中能够对应找到,因此正确答案选择BD。
【考察重点】症状诊断方面行为症状的诊断【试题解析】案例中并未提及求助者有强迫行为,选项A排除。B选项回避行为,一般回避行为都与恐惧情绪有关,案例中并未见到求助者有恐惧情绪产生,因此也可排除。“曾有一次走在桥上想往河里跳,被同伴拉住”,可看出求助者有自杀行为。“曾与同学发生口角和身体冲突。经常因小事摔手机、书本等”,可看出其行为具有冲动性。因此选择CD。
【考察重点】意志行为障碍的区分【试题解析】意志行为障碍有五种类型:意志增强;意志缺乏;意志减退;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A选项和B选项显然可以排除,重点在于C选项、D选项的区分。C选项“意志缺乏”,一般指患者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行为被动,生活极端懒散,个人及居室卫生极差。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精神衰退期。而D选项“意志减退”可见于抑郁状态,患者有自知力;也可见于上述程度较轻的意志缺乏,即精神分裂症患者。结合案例,求助者不洗脸、不刷牙的情况是有时发生,并非经常性的,由此可判断属于意志减退,所以答案选D。
【考察重点】人格特征的判断【试题解析】案例中家属反映“求助者大部分时间情绪低落,喜欢独处”,是孤独不合群的表现;咨询师观察了解到求助者性格偏执内向;没有追求完美的特点;家属反映求助者常因小事发脾气和与同学发生口角和身体冲突,因小事摔手机和书本,是易激惹的情绪表现,而非要强好争斗。故答案选AB。
【考察重点】求医行为的判断【试题解析】求医行为可分为主动求医和被动求医两种。从有无求医意愿上看,有意愿、主观希望解决痛苦的,一般有自知力的属于主动求医。没有解决问题的意愿、无自知力的属于被动求医。案例中来访者属于没有求医意愿,被家人带来咨询,属于被动求医。因此答案为A。
【考察重点】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试题解析】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包括: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和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心理活动的周期性是郭念锋判断心理健康水平十标准之一,而不是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原则。因此本题答案为ACD。
【考察重点】情绪症状的判定【试题解析】易激惹是一种情绪反应过度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剧烈但持续较短的情感障碍。患者一遇到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况,即使极为轻微,也很容易产生一些剧烈的情感反应。病人极易生气、激动、愤怒甚至大发雷霆,与人争执不已。因此本题答案选C。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定性诊断【试题解析】根据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可初步判定属于心理异常的范畴;教材中参考ICD-10的方法,用“精神障碍”描述心理异常,因此答案选BD。

第2题:

案例九: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 9岁,职业高中毕业。
案例介绍:求助者主述半年前的毕业考试,因为和就业有关,感到压力很大,连续几天准备,睡得很晚,白天觉得身体虚、头晕。考试前一天,在教室里跟同学谈话时,突然感觉一阵子头晕、恶心、眼花,晕倒在地上。此后,担心会再晕倒,一直呆在家里。有一次不敢去参加工作面试,结果父母仍决定让求助者去,父亲担心女儿再晕倒,陪同前往。求助者一看到等候面试的人群就出现头昏、恶心,觉得又要晕倒,跑出来跟着父亲一起回家,至今不敢到人多的场合:父母对此不知如何是好,担心女儿这样下去会有什么问题,前来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父母是公务员,自小被宠爱,视为掌上明珠。遇到什么困难,父亲常来保护她。平时求助者很少和同学玩,多由父母陪伴一同出去。平素性格较内向,不活泼,遇事犹豫不决,缺乏自信。

心理咨询有效咨询目标的要素包括( )。多选

A. 具体
B. 简便
C. 积极
D. 可行

答案:A,C,D
解析:
知识点: 心理咨询技能 /咨询目标
咨询目标的特征有:属于心理学范畴的,积极的,具体或量化的,可行的,可以评估的,双方接受的,多层次统一的。

第3题:

案例九: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 9岁,职业高中毕业。
案例介绍:求助者主述半年前的毕业考试,因为和就业有关,感到压力很大,连续几天准备,睡得很晚,白天觉得身体虚、头晕。考试前一天,在教室里跟同学谈话时,突然感觉一阵子头晕、恶心、眼花,晕倒在地上。此后,担心会再晕倒,一直呆在家里。有一次不敢去参加工作面试,结果父母仍决定让求助者去,父亲担心女儿再晕倒,陪同前往。求助者一看到等候面试的人群就出现头昏、恶心,觉得又要晕倒,跑出来跟着父亲一起回家,至今不敢到人多的场合:父母对此不知如何是好,担心女儿这样下去会有什么问题,前来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父母是公务员,自小被宠爱,视为掌上明珠。遇到什么困难,父亲常来保护她。平时求助者很少和同学玩,多由父母陪伴一同出去。平素性格较内向,不活泼,遇事犹豫不决,缺乏自信。

适宜的咨询对象具备的条件包括( )多选

A. 人格正常
B. 内容合适
C. 信任度高
D. 匹配性好

答案:A,B,C,D
解析:
知识点: 心理咨询技能 /咨询效果
选择合适的求助者:1. 动机正确,2.人格正常,3.信任度高,4.行动自觉,5.匹配性好,6.智力正常,7.年龄适宜,8.内容合适。

第4题: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30岁,硕士。
案例介绍:求助者为某单位科研人员,一个多月前,因工作失误与领导发生冲突,领导说他幼稚,让他写检查。求助者觉得自己没错,不愿写。认为领导霸道,自己无法与之相处,却又想不出解决办法,每天为自己的处境烦恼,经常失眠,头痛,情绪低落,注意力无法集中,吃饭不香,无心工作,想辞职又舍不得单位的条件和待遇。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出身军人家庭,内向,聪明好学。追求完美。

该求助者躯体方面的主要症状包括()。多选

A. 失眠
B. 心情烦躁
C. 头痛
D. 情绪低落

答案:A,C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找症状
案例中:每天为自己的处境烦恼(情绪),经常失眠,头痛(躯体),情绪低落,注意力无法集中。

第5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8岁,职业高中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初中时就常有自杀的想法,但没采取过行动。上职高后,曾有一次走在桥上想往河里跳,被同伴拉住。半年前,求助者交了一个女网友,后来放弃上学,跟女网友一起到城里打工。家人辗转找到他,带他前来咨询。
家属反映:求助者大部分时间情绪低落,喜欢独处,生活懒散,有时几天不洗脸、不刷牙。时而沉默寡言,时而口若悬河,经常因为小事对他人发脾气,曾与同学发生口角和身体冲突。经常因小事摔手机、书本等。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偏执内向,父母做生意,很少有时间照顾他。与父母交流极少,不愿回家见父母,甚至母亲做手术都未曾回家看望。自幼身体健康,无重大躯体疾病。

该求助者的情绪症状包括()。多选
A:沉默
B:情绪低落
C:懒散
D:常发脾气

答案:B,D
解析:
【考察重点】症状诊断方面情绪症状的诊断【试题解析】A选项“沉默”是在咨询中出现的一种言语行为的表现,不属于情绪症状;C选项“懒散”则为人性格和行为的一个方面,也不属于情绪症状;B选项、D选项在案例中能够对应找到,因此正确答案选择BD。
【考察重点】症状诊断方面行为症状的诊断【试题解析】案例中并未提及求助者有强迫行为,选项A排除。B选项回避行为,一般回避行为都与恐惧情绪有关,案例中并未见到求助者有恐惧情绪产生,因此也可排除。“曾有一次走在桥上想往河里跳,被同伴拉住”,可看出求助者有自杀行为。“曾与同学发生口角和身体冲突。经常因小事摔手机、书本等”,可看出其行为具有冲动性。因此选择CD。
【考察重点】意志行为障碍的区分【试题解析】意志行为障碍有五种类型:意志增强;意志缺乏;意志减退;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A选项和B选项显然可以排除,重点在于C选项、D选项的区分。C选项“意志缺乏”,一般指患者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行为被动,生活极端懒散,个人及居室卫生极差。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精神衰退期。而D选项“意志减退”可见于抑郁状态,患者有自知力;也可见于上述程度较轻的意志缺乏,即精神分裂症患者。结合案例,求助者不洗脸、不刷牙的情况是有时发生,并非经常性的,由此可判断属于意志减退,所以答案选D。
【考察重点】人格特征的判断【试题解析】案例中家属反映“求助者大部分时间情绪低落,喜欢独处”,是孤独不合群的表现;咨询师观察了解到求助者性格偏执内向;没有追求完美的特点;家属反映求助者常因小事发脾气和与同学发生口角和身体冲突,因小事摔手机和书本,是易激惹的情绪表现,而非要强好争斗。故答案选AB。
【考察重点】求医行为的判断【试题解析】求医行为可分为主动求医和被动求医两种。从有无求医意愿上看,有意愿、主观希望解决痛苦的,一般有自知力的属于主动求医。没有解决问题的意愿、无自知力的属于被动求医。案例中来访者属于没有求医意愿,被家人带来咨询,属于被动求医。因此答案为A。
【考察重点】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试题解析】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包括: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和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心理活动的周期性是郭念锋判断心理健康水平十标准之一,而不是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原则。因此本题答案为ACD。
【考察重点】情绪症状的判定【试题解析】易激惹是一种情绪反应过度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剧烈但持续较短的情感障碍。患者一遇到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况,即使极为轻微,也很容易产生一些剧烈的情感反应。病人极易生气、激动、愤怒甚至大发雷霆,与人争执不已。因此本题答案选C。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定性诊断【试题解析】根据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可初步判定属于心理异常的范畴;教材中参考ICD-10的方法,用“精神障碍”描述心理异常,因此答案选BD。

第6题:

案例九: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 9岁,职业高中毕业。
案例介绍:求助者主述半年前的毕业考试,因为和就业有关,感到压力很大,连续几天准备,睡得很晚,白天觉得身体虚、头晕。考试前一天,在教室里跟同学谈话时,突然感觉一阵子头晕、恶心、眼花,晕倒在地上。此后,担心会再晕倒,一直呆在家里。有一次不敢去参加工作面试,结果父母仍决定让求助者去,父亲担心女儿再晕倒,陪同前往。求助者一看到等候面试的人群就出现头昏、恶心,觉得又要晕倒,跑出来跟着父亲一起回家,至今不敢到人多的场合:父母对此不知如何是好,担心女儿这样下去会有什么问题,前来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父母是公务员,自小被宠爱,视为掌上明珠。遇到什么困难,父亲常来保护她。平时求助者很少和同学玩,多由父母陪伴一同出去。平素性格较内向,不活泼,遇事犹豫不决,缺乏自信。

验证临床资料的可靠性时采用的方法一般是( )。单选;

A. 录音资料
B. 作品分析
C. 补充提问
D. 反复追问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搜集整理评估
验证方法:补充提问,使用问卷和心理测验的办法来验证资料的可靠性,比较统一资料多不同来源。

第7题:

案例九: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 9岁,职业高中毕业。
案例介绍:求助者主述半年前的毕业考试,因为和就业有关,感到压力很大,连续几天准备,睡得很晚,白天觉得身体虚、头晕。考试前一天,在教室里跟同学谈话时,突然感觉一阵子头晕、恶心、眼花,晕倒在地上。此后,担心会再晕倒,一直呆在家里。有一次不敢去参加工作面试,结果父母仍决定让求助者去,父亲担心女儿再晕倒,陪同前往。求助者一看到等候面试的人群就出现头昏、恶心,觉得又要晕倒,跑出来跟着父亲一起回家,至今不敢到人多的场合:父母对此不知如何是好,担心女儿这样下去会有什么问题,前来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父母是公务员,自小被宠爱,视为掌上明珠。遇到什么困难,父亲常来保护她。平时求助者很少和同学玩,多由父母陪伴一同出去。平素性格较内向,不活泼,遇事犹豫不决,缺乏自信。

为帮助该求助者,心理咨询师还需了解( )。单选

A. 家庭背景
B. 人格特征
C. 既往病史
D. 婚姻情况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搜集整理评估
ABD都在案例中有提到,只有C没有提到。

第8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8岁,职业高中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初中时就常有自杀的想法,但没采取过行动。上职高后,曾有一次走在桥上想往河里跳,被同伴拉住。半年前,求助者交了一个女网友,后来放弃上学,跟女网友一起到城里打工。家人辗转找到他,带他前来咨询。
家属反映:求助者大部分时间情绪低落,喜欢独处,生活懒散,有时几天不洗脸、不刷牙。时而沉默寡言,时而口若悬河,经常因为小事对他人发脾气,曾与同学发生口角和身体冲突。经常因小事摔手机、书本等。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偏执内向,父母做生意,很少有时间照顾他。与父母交流极少,不愿回家见父母,甚至母亲做手术都未曾回家看望。自幼身体健康,无重大躯体疾病。

该求助者的求医行为属于()。单选
A:被动求医
B:主动求医
C:家人强迫
D:转介而来

答案:A
解析:
【考察重点】症状诊断方面情绪症状的诊断【试题解析】A选项“沉默”是在咨询中出现的一种言语行为的表现,不属于情绪症状;C选项“懒散”则为人性格和行为的一个方面,也不属于情绪症状;B选项、D选项在案例中能够对应找到,因此正确答案选择BD。
【考察重点】症状诊断方面行为症状的诊断【试题解析】案例中并未提及求助者有强迫行为,选项A排除。B选项回避行为,一般回避行为都与恐惧情绪有关,案例中并未见到求助者有恐惧情绪产生,因此也可排除。“曾有一次走在桥上想往河里跳,被同伴拉住”,可看出求助者有自杀行为。“曾与同学发生口角和身体冲突。经常因小事摔手机、书本等”,可看出其行为具有冲动性。因此选择CD。
【考察重点】意志行为障碍的区分【试题解析】意志行为障碍有五种类型:意志增强;意志缺乏;意志减退;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A选项和B选项显然可以排除,重点在于C选项、D选项的区分。C选项“意志缺乏”,一般指患者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行为被动,生活极端懒散,个人及居室卫生极差。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精神衰退期。而D选项“意志减退”可见于抑郁状态,患者有自知力;也可见于上述程度较轻的意志缺乏,即精神分裂症患者。结合案例,求助者不洗脸、不刷牙的情况是有时发生,并非经常性的,由此可判断属于意志减退,所以答案选D。
【考察重点】人格特征的判断【试题解析】案例中家属反映“求助者大部分时间情绪低落,喜欢独处”,是孤独不合群的表现;咨询师观察了解到求助者性格偏执内向;没有追求完美的特点;家属反映求助者常因小事发脾气和与同学发生口角和身体冲突,因小事摔手机和书本,是易激惹的情绪表现,而非要强好争斗。故答案选AB。
【考察重点】求医行为的判断【试题解析】求医行为可分为主动求医和被动求医两种。从有无求医意愿上看,有意愿、主观希望解决痛苦的,一般有自知力的属于主动求医。没有解决问题的意愿、无自知力的属于被动求医。案例中来访者属于没有求医意愿,被家人带来咨询,属于被动求医。因此答案为A。
【考察重点】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试题解析】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包括: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和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心理活动的周期性是郭念锋判断心理健康水平十标准之一,而不是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原则。因此本题答案为ACD。
【考察重点】情绪症状的判定【试题解析】易激惹是一种情绪反应过度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剧烈但持续较短的情感障碍。患者一遇到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况,即使极为轻微,也很容易产生一些剧烈的情感反应。病人极易生气、激动、愤怒甚至大发雷霆,与人争执不已。因此本题答案选C。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定性诊断【试题解析】根据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可初步判定属于心理异常的范畴;教材中参考ICD-10的方法,用“精神障碍”描述心理异常,因此答案选BD。

第9题: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30岁,硕士。
案例介绍:求助者为某单位科研人员,一个多月前,因工作失误与领导发生冲突,领导说他幼稚,让他写检查。求助者觉得自己没错,不愿写。认为领导霸道,自己无法与之相处,却又想不出解决办法,每天为自己的处境烦恼,经常失眠,头痛,情绪低落,注意力无法集中,吃饭不香,无心工作,想辞职又舍不得单位的条件和待遇。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出身军人家庭,内向,聪明好学。追求完美。

该求助者的人格特点是()。单选

A. 聪明好学
B. 内向
C. 成绩优秀
D. 偏执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心理评估
案例末尾描述:内向(性格),聪明好学。追求完美。

第10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37岁,自考本科学历,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与朋友相处时,总觉得自己笨,样样不如别人,羡慕别人知识面广,认为别人知道的自己也应该知道。害怕在人多的场合说话,怕说不好,别人会笑话他,对他的评价低,很不自信。因此内心非常烦恼,也非常着急。为此不断地买书,积极去听各类讲座,但仍觉得没有太大的收获。目前,求助者还面临婚姻问题,认为这对自己的心理状况也有一定的影响。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父母早年对他批评多鼓励少。因为家里孩子多,求助者最小,父母无力照顾,被送到爷爷、奶奶家,父母给予关注较少。求助者性格内向,自幼很自卑。成年后谨小慎微,对自己要求严格,工作得到上级和同事的认可。

该案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
A:一般心理问题
B:躯体性障碍
C:严重心理问题
D:精神类疾病

答案:A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