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者,女性,汉族,22岁,未婚,大学三年级学生。求助者自述:考入大学后,起初学习生活还比较适应,只是朋友较少,与人交往

题目
问答题
求助者,女性,汉族,22岁,未婚,大学三年级学生。求助者自述:考入大学后,起初学习生活还比较适应,只是朋友较少,与人交往不多。一年半前与同寝室的一位同学因小事发生争吵,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但却总想着这件事,感觉那位同学总跟自己过不去。为此,爱胡思乱想,尽量避免与人接触,逐渐失眠多梦,白天感到疲劳,头晕,没有精神,食欲较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想尽快地摆脱这种现状,但就是摆脱不了,很痛苦,曾向父母和个别朋友诉说,并去校医院看医生,未见明显地改变。情绪变得急躁,精神总是感到紧张,常常因很小的事情就发脾气。后到心理门诊寻求帮助,迫切地要求能够解决问题。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的疾病,家庭中未发生过重大的变故。家中经济条件较为优越。由于是独女,很受父母宠爱,同时管教也很严厉,养成了做事情追求完美的习惯。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谈,喜欢安静,很少与同伴玩耍。从小学到中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对该案例应该选择何种心理测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1岁,医科大学护理系三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考入医科大学,三年级后开始学习临床,有时要在同学之间相互练习操作,比如注射、输液等。求助者第一次在同学身上练习输液,几次都没有成功,那个同学手背上出了一点血,求助者非常恐惧,当时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四肢颤抖,瘫坐在地。求助者原本不知道自己害怕血,现在知道自己“晕血”,觉得今后无法从事护理工作了,可已经学习了三年,转专业又很困难,内心十分苦恼。近来食欲下降,失眠。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协商决定采用冲击疗法解决对血的恐惧。经过治疗取得明显效果,求助者不再对血感到恐惧。

对本案例需要进行的鉴别诊断包括()。多选
A:惊恐障碍
B:抑郁神经症
C:躯体障碍
D:疑病神经症

答案:A,C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与神经症相关的鉴别诊断概念的掌握情况。本案例中的求助者,属于恐怖性神经症患者(恐血)。恐怖性神经症有以下几个特点:(1)害怕与处境不相称;(2)病人感到很痛苦,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3)对所怕处境的回避,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害。选项A的惊恐障碍患者可能表现出一种或更多的躯体症状(例如:胸痛,头晕,气短),其诊断要点是具有难以解释的焦虑或恐惧发作,突然出现,发展迅速,可能仅持续数分钟,发作经常出现一些躯体症状诸如心悸,胸痛,窒息感,胃部不适,头晕,非现实感,或是害怕遭遇灾难。选项B的抑郁性神经症则是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其典型症状是:(1)兴趣减退甚至丧失;(2)对前途悲观;(3)有无助感;(4)感到精神疲惫;(5)自我评价低;(6)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选项D的疑病神经症的主要特征则是:对健康过虑;对身体过分注意;感觉过敏和有疑病观念。因此,选项B和D可以排除,此外,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亦可排除精神疾病。在进行相关的鉴别诊断时,由于求助者的躯体症状是“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四肢颤抖,瘫坐在地”,所以需要注意:(1)与惊恐障碍发作相鉴别;(2)与躯体疾病相鉴别。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冲击疗法概念的掌握情况。冲击疗法又称满灌疗法,是暴露疗法之一,是用来治疗恐惧和其他负性情绪反应的一类行为治疗方法,它是通过细心地控制环境,引导求助者进入有助于问题解决的那些情境中。冲击疗法是让求助者持续一段时间暴露在现实的或想象的唤起焦虑的刺激情境中,尽管求助者在暴露过程中会产生焦虑,但是造成创伤的恐惧结果并不会发生。冲击疗法主要适用于解决特定情境的恐惧,但是由于冲击疗法完全无视求助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求助者痛苦大,实施难,可能欲速则不达。因此,此法不宜滥用。冲击疗法应该是在任何一种其他的办法都失败之后才考虑采用的方法。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冲击疗法原理的掌握情况。冲击疗法的原理是尽可能迅猛地引起求助者极强烈的焦虑或者恐惧反应,并且对这种强烈而痛苦的情绪不给以任何强化(哪怕是同情的目光也不给一点),任其自然,最后迫使导致强烈情绪反应的内部动因逐渐减弱乃至消失,情绪反应自行减轻乃至消除,即所谓消退性抑制。冲击疗法有两种:(1)现实冲击疗法,是指持续一段时间暴露在现实的恐惧刺激中而不采取任何缓解焦虑的行为,让焦虑自行减轻,是一种被动的放松过程。一般来说,高恐惧的求助者倾向于通过采取一些不适应的行为来控制他们的焦虑。在冲击疗法中,不允许求助者采取不适应的行为去应对唤起焦虑的情境。在现实冲击疗法中,焦虑可以得到迅速减轻。(2)想象冲击疗法基于现实冲击疗法的原理并遵循相同的程序,不同之处是暴露在想象的恐惧之中而不是现实生活中。想象冲击疗法优于现实冲击疗法的一点是,它不限制产生焦虑情境的性质。现实地暴露实际创伤事件(飞机失事、强奸、火灾、水灾)通常是不可能的或者在伦理上和实际上是不合适的。想象冲击疗法可以以一种对求助者不会带来消极后果的方式再造创伤情境。最后,选项B属于系统脱敏法的环节,排除之。故应选ACD。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冲击疗法的掌握情况。冲击疗法即满灌疗法,是暴露疗法之一,是用来治疗恐惧和其他负性情绪反应的一类行为治疗方法,它是通过细心地控制环境,引导求助者进入有助于问题解决的那些情境中。冲击疗法是让求助者持续一段时间暴露在现实的或想象的唤起强烈焦虑的刺激情境中,尽管求助者在暴露过程中会产生恐惧,但是恐惧的结果并不会发生。其程序有4步:(1)筛选确定治疗对象;(2)签订治疗协议;(3)治疗准备工作;(4)实施冲击治疗。选项C的构建焦虑等级属于系统脱敏法中的环节(第二步)。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冲击疗法的原理的掌握情况。冲击疗法的原理是尽可能迅猛地引起求助者极强烈的焦虑或者恐惧反应,并且对这种强烈而痛苦的情绪不给以任何强化(哪怕是同情的目光也不给一点),任其自然,最后迫使导致强烈情绪反应的内部动因逐渐减弱乃至消失,情绪反应自行减轻乃至消除,即所谓消退性抑制。冲击疗法有两种:(1)现实冲击疗法,是指持续一段时间暴露在现实的恐惧刺激中而不采取任何缓解焦虑的行为,让焦虑自行减轻,是一种被动的放松过程。一般来说,高恐惧的求助者倾向于通过采取一些不适应的行为来控制他们的焦虑。在冲击疗法中,不允许求助者采取不适应的行为去应对唤起焦虑的情境(选项C正确)。在现实冲击疗法中,焦虑可以得到迅速减轻。(2)想象冲击疗法基于现实冲击疗法的原理并遵循相同的程序,不同之处是暴露在想象的恐惧之中而不是现实生活中。想象冲击疗法优于现实冲击疗法的一点是,它不限制产生焦虑情境的性质。现实地暴露实际创伤事件(飞机失事、强奸、火灾、水灾)通常是不可能的或者在伦理上和实际上是不合适的。想象冲击疗法可以以一种对求助者不会带来消极后果的方式再造创伤情境。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冲击疗法的原理的掌握情况。冲击疗法的原理是尽可能迅猛地引起求助者极强烈的焦虑或者恐惧反应,并且对这种强烈而痛苦的情绪不给以任何强化(选项D正确),任其自然,最后迫使导致强烈情绪反应的内部动因逐渐减弱乃至消失,情绪反应自行减轻乃至消除,即所谓消退性抑制。冲击疗法有两种:(1)现实冲击疗法,是指持续一段时间暴露在现实的恐惧刺激中而不采取任何缓解焦虑的行为,让焦虑自行减轻,是一种被动的放松过程。一般来说,高恐惧的求助者倾向于通过采取一些不适应的行为来控制他们的焦虑。在冲击疗法中,不允许求助者采取不适应的行为去应对唤起焦虑的情境。在现实冲击疗法中,焦虑可以得到迅速减轻。(2)想象冲击疗法基于现实冲击疗法的原理并遵循相同的程序,不同之处是暴露在想象的恐惧之中而不是现实生活中。想象冲击疗法优于现实冲击疗法的一点是,它不限制产生焦虑情境的性质。现实地暴露实际创伤事件(飞机失事、强奸、火灾、水灾)通常是不可能的或者在伦理上和实际上是不合适的。想象冲击疗法可以以一种对求助者不会带来消极后果的方式再造创伤情境。

第2题:

案例九: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1岁,医科大学护理系三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考入医科大学,三年级后开始学习临床,有时要在同学之间相互练习操作,比如注射、输液等。求助者第一次在同学身上练习输液,几次都没有成功,那个同学手背上出了一点血,求助者非常恐惧,当时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四肢颤抖,瘫坐在地。求助者原本不知道自己害怕血,现在知道自己“晕血”,觉得今后无法从事护理工作了,可已经学习了三年,转专业又很困难,内心十分苦恼。近来食欲下降,失眠。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协商决定采用冲击疗法解决对血的恐惧。经过治疗取得明显效果,求助者不再对血感到恐惧。

实施冲击治疗中,当求助者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时,咨询师恰当的做法是( )。单选

A. 适当劝慰
B. 停止治疗
C. 给予同情
D. 不给强化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 心理咨询技能 /冲击疗法
实施冲击疗法过程中,求助者的情绪反应必然是强烈的。此时,咨询师对这种强烈而痛苦的情绪不给以任何强化,任其自然,最后迫使导致强烈而痛苦的情绪反应的内部动因逐渐削弱乃至消失,情绪反应自行减轻乃至消除。

第3题:

求助者,女性,汉族,22岁,未婚,大学三年级学生。
求助者自述:考入大学后,起初学习生活还比较适应,只是朋友较少,与人交往 不多。二年半前与同寝室的一位同学因小事发生争吵,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但却总想 着这件事,感觉那位同学总跟自己过不去。为此,爱胡思乱想,尽量避免与人接触, 逐渐失眠多梦,白天感到疲劳,头晕,没有精神,食欲较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 减退,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想尽快地摆脱这种现状,但就是摆脱不了,很痛苦,曾向 父母和个别朋友诉说,并去校医院看医生,未见明显地改变。情绪变得急躁,精神总 是感到紧张,常常因很小的事情就发脾气。后到心理门诊寻求帮助,迫切地要求能够 解决问题。
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的疾病,家庭中 未发生过重大的变故。家中经济条件较为优越。由于是独女,很受父母宠爱,同时管 教也很严厉,养成了做事情追求完美的习惯。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谈,喜欢安静, 很少与同伴玩耍。从小学到中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1.请对该求助者目前的状态进行整理。
2.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3.对该案例如何进行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
4.对该案例应该选择何种心理测验?
5.心理咨询师的责任包括哪些?
6.请对该求助者的临床表现进行量化评定。
7.请确定该案例的咨询目标。
8.请对确定的咨询目标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答案:
解析:
1.该求助者目前的状态整理如下:
(1)精神状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自控能力差,易激惹,焦虑。
(2)生理状态,即躯体异常感觉:头痛,头晕,疲劳,全身酸痛,睡眠障碍。
(3)社会功能状态:学习的效率降低,社会交往很少。
2.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如下:
(1)易兴奋、易疲劳。
(2)烦恼。
(3)易激惹。
(4)紧张,焦虑。
(5)注意力不集中。
(6)记忆力减退。
(7)回避行为。
(8)睡眠障碍。
(9)头部有不适感。
(10)食欲差。
3..对该案例进行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程序如下:
(1)根据既往病史或体检结果,判断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基础。
(2)根据区分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原则,自知力程度,是否存在幻觉、妄想等 精神病性症状,判断求助者是否存在精神病性问题。
(3)根据求助者内心冲突的性质,判断是否存在神经症性问题。
(4)如果求助者内心冲突的是变形的,根据神经症简易评定法,判断求助者是否 可以确诊为神经症。
(5)根据求助者的主导症状以及不同种类神经症的诊断要点,确定神经症的类型, 形成初步诊断。
(6)与具有类似症状的其他类型神经症相鉴别。
按照上述程序,对该案例形成以下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
(1)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无器质性病变基础。
(2)该求助者无精神病性问题。
(3)该求助者存在变形冲突,表现为:因与同学因一件小事争吵后,就总觉得人家跟自己过不去,尽量避免与他人接触。
(4)根据神经症简易评定法,该求助者病程一年以上,3分;精神痛苦无法自行 摆脱,2分;学习成绩明显下降,避免与他人接触,有回避行为,但仍能坚持上学,社 会功能受损程度2分。总分7分,可以确诊为神经症。
(5)该求助者的主导症状是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并伴有烦恼、易 激惹等情绪症状和头部不适、睡眠障碍等躯体症状。与神经衰弱的诊断要点相符合, 据此初步诊断为神经衰弱。
(6)与其他类型神经症相鉴别:
①该求助者虽然心情不好,但是没有出现全天大部分时间的情绪低落或兴趣减少, 可以排除抑郁发作和抑郁神经症。
②该求助者虽然有焦虑情绪,但是有具体内容,不是无名焦虑,可以排除广泛焦虑。
③该求助者虽然有回避他人的行为,但是其内心感受来源于总想着与同学以前的 矛盾,而不是与处境不相符的担心和害怕,可以排除恐怖神经症。
④该求助者虽然有想摆脱但摆脱不了的内心冲突,但是这种冲突继发于当前的痛 苦状态,痛苦不是由于这种冲突引发的,可以排除强迫性神经症。
4.对该案例应该选择EPQ、SCL-90、SDS、SAS四种测验进行检査。
5.咨询师的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6.按照神经症临床评定方法对该求助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的量化评定:
(1)病程:I年以上,评为3分。
(2)精神痛苦程度:自己摆脱不了,需借助别人的帮助才能摆脱,评为2分。
(3)社会功能:学习效率显著地下降,回避社交场合,评为2分。
总分为7分,神经症的诊断成立,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改变超过3个月。
7.该案例的咨询目标如下:
(1)近期目标:
①改变求助者认为那位同学总跟自己过不去的错误认知。
②缓解情绪症状。
③改变社会交往状况。
(2)远期目标: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8.对确定的咨询目标的有效性的评价如下:
(1)改善认知、行为和情绪属于心理学性质。
(2)减轻求助者的痛苦,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是积极的。
(3)拟定的咨询目标,从求助者自身的能力和经济条件以及咨询师所能提供的条 件都是可行的。
(4)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认知、行为和情绪是具体的,可以操作的。
(5)本案例拟订的咨询目标能够量化,可以通过问题的改善程度来体现,因此是 可以评估的。
(6)本案例拟订的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符合求助者的愿望,咨询师能够解决, 对双方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当双方意见不一致时,能够以求助者为主;当咨询师无法 认可求助者的目标时,应终止咨询或转介。
(7)拟订的咨询目标中,改变认知、行为和情绪是具体的目标,促进求助者心理 健康发展,达到人格完善是长远目标,符合多层次统一的要求。

第4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2岁,未婚,大学三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是独生女,家境较好,从小受宠爱,父母管束严,很少允许她与同龄孩子在户外玩耍。从小学到中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上大学后,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两个月前与同宿舍的一位同学因小事发生争吵,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但总感觉那位同学跟自己过不去,为此尽量避免与人接触,逐渐出现失眠。白天感到疲劳、头晕,没有精神,食欲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减退。想尽快摆脱现状,就是摆脱不了,为此很痛苦,情绪变得急躁,常因小事发脾气。
对该求助者最可能的初步诊断是()
A.一般心理问题 B.适应障碍
C.严重心理问题 D.情绪障碍


答案:A
解析:

第5题:

案例八: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8岁,大学一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考入省外大学,开始独立生活。每天的学习都很紧张,还要料理自己的生活,有些手忙脚乱,疲惫,感到不适应,觉得自己不能独立生活,想家。有时睡不着,常常梦到父母。在街上,校园里听到的都是当地的口音,感到自己是外乡人,有孤独感。上课经常走神,学习效率受影响,盼着早点放假回家。求助者与同学的关系一般,因生活琐事与宿舍室友关系紧张,想换宿舍学校没同意,心情不好,内心痛苦,经辅导员做工作后没有明显好转,在老乡的陪同下来心理咨询。
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是独生子,性格内向,在家里很受宠爱,自幼没有单独离开过家,上大学前很多生活琐事都由父母料理,连自己的衣服鞋袜都不用洗。

该求助者的情绪症状是( )。单选

A. 内心痛苦
B. 适应障碍
C. 想家失眠
D. 关系紧张

答案:A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找症状
心情不好,内心痛苦

第6题:

案例五
一、一般情况
求助者:王某某,女,汉族,22岁,未婚,某大学三年级学生。
二、求助者自述
1年半前开始出现睡眠较差的症状,翻来覆去总是不能入眠,即使睡着了,梦也很多,容易醒,但尚能入睡,早晨醒后感觉头痛,头昏脑涨,疲劳,全身酸痛,上课时无精打采,哈欠连天,注意力难以集中,虽然抬着头在听课,但脑子却在想着别的事情,上自习课时,看一会儿书就会又去想别的事情,根本控制不住。同时自觉记忆力大不如从前,容易忘事,为此学习受到很大影响。原来学习成绩很好,总是排在班里前几名,近一年来成绩下降明显,甚至出现某些科目不及格的现象,生活感到困难重重,难以应付,烦恼不堪,精神紧张,做事情爱着急,急躁,经常为一点儿小事就发脾气,事后也感到后悔,但是控制不住,内心感到非常痛苦,曾到校医院看医生,被给予口服安定类药物,情况未见明显改善。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家庭中未发生过重大变故。家庭经济条件较为优越,由于是独女,很受父母宠爱,同时管教也很严厉,养成了做事情追求完美的习惯。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谈,喜欢安静,很少与同伴玩耍、做游戏,从小学到中学,学习成绩很好,一直名列前茅。
考入大学后,起初学习、生活还比较适应,只是朋友较少,与人交往不多。1年半前与同寝室的一位同学因小事发生争吵,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但却总是想着这件事,感觉那位同学总跟自己过不去,为此,尽量避免与人接触。逐渐出现失眠多梦,白天感到疲劳、头晕,没有精神,食欲较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想尽快摆脱这种现状,但就是摆脱不了,很痛苦,曾向父母和个别朋友诉说,并去校医院看医生,未见明显改变,情绪变得急躁,精神总是感到紧张,常常因很小的一件事就发脾气。后到心理门诊寻求帮助,迫切要求能够解决问题。
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对该求助者目前的状态进行资料整理。


答案:
解析:
对该求助者目前的状态进行如下的资料整理:
1.精神状态:(1)注意力不集中;(2)记忆力下降;(3)自控能力差,易激惹。
2.生理功能改变,即躯体异常感觉:头痛、头晕、疲劳、全身酸痛。
3.社会功能状况:(1)学习效率降低;(2)社会交往很少,与外界接触不良。

第7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1岁,医科大学护理系三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考入医科大学,三年级后开始学习临床,有时要在同学之间相互练习操作,比如注射、输液等。求助者第一次在同学身上练习输液,几次都没有成功,那个同学手背上出了一点血,求助者非常恐惧,当时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四肢颤抖,瘫坐在地。求助者原本不知道自己害怕血,现在知道自己“晕血”,觉得今后无法从事护理工作了,可已经学习了三年,转专业又很困难,内心十分苦恼。近来食欲下降,失眠。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协商决定采用冲击疗法解决对血的恐惧。经过治疗取得明显效果,求助者不再对血感到恐惧。

对冲击疗法的原理正确的理解包括()。多选
A:持久暴露在刺激因素前
B:要有主动放松过程
C:不对负性情绪强化
D:在施加冲击刺激时不能采取任何干预措施

答案:A,C,D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与神经症相关的鉴别诊断概念的掌握情况。本案例中的求助者,属于恐怖性神经症患者(恐血)。恐怖性神经症有以下几个特点:(1)害怕与处境不相称;(2)病人感到很痛苦,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3)对所怕处境的回避,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害。选项A的惊恐障碍患者可能表现出一种或更多的躯体症状(例如:胸痛,头晕,气短),其诊断要点是具有难以解释的焦虑或恐惧发作,突然出现,发展迅速,可能仅持续数分钟,发作经常出现一些躯体症状诸如心悸,胸痛,窒息感,胃部不适,头晕,非现实感,或是害怕遭遇灾难。选项B的抑郁性神经症则是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其典型症状是:(1)兴趣减退甚至丧失;(2)对前途悲观;(3)有无助感;(4)感到精神疲惫;(5)自我评价低;(6)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选项D的疑病神经症的主要特征则是:对健康过虑;对身体过分注意;感觉过敏和有疑病观念。因此,选项B和D可以排除,此外,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亦可排除精神疾病。在进行相关的鉴别诊断时,由于求助者的躯体症状是“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四肢颤抖,瘫坐在地”,所以需要注意:(1)与惊恐障碍发作相鉴别;(2)与躯体疾病相鉴别。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冲击疗法概念的掌握情况。冲击疗法又称满灌疗法,是暴露疗法之一,是用来治疗恐惧和其他负性情绪反应的一类行为治疗方法,它是通过细心地控制环境,引导求助者进入有助于问题解决的那些情境中。冲击疗法是让求助者持续一段时间暴露在现实的或想象的唤起焦虑的刺激情境中,尽管求助者在暴露过程中会产生焦虑,但是造成创伤的恐惧结果并不会发生。冲击疗法主要适用于解决特定情境的恐惧,但是由于冲击疗法完全无视求助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求助者痛苦大,实施难,可能欲速则不达。因此,此法不宜滥用。冲击疗法应该是在任何一种其他的办法都失败之后才考虑采用的方法。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冲击疗法原理的掌握情况。冲击疗法的原理是尽可能迅猛地引起求助者极强烈的焦虑或者恐惧反应,并且对这种强烈而痛苦的情绪不给以任何强化(哪怕是同情的目光也不给一点),任其自然,最后迫使导致强烈情绪反应的内部动因逐渐减弱乃至消失,情绪反应自行减轻乃至消除,即所谓消退性抑制。冲击疗法有两种:(1)现实冲击疗法,是指持续一段时间暴露在现实的恐惧刺激中而不采取任何缓解焦虑的行为,让焦虑自行减轻,是一种被动的放松过程。一般来说,高恐惧的求助者倾向于通过采取一些不适应的行为来控制他们的焦虑。在冲击疗法中,不允许求助者采取不适应的行为去应对唤起焦虑的情境。在现实冲击疗法中,焦虑可以得到迅速减轻。(2)想象冲击疗法基于现实冲击疗法的原理并遵循相同的程序,不同之处是暴露在想象的恐惧之中而不是现实生活中。想象冲击疗法优于现实冲击疗法的一点是,它不限制产生焦虑情境的性质。现实地暴露实际创伤事件(飞机失事、强奸、火灾、水灾)通常是不可能的或者在伦理上和实际上是不合适的。想象冲击疗法可以以一种对求助者不会带来消极后果的方式再造创伤情境。最后,选项B属于系统脱敏法的环节,排除之。故应选ACD。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冲击疗法的掌握情况。冲击疗法即满灌疗法,是暴露疗法之一,是用来治疗恐惧和其他负性情绪反应的一类行为治疗方法,它是通过细心地控制环境,引导求助者进入有助于问题解决的那些情境中。冲击疗法是让求助者持续一段时间暴露在现实的或想象的唤起强烈焦虑的刺激情境中,尽管求助者在暴露过程中会产生恐惧,但是恐惧的结果并不会发生。其程序有4步:(1)筛选确定治疗对象;(2)签订治疗协议;(3)治疗准备工作;(4)实施冲击治疗。选项C的构建焦虑等级属于系统脱敏法中的环节(第二步)。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冲击疗法的原理的掌握情况。冲击疗法的原理是尽可能迅猛地引起求助者极强烈的焦虑或者恐惧反应,并且对这种强烈而痛苦的情绪不给以任何强化(哪怕是同情的目光也不给一点),任其自然,最后迫使导致强烈情绪反应的内部动因逐渐减弱乃至消失,情绪反应自行减轻乃至消除,即所谓消退性抑制。冲击疗法有两种:(1)现实冲击疗法,是指持续一段时间暴露在现实的恐惧刺激中而不采取任何缓解焦虑的行为,让焦虑自行减轻,是一种被动的放松过程。一般来说,高恐惧的求助者倾向于通过采取一些不适应的行为来控制他们的焦虑。在冲击疗法中,不允许求助者采取不适应的行为去应对唤起焦虑的情境(选项C正确)。在现实冲击疗法中,焦虑可以得到迅速减轻。(2)想象冲击疗法基于现实冲击疗法的原理并遵循相同的程序,不同之处是暴露在想象的恐惧之中而不是现实生活中。想象冲击疗法优于现实冲击疗法的一点是,它不限制产生焦虑情境的性质。现实地暴露实际创伤事件(飞机失事、强奸、火灾、水灾)通常是不可能的或者在伦理上和实际上是不合适的。想象冲击疗法可以以一种对求助者不会带来消极后果的方式再造创伤情境。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冲击疗法的原理的掌握情况。冲击疗法的原理是尽可能迅猛地引起求助者极强烈的焦虑或者恐惧反应,并且对这种强烈而痛苦的情绪不给以任何强化(选项D正确),任其自然,最后迫使导致强烈情绪反应的内部动因逐渐减弱乃至消失,情绪反应自行减轻乃至消除,即所谓消退性抑制。冲击疗法有两种:(1)现实冲击疗法,是指持续一段时间暴露在现实的恐惧刺激中而不采取任何缓解焦虑的行为,让焦虑自行减轻,是一种被动的放松过程。一般来说,高恐惧的求助者倾向于通过采取一些不适应的行为来控制他们的焦虑。在冲击疗法中,不允许求助者采取不适应的行为去应对唤起焦虑的情境。在现实冲击疗法中,焦虑可以得到迅速减轻。(2)想象冲击疗法基于现实冲击疗法的原理并遵循相同的程序,不同之处是暴露在想象的恐惧之中而不是现实生活中。想象冲击疗法优于现实冲击疗法的一点是,它不限制产生焦虑情境的性质。现实地暴露实际创伤事件(飞机失事、强奸、火灾、水灾)通常是不可能的或者在伦理上和实际上是不合适的。想象冲击疗法可以以一种对求助者不会带来消极后果的方式再造创伤情境。

第8题:

案例五
一、一般情况
求助者:王某某,女,汉族,22岁,未婚,某大学三年级学生。
二、求助者自述
1年半前开始出现睡眠较差的症状,翻来覆去总是不能入眠,即使睡着了,梦也很多,容易醒,但尚能入睡,早晨醒后感觉头痛,头昏脑涨,疲劳,全身酸痛,上课时无精打采,哈欠连天,注意力难以集中,虽然抬着头在听课,但脑子却在想着别的事情,上自习课时,看一会儿书就会又去想别的事情,根本控制不住。同时自觉记忆力大不如从前,容易忘事,为此学习受到很大影响。原来学习成绩很好,总是排在班里前几名,近一年来成绩下降明显,甚至出现某些科目不及格的现象,生活感到困难重重,难以应付,烦恼不堪,精神紧张,做事情爱着急,急躁,经常为一点儿小事就发脾气,事后也感到后悔,但是控制不住,内心感到非常痛苦,曾到校医院看医生,被给予口服安定类药物,情况未见明显改善。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家庭中未发生过重大变故。家庭经济条件较为优越,由于是独女,很受父母宠爱,同时管教也很严厉,养成了做事情追求完美的习惯。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谈,喜欢安静,很少与同伴玩耍、做游戏,从小学到中学,学习成绩很好,一直名列前茅。
考入大学后,起初学习、生活还比较适应,只是朋友较少,与人交往不多。1年半前与同寝室的一位同学因小事发生争吵,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但却总是想着这件事,感觉那位同学总跟自己过不去,为此,尽量避免与人接触。逐渐出现失眠多梦,白天感到疲劳、头晕,没有精神,食欲较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想尽快摆脱这种现状,但就是摆脱不了,很痛苦,曾向父母和个别朋友诉说,并去校医院看医生,未见明显改变,情绪变得急躁,精神总是感到紧张,常常因很小的一件事就发脾气。后到心理门诊寻求帮助,迫切要求能够解决问题。
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对该案例如何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答案:
解析:
对该案例的诊断是:非精神病性障碍、神经症性障碍、神经衰弱。
对该案例的鉴别诊断如下:
1.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精神分裂症早期有神经衰弱的症状,但常常伴有思维障碍和人格改变,如孤僻、淡漠、行为怪异、幻觉、妄想等,无自知力和求医愿望,本案例无此典型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分裂症。
2.与抑郁症相鉴别:抑郁症虽有神经衰弱的症状,但大部分时间情绪低落,消极悲观,兴趣减退,有自杀企图和自杀行为,本案例无此典型症状,因此可以排除抑郁症。
3.与焦虑症相鉴别:焦虑症的焦虑为原发症状,本案例的焦虑为继发症状,且以精神易兴奋、易疲劳为特征,因此可以排除焦虑症。

第9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9岁,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为某重点中学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较好.在模拟考试中发挥正常,预计可以考入重点大学。但高考成绩出来后,她竟然没有达到普通大学的录取分数线。经查分,阅卷没有错误。求助者觉得犹如晴天霹雳,家长、老师、同学等也觉得非常意外。知道成绩后求助者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郁郁寡欢,整日待在家里,不出门,不与他人交往,不听家长的建议去补习班上课。明显消瘦,睡不着。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同学关系较好,学习认真刻苦,高中时成绩一直较稳定,计划报考重点大学,但高考落榜。父母为公务员,家庭条件一般。
对咨询效果进行评估的维度是()。
A.心理测验
B.求助者的主观体验
C.他人评价
D.咨询师的客观观察


答案:A,B,C,D
解析:
咨询效果评估的维度应包括:①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②求助者生活状况的评定;③求助者周围人士特别是家人、朋友和同事对求助者改善状况的评定;④求助者咨询前后的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⑤咨询师的评定。

第10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9岁,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为某重点中学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较好.在模拟考试中发挥正常,预计可以考入重点大学。但高考成绩出来后,她竟然没有达到普通大学的录取分数线。经查分,阅卷没有错误。求助者觉得犹如晴天霹雳,家长、老师、同学等也觉得非常意外。知道成绩后求助者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郁郁寡欢,整日待在家里,不出门,不与他人交往,不听家长的建议去补习班上课。明显消瘦,睡不着。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同学关系较好,学习认真刻苦,高中时成绩一直较稳定,计划报考重点大学,但高考落榜。父母为公务员,家庭条件一般。
对该求助者可不必深入了解的资料是()。
A.个性特征
B.社会功能
C.学习成绩
D.身体状况


答案:B
解析:
社会功能是指工作学习效率和人际关系。本案例中求助者的社会功能和学习成绩已有介绍,因此,不需要深入了解。而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的产生是生理、心理、社会诸因素等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有必要深入了解求助者的个性特征和身体状况。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