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半岛的地形和气候有哪些特征?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题目
问答题
中南半岛的地形和气候有哪些特征?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中南半岛地形结构的特点是: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加上半岛基部地势较高(掸邦高原海拔约2,000米),地形结构形如掌状。掸邦高原被南北纵行的河流切割,分为几部分。在湄公河和红河之间的老挝高原,平均海拔1,200米。长山山脉北起老挝高原,南至胡志明市以南,呈向东突出的弧形或S形,山脉在中生代末已准平原化,后又有隆起,今为断层地垒式山地,全部与海岸平行,东侧较陡,西侧较缓。湄公河与萨尔温江之间为清迈高原,多纵列山脉和纵谷地形,并南延为他念他翁山脉,至克拉地峡处仅宽56公里,这是习惯上马来半岛的北界。而马来半岛是由数条南北纵向的山地构成,久经侵蚀,高度不大,多为地垒状,并有许多分离的盆地和丘陵地。萨尔温江和伊洛瓦底江之间为东缅高原,由于接近新褶皱山地,在新地质年代有隆起,萨尔温江深蚀下切,造成深约1,000米的大纵谷。阿拉干山脉,位于半岛西侧,系向西微凸的弧形山脉,因系新褶皱山脉,高度3,000米以上。
中南半岛地区除向南伸出的马来半岛为热带雨林气候外,余为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年分三季,即热季(3~5月)、雨季(6~10月)和凉季(11~2月)。中南半岛的雨量相当丰富,降水量的分布受季风和地形的制约,在盛行东北季风时,则长山山脉东侧雨量较多;盛行西南季风时,半岛西部的阿拉干山脉西坡雨量丰沛,年降水量达5,000毫米;柬埔寨象山南端,年雨量为5,473毫米,但在背风侧的柬埔寨平原却只有1,000~1,500毫米。马来半岛因接近赤道,三面环海,具有海洋性的赤道雨林型气候,全年气温很高,温差较小。不过马来半岛的气候,因受季风的影响,大致12~3月东北季风盛行时雨量较多,当西南季风盛行时,因受苏门答腊高山障壁的影响,雨量较少,因此半岛雨量分布,东岸多于西岸;又由于雨量主要受季风影响,东部的降水高峰出现在冬季,而西部则在夏季。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美国的地形对气候有哪些显著的影响?


正确答案:西部:沿太平洋岸的北段,全年受西风影响,迎风坡降水较多,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山区林木茂密,为美国的林业基地之一;南段属地中海式气候,为美国西部的重要农业区;山间高原和盆地,因被高山阻隔,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农业需要灌溉。
东部:降水较多,特别是东南部气温较高,降水丰沛,有利于热带和亚热带作物生长。中部平原,冬夏气温由南向北差别逐渐增大,降水由东到西逐渐减少,这里是美国最主要的农业区。

第2题:

简述地形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正确答案:1)地形本身形成独特的地形气候;
2)地形对邻近地区气候的影响。

第3题:

财政政策的效应偏差有哪些类型?它们是怎样产生的?应怎样防止和纠正?
财政政策效应偏差是指财政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实际效应与预期效应发生偏离。它主要有两类:一是自然偏差,即实施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另一类是实施过程中人为因素造成的。前者可称之为自然偏差;后者可称之为人为偏差。
对于财政政策效应偏差的分析,首先要明确自然偏差产生的三个前提:
①政策设计基本正确;
②政策工具选择与配搭得当;
③政策招待主体行为规范;在这些前提被严格限定的条件下,政策效应偏差完全与人为因素无关。这样的政策效应偏差是自然偏差,如:财政政策在出台阶段和蜕化阶段,难以避免地会发生阶段性的效应偏差,某项全国性的财政政策在其实施过程中,也会出现所谓地区性的效应偏差。
其次,应看到,人为因素导致的政策效应偏差常见的有三种情况:
①政策设计脱离实际,政策期望值过高客观上难以实现;
②政策工具缺乏或选择失当,配搭有误,政策缺乏可操作性;
③政策主体行为不端,政策贯彻实施受阻。
第三要认识到,财政政策效应的自然偏差与人为偏差往往是交叉在一起的,因而当政策效应偏差发生时,应对其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研究,分清何者属自然偏差,何者是人为偏差以便区别对待,对症下药。
财政政策效应的自然偏差,要求我们必须尽量缩短政策的出台过程,并当政策进入蜕化阶段后及时采取新的措施。从纠正财政政策效应的人为偏差看,加强政策研究,提高政策水平就显得更为重要。

第4题:

进程有哪些基本状态?它们的变化关系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进程的基本状态有运行状态、就绪状态和等待(阻塞或封锁)状态三种。它们的变化关系主要有:就绪状→运行态(获得CPU);运行态→就绪态(时间片用完);运行态→等待态(等待事件发生);等待态→就绪态(被阻塞的原因消失)。

第5题:

中南半岛的地形和气候有哪些特征?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正确答案: 中南半岛地形结构的特点是: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加上半岛基部地势较高(掸邦高原海拔约2,000米),地形结构形如掌状。掸邦高原被南北纵行的河流切割,分为几部分。在湄公河和红河之间的老挝高原,平均海拔1,200米。长山山脉北起老挝高原,南至胡志明市以南,呈向东突出的弧形或S形,山脉在中生代末已准平原化,后又有隆起,今为断层地垒式山地,全部与海岸平行,东侧较陡,西侧较缓。湄公河与萨尔温江之间为清迈高原,多纵列山脉和纵谷地形,并南延为他念他翁山脉,至克拉地峡处仅宽56公里,这是习惯上马来半岛的北界。而马来半岛是由数条南北纵向的山地构成,久经侵蚀,高度不大,多为地垒状,并有许多分离的盆地和丘陵地。萨尔温江和伊洛瓦底江之间为东缅高原,由于接近新褶皱山地,在新地质年代有隆起,萨尔温江深蚀下切,造成深约1,000米的大纵谷。阿拉干山脉,位于半岛西侧,系向西微凸的弧形山脉,因系新褶皱山脉,高度3,000米以上。
中南半岛地区除向南伸出的马来半岛为热带雨林气候外,余为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年分三季,即热季(3~5月)、雨季(6~10月)和凉季(11~2月)。中南半岛的雨量相当丰富,降水量的分布受季风和地形的制约,在盛行东北季风时,则长山山脉东侧雨量较多;盛行西南季风时,半岛西部的阿拉干山脉西坡雨量丰沛,年降水量达5,000毫米;柬埔寨象山南端,年雨量为5,473毫米,但在背风侧的柬埔寨平原却只有1,000~1,500毫米。马来半岛因接近赤道,三面环海,具有海洋性的赤道雨林型气候,全年气温很高,温差较小。不过马来半岛的气候,因受季风的影响,大致12~3月东北季风盛行时雨量较多,当西南季风盛行时,因受苏门答腊高山障壁的影响,雨量较少,因此半岛雨量分布,东岸多于西岸;又由于雨量主要受季风影响,东部的降水高峰出现在冬季,而西部则在夏季。

第6题:

平坦地形有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平坦地形自身不能形成私密的空间限制
  • B、水平地形的视觉中性,使其具有宁静、悦目的特点
  • C、平坦地形能形成多个空间
  • D、平坦地形指的是那些总的看起来是“水平”的地面,即使它们有微小的坡度或轻微起伏,也都包括在内

正确答案:A,B,D

第7题:

戴维斯(Davis)的地形形成三要素是指()。

  • A、地形是构造、作用和时间的函数
  • B、地形是岩性、作用和时间的函数
  • C、地形是构造、气候和时间的函数
  • D、地形是构造、作用和空间的函数

正确答案:A

第8题:

温带地区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它们分布在哪里?有哪些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温带是冷暖气流相互角逐的地区,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非周期变化都很显著。尤其是北半球温带地区的大陆面积宽广,地形复杂,气候类型更多。
(1)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大陆西岸,南、北纬40°~60°地区。终年处在西风带,深受海洋气团影响,沿岸又有暖流经过,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在22℃以下,气温年、日较差都小。全年都有降水,秋冬较多,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在山地迎风坡可达2,000~3,000毫米以上。这种气候在西欧最为典型,分布面积最大,在南、北美大陆西岸相应的纬度地带以及大洋洲的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等地也有分布。
(2)亚热带夏干气候(也称地中海式气候)。位于副热带纬度的大陆西岸,约在纬度30°~40°之间,包括地中海沿岸、美国加里福尼亚州沿海、南美智利中部沿海、南非的南端和澳大利亚的南端。它是处在热带半干旱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之间的过渡地带。这些地区受气压带季节位移影响显著,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因而除大陆西部沿海受寒流影响外,夏温十分炎热,下沉气流不利兴云致雨,所以气候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湿润。全年雨量适中,年降水量在300~1,000毫米之间,主要集中在冬季。
(3)温带季风气候。出现在北纬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东岸,包括我国华北和东北、朝鲜的大部、日本的北部以及苏联远东地区的一部分。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全年四季分明,天气多变,随着纬度的增高,冬、夏气温变幅相应增大,而降水逐渐减少。
(4)亚热带季风气候。出现在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它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绥的地带。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这里冬季温暖,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大于22℃,气温的季节变化显著,四季分明。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1,500毫米,夏季较多,但无明显干季。同温带季风气候相比,季节变化基本相似,只是冬温较高,年降水量增多。
(5)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分布在北纬35°~55°之间的北美大陆东部(西经100°以东)和亚欧大陆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东侧。这种气候在气温、降水的变化上同温带季风气候有些类似,但风向和风力的季节变化不像温带季风气候那样明显。冬季由于气旋活动影响,降水稍多;夏季有对流雨,但夏雨集中程度不像温带季风气候那样显著。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也很大。
(6)亚热带湿润气候。分布在北美大陆东部北纬25°~35°的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湾沿岸地带,南美洲的阿根廷、乌拉圭和巴西南部,非洲的东南沿海和澳大利亚的东岸等地区。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来看,它们和东亚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相似的,但由于所处的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差异不像东亚那样突出,因此没有形成季风气候。这里的气候特点近似亚热带季风气候,而不同之处在于冬夏温差较小,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7)温带和亚热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这种气候在北半球占有广大面积,主要分布在北纬35°~50°的亚洲和北美大陆的中心部分。这里深居内陆或沿海有高山屏峙受不到海风影响,终年为极地大陆气团和热带大陆气团交互控制下,冬寒夏热,气温年、日较差都大,降水量少,呈现大陆性气候特征。由于所处纬度的不同,两种气候型在气温上也有差异,亚热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气温显著高于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冬季月平均气温一般在0℃以上。此外,在南美大陆的阿根廷中南部因处于西风带的雨影地区,来自太平洋的气流越过安第斯山脉后下沉而绝热增温,加之沿海有寒流经过,空气稳定,所以全年干旱少雨,亦呈现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上述地区由于干旱程度不同,自然植被有明显差异。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一般在250毫米以下,植物很少,呈现荒漠景色;在干旱区外围,年降水量在250~500毫米之间,为半干旱地区。
(8)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也称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这种气候出现在北纬50°~65°之间,呈带状分布,横贯北美和亚欧大陆。具体来说,在北美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到拉布拉多和纽芬兰的大部分;在亚欧大陆西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除外),经芬兰和苏联西部(南界在列宁格勒—高尔基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一线)至苏联东部(除南部以外)。北部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为界。这一带的气候主要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在冬季,北极气团侵入机会很多;在暖季,热带大陆气团有时也能伸入。该类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漫长而严寒,每年有
5~7个月平均气温0℃以下,并经常出现-50℃的严寒天气;夏季短暂而温暖,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高者可达18°~20℃,气温年较差特别大;年降水量一般为300~600毫米,以夏雨为主。因蒸发微弱,相对湿度很高。

第9题:

亚洲的水系分布有哪些主要特征?与地形、气候有什么关系?


正确答案: 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地形结构独特,气候复杂,使亚洲水系发育和分布也具有显著的特征。
第一,水系结构呈辐射状。亚洲的地形结构是中部高四周低,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耸立于中南部,亚洲的大部分山脉都从这里分散出去。因而亚洲水系分布受地貌结构的制约,也呈不匀称的辐射状;并以荒漠为中心,由帕米尔高原、阿尔金山脉、蒙古高原东缘、阿尔泰山山脉、哈萨克丘陵、土尔盖高原以及伊朗高原南缘的山脉,围成广大的内陆水系。内陆流域外围是外流水系,由朱格朱尔山、外兴安岭、雅布罗诺夫山脉、萨彦岭、哈萨克丘陵等围成的向北冰洋倾斜的北冰洋流域;大兴安岭、横断山脉以东,为太平洋流域;喜马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和托罗斯山脉以南,属印度洋流域。另外,还有少数短小河流分别注入黑海和地中海。
第二,长河数量多。亚洲区域辽阔,许多河源远离海洋,形成长河。流程在4,000公里以上的河流共七条,鄂毕河(5,570公里)、叶尼塞河(5,940公里)、勒拿河(4,270公里)是北冰洋流域的最长河流;黑龙江(4,350公里)、黄河(5,464公里)、长江(6,300公里)、湄公河(4,500公里)是太平洋流域的大河。就是中亚的内陆河锡尔河(2,991公里)也比欧洲的多瑙河(2,860公里)长一些。
第三,内陆流域广大。亚洲内陆流域面积约为1,770万平方公里,占全洲总面积的40%,这个比率在世界各大洲中仅次于澳大利亚。所以形成广阔的内陆流域,主要是受地形和气候影响的结果,同时,与第四纪地质史也有密切关系。内陆水系多分布在中亚、西亚闭塞的山间高原、盆地与低地,这些地区多是年降水量小于300毫米的干燥荒漠和半荒漠地带。亚洲地域辽阔,干旱的内地距海遥远,也是内陆流域面积广大的原因之一。第四纪大冰期后,鄂毕河、叶尼塞河改道北流,过去向南流的旧河道逐渐干枯,成为遗迹,促使中亚地区向干燥的内陆荒漠转化。

第10题:

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是()

  • A、地势南高北低
  • B、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 C、河流短小,水力资源不足
  • D、地表崎岖,平原较少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