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汤剂的特殊煎煮方法。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汤剂的特殊煎煮方法。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先煎(或久煎):如矿物类、化石类、贝壳类、动物的角甲类及某些有毒饮片等。
(2)后下:
①气味芳香的饮片。
②有效成分久煎易破坏的,如钩藤、生苦杏仁、徐长卿等。
(3)包煎:
①含黏液质较多的,如车前子、葶苈子、菟丝子等。
②富含绒毛的,如旋覆花等。
③细微饮片或粉性药物等。
(4)另煎:一些需煎煮的贵重中药。
(5)冲服:一些用量少的细贵中药研粉后冲服。
(6)烊化:一些胶类、蜜膏类中药,可置于已煎好的药液中,加热溶化后服用。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汤剂中根据药材的特殊性质可进行特殊的煎煮方式包括( )

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另煎

E.烊化


正确答案:ABCDE

第2题:

叙述汤剂的煎煮方法。


参考答案:

先将药品浸泡30~60分钟,用水量以高出药面为度。一般中药煎煮两次,第二煎加水量为第一煎的1/3~1/2。两次煎液去渣滤净混合后分2次服用。煎煮的火候和时间,要根据药物性能而定。一般来讲,解表药、清热药宜武火煎煮,时间宜短,煮沸后煎5~10分钟即可;补养药需用文火慢煎,时间宜长,煮沸后再续煎30~60分钟。


第3题:

简述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


答案:煎药工具:以砂锅、砂罐为好,也可用搪瓷罐或不锈钢锅,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
煎药用水:以水质纯净、新鲜的自来水、井水,符合饮用水标准为好。
用水量:一般用水量为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水面淹没过饮片约2厘米为宜。
煎煮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20~30分钟,然后用武火煎沸,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状态。解表药及其它芳香性药物,一般沸后文火维持10~15分钟左右即可,而矿物药、贝壳类及补益药等,一般宜文火久煎30分钟以上。每剂药一般煎两次,滋补药可煎三次,每次煎成浓药汁250~300毫升左右。同一处方中,某些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而有特殊的煎服法。特殊的煎服法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等。

第4题:

汤剂煎煮应控制好()和时间,煎煮后的药物不得烧焦糊化。

A过滤的方法

B煎煮次数

C火候

D药味数目


C

第5题:

下列哪项是龟板入汤剂的煎煮方法

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另煎
E、烊化

答案:A
解析:

第6题:

与传统煎药相比,使用压力煎药机制备汤剂与包装,难以实现的特殊煎煮要求是

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冲服

E、溶化服


参考答案:B

第7题:

汤剂的制备方法是

A.浸渍法
B.煎煮法
C.渗漉法
D.精制法

答案:B
解析:

第8题:

汤剂中用大黄泻下通便,适宜的煎煮方法是( )

A、先煎

B、后下

C、久煎

D、另煎

E、包煎


参考答案:B

第9题:


汤剂是应用最早、最为广泛的传统剂型。麻杏石甘汤是由麻黄、杏仁、石膏、炙甘草组成的,用于热邪壅肺所致的身热无汗或有汗、咳逆气急等症,临床广为应用。

汤剂煎煮条件的控制不包括
A.加水量
B.煎煮次数
C.煎煮时间
D.煎煮火候
E.煎煮火源

答案:E
解析:
本题考点是汤剂的特点和质量要求。汤剂的特点:①组方灵活,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用药的需要,能充分发挥复方综合疗效;②以水为溶剂,制法简便,吸收、奏效较为迅速;③味苦量大,服用不便;④不宜久置,必须临用制备,多有不便;⑤挥发性及难溶性成分提取率或保留率低,可能影响疗效;⑥目前有配方颗粒的形式在应用,具有良好前景。汤剂外观视为混悬液,实系液体复合分散体系,药物以离子、分子或液滴、不溶性固体微粒等多种形式存在于汤液中。汤剂制备时必须按照正确的方法,从加水量、煎煮火候、煎煮时间、煎煮次数、煎煮器具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煎煮条件的控制,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防止有效成分的损失,操作方便,汤液体积适中为原则。汤剂煎煮时根据药材应酌情处理,主要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等。

第10题:

简述汤剂的特殊煎煮方法。


正确答案: (1)先煎(或久煎):如矿物类、化石类、贝壳类、动物的角甲类及某些有毒饮片等。
(2)后下:
①气味芳香的饮片。
②有效成分久煎易破坏的,如钩藤、生苦杏仁、徐长卿等。
(3)包煎:
①含黏液质较多的,如车前子、葶苈子、菟丝子等。
②富含绒毛的,如旋覆花等。
③细微饮片或粉性药物等。
(4)另煎:一些需煎煮的贵重中药。
(5)冲服:一些用量少的细贵中药研粉后冲服。
(6)烊化:一些胶类、蜜膏类中药,可置于已煎好的药液中,加热溶化后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