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公司为B公司的母公司,A公司当期销售一批产品给B公司,销售成本为100万元,售价为150万元。截至当期期末,子公司已对

题目
单选题
A公司为B公司的母公司,A公司当期销售一批产品给B公司,销售成本为100万元,售价为150万元。截至当期期末,子公司已对外销售该批存货的60%,期末留存的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45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则A公司在当期期末编制合并报表时应抵消存货—存货跌价准备项目的金额为()万元。
A

15

B

20

C

0

D

50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对于期末留存的存货,站在B公司的角度,应该计提15万元[150×(1-60%)-45]的存货跌价准备,而站在集团的角度,不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因此在编制抵消分录时应该抵消存货—存货跌价准备15万元。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A公司为B公司的母公司,A公司当期销售一批产品给B公司,销售成本为100万元,售价为150万元。截至当期期末,子公司已对外销售该批存货的60%,期末留存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45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则A公司在当期期末编制合并报表时应抵销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为( )万元。

A.15

B.20

C.0

D.50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母子公司内部交易存货的抵销。对于期末留存的存货,站在B公司的角度,应该计提15[150×(1-60%)-45]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而站在集团的角度,不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因此在编制抵销分录时应该抵销存货跌价准备15万元。

第2题:

A公司是B公司的母公司,A公司当期出售100件商品给B公司,每件售价(不含增值税)6万元,每件成本3万元。当期期末,B公司向A公司购买的上述商品尚有50件未出售,其可变现净值为每件2.5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则在当期期末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该项内部交易应抵销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为( )万元。

A.0
B.300
C.150
D.175

答案:C
解析:
对于期末留存的存货,内部购入方B公司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50×(6-2.5)=175(万元);站在集团的角度,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50×(3-2.5)=25(万元),所以合并财务报表中应该抵销150(175-25)万元。

第3题:

20×7年甲公司向子公司乙公司销售甲产品100件,每件价款为5万元,成本为4万元,至20×2年末乙公司已对外销售甲产品80件,则合并报表中存货应列报()万元。

A.500

B.400

C.100

D.80


正确答案:D

第4题:

甲公司当期销售一批产品给子公司,销售成本6000元,售价8000元。截至当期期末,子公司已对外销售该批存货的60%,取得收入5000元。不考虑其他因素,子公司期末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为()元。

A.4800
B.800
C.1200
D.3200

答案:B
解析:
子公司期末存货为3200元,内部销售毛利率=(8000-6000)/8000×100%=25%,可计算出子公司期末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为800元(3200×25%)。

第5题:

母公司本期将其成本为80万元的一批产品销售给子公司,销售价格为100万元,子公司本期购入该产品都形成期末存货,并为该项存货计提5万元跌价准备。一年以后,子公司上期从母公司购入的产品仅对外销售了40%,另外60%依然为存货。由于产品已经陈旧,预计其可变现净值进一步下跌为40万元,子公司再次计提跌价准备,期末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假设不考虑所得税影响),母公司应抵销的项目和金额有( )。

A.“期初未分配利润”,15万元
B.“营业成本”,6万元
C.“存货”,12万元
D.“存货跌价准备”,12万元

答案:A,B
解析:
分录为: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20
  贷:营业成本 20
借:营业成本 12
  贷:存货[(100-80)×60%]12
借:营业成本 2
  贷: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2
提示:存货——存货跌价准备是存货的备抵科目,第二年出售了40%,需要结转成本,由于上年确认了5万的跌价准备,所以出售的40%按其所占的份额结转存货跌价准备冲减营业成本。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5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5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9
  贷:资产减值损失 9
子公司期末存货成本=100×60%=60(万元),可变现净值=40(万元),本期计提跌价准备=20-(5-2)=17(万元);集团角度成本=80×60%=48(万元),合并角度应计提跌价准备=48-40=8(万元);全部发生在本期,所以合并报表角度应冲减本期计提准备=17-8=9(万元)。
应抵销“存货”项目金额=12+2-5-9=0,选项C不正确;因为存货跌价准备是科目而不是报表项目,选项D不正确。

第6题:

2006年12月母公司将成本为180万元的一批产品销售给子公司,销售价格为225万元,至年末该产品仍有112.5万元没有实现对外销售,形成存货;2007年2月母公司又由将成本354.38万元上述商品以472.5万元的价格销售给子公司,2007年4月子公司将上述存货对外销售,销售价格为307.5万元,销售成本为240万元,其余没有实现对外销售,采用先进先出法对存货计价。2007年末编制合并报表时,母公司应作的抵销分录有( )。

A.借:未分配利润-年初22.5

贷:营业成本22.5

B.借:营业收入472.5

贷:营业成本472.5

C.借:营业成本86.25

贷:存货86.25

D.借:未分配利润一年初112.5

贷:营业成本112.5


正确答案:ABC

第7题:

2×18 年3 月,母公司以1 000 万元的价格(不含增值税额),将其生产的A 产品销售给其全资子公司,该产品的生产成本为800 万元。2×18 年末全部形成期末存货;截至2×19 年末子公司购入的该批A 产品已对外销售了60%,售价为700 万元。2×19 年子公司又以500万元的价格购入母公司成本为350 万元的B 产品。截至2×19 年末,该批B 产品均未对外销售。不考虑其他因素,2×19 年期末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是( )。

A.80 万元
B.350 万元
C.230 万元
D.200 万元

答案:C
解析:
因为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发生了内部存货交易,在该存货未出售到集团外部之前,属于内部存货交易,其内部售价与内部成本之间的差额形成的是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的金额,在2×19 年末存在2×18 年形成的内部存货交易以及2×19 年存在的内部存货交易两部分,因此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1 000-800)×(1-60%)+(500-350)=230(万元)。

第8题:

甲公司为上市公司,2005年度以每台售价5万元(不含增值税,下同)销售S产品600台给子公司;以每台售价4.8万元销售S产品50台给非关联企业;以每台售价4.5万元销售S产品40台给非关联企业.假设所有的销售均符合收入确认条件,所销售S产品的账面平均成本为每台4万元,则甲公司2005年度因上述业务应确认的主营业务收入为()万元.

A. 3120 B. 3220 C. 3300 D. 3420


正确答案:C
[解析]上市公司对非关联方的销售量占该商品总销售量20%以下时,实际交易价格超过商品账面坐120%的,将商品账面价值120%的部分确认为收入,实际交易价格超过确认为收入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应确认的主营业收入=4×120%×600+4.8×50+4.5×40=3300(万
元)
[说明]新准则没有规范关联方交易的账务处理,只有规范了关联方的批露。

第9题:

A公司为B公司的母公司,A公司当期销售一批产品给B公司,销售成本为100万元,售价为150万元。截至当期期末,子公司已对外销售该批存货的60%,期末留存的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45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A公司在当期期末编制合并报表时应抵销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为( )。

A.15万元
B.20万元
C.0
D.50万元

答案:A
解析:
对于期末留存的存货,站在B公司的角度,应该计提15 [150×(1-60%)-45] 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而站在集团的角度,成本[100×(1-60%)]小于可变现净值,不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因此在编制抵销分录时应该抵销存货跌价准备15万元。分录为: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15
  贷:资产减值损失15

第10题:

母公司当期销售一批产品给子公司,销售成本6000元,售价8000元。截至当期期末,款项尚未收到,子公司已对外销售该批存货的60%,售价为5000元,尚未收到价款。不考虑其他因素,则母公司编制合并报表时,应抵销债权的金额为( )万元。

A.3000
B.6000
C.8000
D.13000

答案:C
解析:
0编制合并报表时,应抵销的是内部债权债务的金额,因此抵销额为8000万元。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