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红记》的作者是孟称舜。

题目
判断题
《娇红记》的作者是孟称舜。
A

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孟称舜在《娇红记》中塑造的娇娘形象与《西厢记》中的莺莺、《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孟称舜在《娇红记》中塑造的娇娘形象与《西厢记》中的莺莺、《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不同的是,她已经不是那些在封建礼教重压下逆来顺受的弱女子,对爱情和婚姻自主的追求不是被动的或朦胧的,而是对婚姻恋爱经过深思熟虑,形成了自己的恋爱观,并有追求的新女性。她清醒地看到了封建婚姻给广大青年造成的精神痛苦:“婚姻儿怎自由,好事常差谬。多少佳人错配了鸳鸯偶。”
因此决不能再演“古来多少佳人,匹配匪材,郁郁而终”的悲剧,而要选择一条符合自己理想的道路,这就是汉代奇女子卓文君“自求良偶”式的婚姻。她不仅蔑视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而且也不要那些朝三暮四、轻薄无行的文人才子,她理想的爱人是“死同穴,生同舍”的“同心子”。当她与申纯邂后相遇,相互爱慕,也没有立即陷入热恋中,而是对他进行了多次的试探和考验,当肯定对方是真心爱已时,便矢志相许,至死不渝。孟称舜的《娇红记》在思想上突破了郎才女貌、才子及第、洞房花烛大团圆的俗套,以申纯和娇娘婚姻的悲剧结局,深刻批判了封建专制和封建婚姻道德。
在现实生活中,娇娘的恋爱理想是行不通的。她与申纯初恋,因申纯为落第书生,没有功名,遭到门第观念严重的父亲王通判的反对。当申纯科举高中得到王通判的允亲后,又受到权贵帅府公子的阻挠。在无法实现爱情理想的情况下,娇娘和申纯双双以死相抗,表现了他们与封建专制势力不妥协的精神。

第2题:

以下哪部戏剧的作者是明朝人?()

  • A、《汉宫秋》
  • B、《赵氏孤儿》
  • C、《娇红记》
  • D、《精忠谱》

正确答案:C

第3题:

传奇《娇红记》的作者是孟称舜。()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下面属于"玉茗堂派"的作家是()。

  • A、吴炳
  • B、阮大铖
  • C、孟称舜

正确答案:A,B,C

第5题:

试述孟称舜的戏剧理论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孟称舜的戏剧理论主要是关于雄爽、婉丽的戏曲风格的。对南北曲的比较是明代曲坛一个重要的论题。孟称舜采用“雄爽”和“婉丽”的概念,从创作实际出发,对戏曲的风格划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作为不同的风格,雄爽和婉丽是没有高下之分的,而且不能笼统地以雄爽和婉丽来概括南北的戏曲风格。他将元明杂剧分为婉丽和雄爽两类,将其编辑的《古今名剧合选》,分别命名为《柳枝集》和《酹江集》。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孟称舜据“杨柳岸,晓风残月”命名元明杂剧之婉丽者;借《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末句“一樽还酹江月”命名元明杂剧之雄爽者,正是为了突出二者风格上的不同。
(2)作为两种相对的风格,雄爽和婉丽具有截然不同的特点。而孟称舜对雄爽、婉丽的表述,是从情感表达和语言表现两方面入手的。首先,在情感表达上,他要求两者都必须“尽情”,只不过婉丽之作要“惆怅得尽情”,而雄爽之作要“痛快尽情”。其次,在语言表达上,孟称舜要求婉丽之作,要“语语淹润”、“语语婉隽”,要“怨而不怒”;而雄爽之作要“语语爽健”、“语语雄快”、“语语沉郁顿挫”,要“苍凉慷慨”。

第6题:

孟称舜的代表作是()。

  • A、《红梅记》
  • B、《金锁记》
  • C、《娇红记》
  • D、《红蕖记》

正确答案:C

第7题:

孟称舜将其《古今名剧合选》所选杂剧分为婉丽、雄爽两类,并根据()的《雨霖铃》中“杨柳岸晓风残月”和()的《念奴娇》中“一樽还酹江月”之意,分别命名为()和()。


正确答案:柳永;苏轼;《柳枝集》;《酹江集》

第8题:

《娇红记》是明末传奇作家孟称舜的代表作,故事取材于唐代李翊的传奇文,写落第书生()和表妹()的爱情悲剧。


参考答案:申纯;娇娘

第9题:

联系其理论主张,分析孟称舜《桃源三访》对爱情的刻画。 


正确答案: 孟称舜的《桃源三访》取材于唐代孟棨《本事诗》,写崔护、叶蓁儿的恋爱故事,歌颂了“情”可以使人死,也可以使人生的伟大力量,与他戏曲评点的观点相一致。
此剧写青年书生崔护清明踏青,酒后口渴,入桃花村叩一家门借水。少女叶蓁儿开门给水,两下有情。明年清明,崔生再访蓁儿,门已下锁,崔生在门上题诗一首而去。蓁儿与父亲扫墓归来,因失去重见机会,自叹薄命,悲感而死。恰巧崔护返回,抱蓁儿尸于膝上恸哭。蓁儿在崔护的怀抱中起死回生,结为夫妇。
剧本对男女主人公的感情重笔描摹,力求曲尽其情:一方面注意对感情的多角度、多侧面展现,另一方面则是曲词刻画的细腻与深入。本剧明显受《牡丹亭》的影响,代表了孟称舜杂剧的婉丽风格,“惆怅得尽情”,“字字淹润”,“语语婉隽”。

第10题:

《娇红记》的作者是孟称舜。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