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农奴制改革文件规定:“在……法庭尚未成立以前,由地主监督自己领地上的秩序,他们有审判和执行判决之权。”该规定反映了这

题目
单选题
俄国农奴制改革文件规定:“在……法庭尚未成立以前,由地主监督自己领地上的秩序,他们有审判和执行判决之权。”该规定反映了这次改革()
A

结束了沙皇统治

B

保留了封建残余

C

缓和了地主与农民的矛盾

D

保证了农民的民主权利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向某基层法院派出法庭起诉,要求本村村民乙返还其借款1000元。该案案情简单,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争议不大,故法庭决定采取简易程序审理该案。由于派出法庭人手不够,法庭只指派一名审判员审理此案,且自审自记。案件审结后,该审判员未公开宣判,只是将加盖了该法庭印章的判决书送达当事人签收。下列行为中,哪些行为不符合法律的规定?( )。

A.法庭指派一名审判员审理此案

B.该审判员自审自记

C.该审判员未公开宣判

D.该判决书上仅加盖人民法庭印章


正确答案:BCD
《民事诉讼法》第145条规定:“简单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二人独任审理,并不受本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的限制。”故A项符合法律要求。《民诉意见》第172条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将起诉内容,用口头或书面方式告知被告,用口头或者其他简便方式传唤当事人、证人,由审判员独任审判,书记员担任记录,不得自审自记。判决结案的,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的规定公开宣判。”故BC两项不合法。《民诉意见》第173条规定:“人民法庭制作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必须加盖基层人民法院印章,不得用人民法庭的印章代替基层人民法院的印章。”故D项不符合法律规定。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CD。

第2题:

材料: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材料是俄国历史上哪次改革?


参考答案:

1861年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第3题:

在我国,根据宪法规定,司法职权分为()。

A、审判权

B、检察权

C、法律监督权

D、司法执行权


参考答案:ABC

第4题:

俄国农奴制改革


正确答案: 19世纪中叶,俄国资本主义关系发展,农奴制逐渐瓦解。农民起义不断,革命民主主义者宣传革命思想,鼓动人民推翻农奴制度。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腐败,统治集团内部出现改革派。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迫于形势,宣布自上而下进行改革。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沙皇签署《农民改革法令》和《改革宣言》。该《法令》由17个文件组成,包括《关于农民脱离农奴依附地位的总法令》、《关于赎买法令》、《地方法令》等。其中《总法令》最重要,共207条,规定了废除农奴制的基本条件。改革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农民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奴、不能禁止农民结婚和干涉其家庭生活。农民可以用自己的名字订立契约,从事商业、手工业,拥有动产和不动产;农民可获得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农民依法交60卢布赎金,6个月后即可获得宅旁园地所有权。农民取得份地,须经地主同意,缴付赎金。在赎取份地前,农民仍要向地主服“暂时义务”;以村社为单位实行连环保制度,未经允许农民不得随便到外地谋生。列宁指出,农奴制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改革。它使数千万农奴摆脱了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为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但这场改革极不彻底。大片土地仍在贵族地主手中。农奴制残余在俄国大量保留下来了。

第5题:

对被指控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未经法律规定程序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其有罪之前,不得将其视为罪犯,这体现了( )。

A、侦查权、检查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原则
B、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C、未经法院判决不得确定任何人有罪原则
D、保障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原则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核未经法院判决不得确定任何人有罪原则。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条原则具体体现在,对被指控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未经法律规定程序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其有罪之前,不得将其视为罪犯。

第6题:

《安娜•卡列尼娜》其中一条线索是通过描写()的恋爱,反映了农奴制度改革后俄国农村的动向。


参考答案:外省地主列文和贵族小姐吉提

第7题:

刘某因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涉讼,在法庭上,刘某侮辱、威胁、殴打审判人员,严重扰乱法庭秩序,法院认为刘某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对刘某的犯罪行为法院的下列哪些做法符合有关司法解释?

A:应将刘某移交刑事审判庭处理
B:直接由审理该案件的审判组织予以判决
C:在判决前,刘某要求委托辩护人辩护,审理该案件的审判组织不予准许
D:在判决前,刘某要求陈述意见,审理该案件的审判组织听取了他的陈述意见

答案:B,D
解析:
根据《民诉意见》第125条的规定,严重扰乱法庭秩序,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由审理该案的审判组织直接予以判决;在判决前,应当允许当事人陈述意见或者委托辩护人辩护。因此,BD两项符合该司法解释的规定。根据《民诉意见》第126条的规定,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应当追究有关人员刑事责任的,由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直接受理并予以判决。《民诉意见》第127条规定:(1)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2)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3)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4)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5)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6)任何单位和个人采取非法拘禁他人或者非法私自扣押他人财产追索债务的,应当依法追究有关人员刑事责任的,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办理。所以应该注意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属于何种方式,从而根据法律的规定选择相应的程序予以追究。

第8题:

为了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下列关于巡回法庭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最高人民法院根据有关规定和审判工作需要,可以增设巡回法庭,但原巡回法庭的巡回区不受调整

B.巡回法庭对巡回区内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来信来访事项不予受理

C.巡回法庭对于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应当在最高人民法院办案信息平台统一编号立案

D.当事人不服巡回区内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审行政或者民商事判决、裁定提起上诉的,应当直接向巡回法庭提出上诉


参考答案:C
解析:
C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巡回法庭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条第2款规定:“巡回法庭对于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应当在最高人民法院办案信息平台统一编号立案。”可知,该项表述符合法律的规定,所以C项正确。
A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巡回法庭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条第2款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根据有关规定和审判工作需要,可以增设巡回法庭,并调整巡回法庭的巡回区和案件受理范围。”可知,该项表述不符合法律的规定,所以A项错误。
B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巡回法庭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条第2款规定:“巡回法庭依法办理巡回区内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来信来访事项。”可知,该项表述不符合法律的规定,所以B项错误。
D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巡回法庭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6条规定:“当事人不服巡回区内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审行政或者民商事判决、裁定提起上诉的,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向巡回法庭提出。当事人直接向巡回法庭上诉的,巡回法庭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法院。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答辩状,应当在五日内连同全部案卷和证据,报送巡回法庭。”可知,当事人不服巡回区内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审行政或者民商事判决、裁定提起上诉的,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向巡回法庭提出,所以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的参考答案C

第9题:

1861年俄国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

  • A、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
  • B、俄国农奴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 C、俄国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小
  • D、俄国的农奴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正确答案:B

第10题:

下列属于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职责的有()。

  • A、警卫法庭,维护审判秩序
  • B、送达法律文书
  • C、宣读判决书
  • D、执行死刑

正确答案:A,B,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