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觉(apperception)

题目
名词解释题
统觉(apperception)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比较常见的主题统觉测验有()

  • A、密执安图片测验
  • B、密西西比主题统觉测验
  • C、斯内德曼图画故事测验
  • D、罗桑兹威格逆境对话测验
  • E、罗夏墨迹测验

正确答案:A,B,C,D

第2题:

主题统觉测验(TAT)的创立者是()


正确答案:默里

第3题:

简述主题统觉测验的原理。


参考答案:主题统觉测验认为,个体面对图画情境所陈述的内容与其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内容当中,有一部分内容固然受当时知觉的影响,但其想象部分却包含着个人意识以及潜意识中的反应。也就是说,个体在陈述内容时,常常不自觉地将隐藏在内心的冲突和欲望融入故事情节中,借助于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宣泄出来,即把个人的内心世界投射于故事中。主试通过对被试陈述内容的分析,从而了解其需求。

第4题:

莱布尼茨将最不明白的观念称为()。

  • A、统觉
  • B、微觉
  • C、自觉
  • D、感觉

正确答案:B

第5题:

统觉作用规律


正确答案: 霍尔巴特认为,知觉意味着仅仅进入意识界;这样的新的知觉可以被吸收,也可以不被吸收。一个人已有的观念对新产生的知觉起作用而吸收它,使它变得明白,这即是统觉作用。与新知觉有关并吸收它的原有观念集团,即是霍尔巴特所称的统觉团。统觉团越丰富,越系统化,就越能够吸收新知觉,越能够使新知觉清晰明白,易于被理解,这就是统觉作用的规律。

第6题:

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TAT)属于的测验类型为()

  • A、文字测验
  • B、团体测验
  • C、人格测验
  • D、投射测验
  • E、特殊能力测验

正确答案:D

第7题:

统觉失认症


正确答案: 这类患者对一个复杂事物只能认知其个别属性,但不能同时认知事物的全部属性,故又称同时性视觉失认症。这种失认症可能是V2区皮层,以及视皮层与支配眼动的皮层结构间联系受损,如与中脑的四叠体上丘或顶盖前区眼动中枢的联系遭到破坏,不能通过眼动机制连续获得外界复杂物体的多种信息。

第8题:

统觉(apperception)


参考答案:

最早由莱布尼兹提出,认为统觉是一种自发活动,它主要依赖于心灵中已有内容的影响。通过统觉,人们理解、记忆和思考相互联合的观念,从而使高级的思维活动得以完成。
康德继承并发展了莱布尼兹的统觉理论。认为统觉是理智的活动,统觉的能力不是建立在灵魂已有内容的基础上的,而是由一切产生于外界的经验所赋予的。(认识论视野)
洛克为代表的联想主义心理学:观念由感觉引起,并由于观念间的引力以某种方式产生联合,从而使简单观念成为复杂观念。
统觉与课程
新的观念和知识总是在原有的理智背景中形成的,是以原有观念和知识为基础产生的。从这里推理出,课程的安排应当使儿童能够不断地从熟悉的材料逐步过渡到密切相关但还不熟悉的材料。


第9题:

儿童统觉测验适用于4岁以下的儿童。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主题统觉测验


正确答案:是美国心理学家默里和摩根创制的,由30张图象和一张空白图片构成。图象多数是人物也有一部分风景。每张图象都相当模棱两可,可以作种种不同的解释。被试从中抽取图片20张和一张空白图片。当被试看到图片时,凭个人的想象,编造出一张图象上的故事。编造的故事必须包括:图象的情景,情景发生的原因,将来的演变,可能的结果以及个人的体会。主试根据故事的主题,故事中人物的关系,知觉的歪曲,不平常形式的特征,故事中反复出现的情节以及整个故事的情调等对被试的性格作出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