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人员李某行为特别极端,司法机关和社会工作者李云对其进行了心理辅导,使其得到思想上、行为上的治疗,李云的服务属于(  

题目
单选题
犯罪人员李某行为特别极端,司法机关和社会工作者李云对其进行了心理辅导,使其得到思想上、行为上的治疗,李云的服务属于(  )
A

矫治服务

B

康复服务

C

社会救助

D

监禁矫正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王某为某中学初一年级的老师,其学生李某多次主动与之发生性关系;此外,王某还与网络上结识的一名自称是大学生的张某(发育成熟)进行过性交易,经查李某和张某当时都只有13岁。对于王某的行为:( )

A.和李某的行为成立强奸罪,和张某的行为不成立犯罪

B.和两名幼女发生性关系的行为都构成奸淫幼女罪

C.和李某的行为成立奸淫幼女罪,和张某的行为不成立犯罪

D.和张某的行为成立嫖宿幼女罪,和李某的行为不成立犯罪


正确答案:A
【考点】在特定犯罪构成下行为人的主观认识申“明知”的程度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为人不明知是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双方自愿发生性关系是否构成强奸罪问题的批复》指出:行为人明知是不满14周岁的幼女而与其发生性关系,不论幼女是否自愿,均应依照刑法第236条第2款的规定,以强奸罪定罪处罚。注意司法解释关于具体罪名名称的确定,排除BCD。而行为人确实不知对方是不满14周岁的幼女,双方自愿发生性关系,未造成严重后果,情节显著轻微的,不认为是犯罪。

第2题:

李某偷得一台冰箱,骗张某说是自己买的,并请其帮忙运输,张某相信,主动帮助李某将冰箱运到李某处,张某的行为()。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犯罪
C.属于窝藏犯罪行为
D.属于受胁迫犯罪行为

答案:A
解析:
张某没有犯罪的动机,不具备犯罪的主观方面,所以不构成犯罪。

第3题:

根据犯罪主观要件、犯罪形态的理论分析,下列关于犯罪中止的表述哪些是错误的?()

A、甲为杀人并李某委托购买毒药并告知其目的,李某果然为其买来了剧毒药品。但2天后甲放弃了杀人意图,将毒药抛入河中。甲成立犯罪中止,而李某不应成立犯罪中止。

B、乙基于杀人的意图对他人实施暴力,后见被害人可怜将其送到医院,被害人经治疗后仍鉴定为重伤。乙不是犯罪中止。

C、丙对仇人王某猛砍数刀后离开现场。数小时后,丙为销毁犯罪工具回到现场,见王某仍然没有死亡,但极其可怜,即将其送到医院治疗。丙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D、丁为了杀害李而对其投毒,李服毒后极端痛苦,于是丁将李送往医院抢救脱险。经鉴定,即使不送到医院,李也不会


参考答案:BCD

第4题:

下列关于共同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有:()

A:首要分子不一定是主犯,主犯也不一定是首要分子
B:张某和李某在对刘某实施强奸的过程中,李某突发恻隐之心,自动停止自己的行为离开现场,张某独自完成强奸行为。李某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C:张某唆使14周岁的少年实施盗窃,张某是教唆犯,对其应当从重处罚
D:张某胁迫司机李某参与抢劫银行,李某开始不愿意,后积极主动参加,其行为不应当再按照胁从犯处理

答案:A,C,D
解析:
【考点】共同犯罪的分类。详解:选项A中,聚众犯罪的首要分子不一定是主犯。故选项A正确。选项B涉及共同犯罪人的中止问题。在共同犯罪中,除了本人自动放弃犯罪外,还必须有效地阻止共同犯罪的继续进行或有效地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而李某只是自己离开了现场,并未阻止张某的强奸行为,因此并不成立中止。故选项B错误。选项C,即使被教唆者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但如果确实对犯罪行为有认识能力,教唆者与其构成共同犯罪,成立教唆犯。同时,张某在客观上仍然教唆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因此仍然应适用《刑法》第29条第1款的规定,从重处罚。故选项C正确。选项D,胁从犯是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即在他人威胁下,不完全自愿地参加共同犯罪,并且起较小作用的人。如果行为人事先因为被胁迫参加,后来发生变化,积极主动实施犯罪行为,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则不宜认定为胁从犯,应认定为主犯。所以选项D正确。

第5题:

陈女士与丈夫离婚导致其精神一蹶不振,从而吸食毒品以缓解精神痛苦,社会工作者李某对其开展服务,帮助陈女士发现行为问题、重塑行为、使其恢复正常生活。在此案例中.社会工作者李某担任了()角色。

A:治疗者
B:倡导者
C:关系协调者
D:支持者

答案:A
解析:
考点:治疗者的概念。

第6题:

社会工作者余昕的服务对象李某是刚退役的军官,虽然自己已经得到安置,但是对 新工作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对所工作的城市感到陌生等棘手的问题让他心有不安。余昕无须为李某提供的服务是( )。

A.为李某进行心理辅导

B.协助李某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

C.为李某提供信息咨询

D.代李某向单位领导反映他的担忧


正确答案:D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1)协助服务对象适应新工作和新生活,顺利度过军地转化的过渡期。(2)协助服务对象充分利用和发掘自身和外部的正式和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3)加强协调沟通,推进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安置格局形成。(4)做好信访接待工作,倾听心声、舒缓情绪、提供慰藉。(5)协助搭建信息咨询平台。(6)积极推进社会政策的良性改变。由此可见,D项不属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范畴。

第7题:

(2017年)某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经理李某在一次朋友聚会上,听朋友陈某(陈某与A公司、B公司无任何关系)说A公司将要收购B公司,于是李某利用此消息进行了投资交易。?

基金经理李某听说该信息后,随机进行了投资交易,下列关于李某的行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李某是听说陈某信息后进行投资交易的,李某的行为仍是属于内幕交易
B.李某听说陈某信息后和团队一起进行投资交易,李某还是比较专业审慎的
C.李某只是道听途说,消息并不可靠,故李某的行为属于合规行为
D.李某只是道听途说,消息并不可靠,李某的行为不属于内幕交易

答案:D
解析:
李某未经认真研究而仅依据道听途说的信息进行投资,不构成内幕交易。

第8题:

对李某的行为该如何定性( )

A.李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属于犯罪的未遂

B.李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C.李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D.李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C
本题考查我国刑法中转化型抢劫罪的适用。
根据刑法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是转化型抢劫罪。构成转化型抢劫罪必须具备:(1)行为人必须首先实施了盗窃、诈骗或者抢劫行为;(2)行为人必须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3)实施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目的,是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本案中,李某首先实施了盗窃行为,其次又当场使用暴力,而且其使用暴力的目的是为了抗拒抓捕。因而,李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第9题:

李某盗窃了一张存折(上面有存款7,000 元),还没有来得及去取款,就被失主报警,李某随即被抓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李某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B.李某的行为属于对象不能犯
C.李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D.李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既遂


答案:A,B,C
解析:
根据《刑法》第264条的规定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李某盗得存折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的既遂。

第10题:

李某夫妇最近因家庭琐事争吵不休,社会工作者小张为李某夫妇提供家庭辅导服务。在小张的耐心辅导下,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紧张的夫妻关系得到缓和。李某夫妇在结案时向小张表示要送他一块名牌手表,以表示感谢。对此,小张的正确做法是()。

A:接受李某夫妇的礼物,并表示感谢
B:接受李某夫妇的礼物,转送困难家庭
C:强调自己社会工作者的身份,婉言谢绝
D:予以拒绝,并批评李某夫妇的行为

答案:C
解析:
考点: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