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热原的含义及其基本性质

题目
问答题
简述热原的含义及其基本性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启发性教育原则的含义及其基本要求。


正确答案: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学的基本原则”,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第2题:

简述热原的性质及去除的方法。


正确答案:热原的性质:过滤性、耐热性、水溶性、不挥发性、可被化学试剂破坏、易被吸附性。 除去方法:高温法、酸碱法、吸附法、蒸馏法、超滤法、离子交换法、凝胶过滤法、反渗透法。
热原的性质:过滤性、耐热性、水溶性、不挥发性、可被化学试剂破坏、易被吸附性。除去方法:高温法、酸碱法、吸附法、蒸馏法、超滤法、离子交换法、凝胶过滤法、反渗透法。

第3题:

简述热原的定义、性质及除去热原的方法。


正确答案:注射后能引起人体致热反应的物质,称为热原。热原是微生物的-一种内毒素, 由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组成,其中主要成分是脂多糖。热原具有耐热性、过滤性、水溶性、不挥发性以及其他性质(能被强酸强碱破坏,强氧化剂、超声波及某些表面活性剂也能使之失活)。热原的除去方法包括高温法、酸碱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凝胶过滤法、反渗透法、超滤法、其他方法(采用二次以上湿热灭菌法或适当提高灭菌温度和时间、微波灭菌)。

第4题:

简述热原的性质及除去热原的方法。


正确答案: 热原的基本性质:
①水溶性强。
②具有不挥发性。
③有强的耐热性,在100℃时不会被破坏,在180℃、3~4小时,或250℃、30~45分钟可被彻底破坏。
④滤过性。体积小,为1~5nm大小,可通过一般滤器,活性炭可吸附热原、石棉板、纸浆等滤材对热原有一定吸附作用。
⑤可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超声波破坏。
除去热原的方法:
①除去药液或溶剂中热原的方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凝胶滤过法、超滤法、反渗透法。
②除去容器上热原的方法,高温法、酸碱法。

第5题:

简述员工关系的基本含义及其特征。


正确答案: 是指管理方与员工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利关系的总和,并受到一定社会中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特征:
(1)复杂性和多变性
(2)个别性与集体性
(3)平等性和不平等性
(4)对等性与非对等性
(5)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

第6题:

简述教育人道性的含义及其蕴含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含义)指教育目的上对良好人性发展及其价值的追求,教育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重视,
  对人的尊严和权利的尊重,对人的关心和爱护,以及对人的合法权益的维护。
  (基本要求)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公正平等地对待学生。

第7题:

简述热原的性质。


正确答案:1.耐热性:在180℃加热3~4h,250℃加热30~45min或650℃加热1min可使其彻底破坏。
2.滤过性:热原体积小,约在1~5nm之间,故一般滤器均可通过。即使微孔滤膜,也不能截留。
3.水溶性:热原能溶于水。
4.不挥发性:热原本身不挥发,但在蒸馏时,往往可随水蒸气雾滴带入蒸馏水,应设法防止。
5.吸附性:热原带电荷后可被石棉板、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吸附。
6.其它:热原可被强酸、强碱所破坏,也能被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所钝化,超声波也能破坏热原。

第8题:

简述创造性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第9题:

热原的基本性质包括()、()、()、()等。


正确答案:水溶性;耐热性;滤过性;不挥发性

第10题:

什么是热原?简述热原的性质、热原的污染途径及除去热原的方法。


正确答案: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内毒素,是由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其中脂多糖是活性中心。
热原的性质:①耐热性;②水溶性;③不挥发性;④滤过性;⑤吸附性;⑥可被化学试剂破坏;⑦超声波等也能破坏热原。
污染热原的途径:①经溶剂带入;②从原辅料中带入;③经容器、用具、管道和装置等带入;④经制备过程带入;⑤灭菌后带入;⑥经输液器带入。
除去热原的方法:①容器上热原的除去,可用高温法或酸碱法;②水中热原的除去,可用离子交换法、凝胶过滤法、蒸馏法、反渗透法等;③溶液中热原的除去,可用吸附法和超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