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的工后沉降主要由路基填土的压密下沉、行车引起的基床累计变形和地基产生的路基工后沉降三部分组成。其工后沉降主要由()起

题目
单选题
路基的工后沉降主要由路基填土的压密下沉、行车引起的基床累计变形和地基产生的路基工后沉降三部分组成。其工后沉降主要由()起。
A

路基填土的压密下沉

B

行车引起的基床累计变形

C

地基产生沉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涵洞基础工后沉降量限值应与相邻路基工后沉降量限值相一致。()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2题:

软土地基上的填方路基设计时最关注的沉降量是下列哪一个选项?
(A)工后沉降 (B)最终沉降量
(C)瞬时沉降量 (D)固结沉降量


答案:A
解析:

第3题:

时速350km有砟轨道路基工后沉降,一般地段工后沉降()cm。

A.3

B.5

C.10

D.15


参考答案:B

第4题:

软土及其他类型松软地基上的路基应进行工后沉降分析。路基的工后沉降量应满足的要求中,工级铁路不应大于(  )cm,路桥过渡段不应大于(  )cm,沉降速率均不应大于(  )cm/年;Ⅱ级铁路不应大于(  )cm。

A.25,10,10,30
B.25,15,5,30
C.20,10,5,30
D.20,15,10,30

答案:C
解析:

第5题:

新建高铁填方路基设计时,控制性的路基变形是下列哪一个选项?(  )

A、差异沉降量
B、最终沉降量
C、工后沉降量
D、侧向位移量

答案:C
解析:
根据《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 10001—2005)第7.6.2条规定,软土及其它类型的松软地基上的路基应进行工后沉降分析。路基的工后沉降量应满足以下要求:Ⅰ级铁路不应大于20cm,路桥过渡段不应大于10cm,沉降速率均不应大于5cm/年;Ⅱ级铁路不应大于30cm。根据第7.6.3条规定,路基的工后沉降不满足第7.6.2条要求时,应进行地基处理。根据第1.0.8条规定,路基工程的地基应满足承载力和路基工后沉降的要求。其地基处理措施必须根据铁路等级、地质资料、路堤高度、填料、建设工期等通过检算确定。高铁项目在施工完成后,对地基的沉降控制严格,不允许超过规范值,不然将对高铁行使产生致命影响,工后沉降严重时,还有可能引发高铁运营发生故障等。

第6题:

涵洞基础工后沉降量限值与相邻路基工后沉降量限值不同。()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7题:

根据《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关于软土地基上路基的设计,下列哪些说法不符合该规范的要求?(  )

A、泥炭土地基的总沉降量等于瞬时沉降和主固结沉降之和
B、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标准,路桥过渡段与路基普通段相同
C、地基沉降计算时,压缩层厚度按附加应力等于0.1倍自重应力确定
D、任意时刻的沉降量计算值等于平均固结度与总沉降计算值的乘积

答案:A,B,D
解析:
A项,根据《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第7.6.1条第2款规定,泥炭质土的总沉降量除计算瞬时沉降和主固结沉降外,还应计算次固结沉降;B项,根据第7.6.2条规定,Ⅰ级铁路路基工后沉降量不应大于20cm,路桥过渡段不应大于10cm,二者控制标准不同;C项,根据第7.6.1条第1款规定,地基沉降计算时,压缩层厚度按附加应力等于0.1倍自重应力确定;D项,任意时刻的沉降量计算值等于该时刻的平均固结度与总沉降计算值的乘积。
【说明】最新规范《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16)已对上述内容进行了修订,第7.5.1条规定,软土及其它类型的松软地基上填筑路基时应进行工后沉降分析。路基的工后沉降量应满足以下要求:Ⅰ级铁路不应大于20cm,路桥过渡段不应大于10cm,沉降速率均不应大于5cm/年;Ⅱ级铁路不应大于30cm。

第8题:

时速350km有砟轨道路基工后沉降,桥台台尾过渡段工后沉降()cm。

A.3

B.5

C.10

D.15


参考答案:A

第9题:

某道路路基填土厚2.0m,填土分层碾压,压实度大于93%,其下卧淤泥层厚为12m,淤泥层以下为冲洪积砂层,淤泥层采用插板预压法固结,施工结束时的固结度为 85%,该路基工后沉降主要由下列哪些选项组成?( )
A.填土层的压缩沉降 B.淤泥层未完成的主固结沉降
C.淤泥层的次固结沉降 D.冲洪积砂层的压缩沉降


答案:B,C
解析:

第10题:

路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动态观测包括地基沉降和( )。

A.侧向位移
B.沉降速率
C.边坡稳定
D.工后沉降

答案:A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