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学生自主课外探究性学习活动素材,请你进行简要分析点评。邮局环境中的问题发现与解决 主题为“邮局中的问题发现与解决”的课题。这是一个数学应用、建模、探究的场景素材,教师不必给出具体问题,只要带领学生走进邮局这个环境,让学生自己观察和寻找有关的数学问题。在具体教学中,学生们自己发现和提出的数学问题如下: (1)发现提出的邮票中的系列问题 写出一个邮资函数(分段函数)的典型案例; 中国国家邮政局2001年1月28日宣布:“从2月1日起,使用多年的民居、长城等普通邮票将停止出售,印制精美的新的普通邮票将

题目

阅读下面的学生自主课外探究性学习活动素材,请你进行简要分析点评。邮局环境中的问题发现与解决 主题为“邮局中的问题发现与解决”的课题。这是一个数学应用、建模、探究的场景素材,教师不必给出具体问题,只要带领学生走进邮局这个环境,让学生自己观察和寻找有关的数学问题。在具体教学中,学生们自己发现和提出的数学问题如下: (1)发现提出的邮票中的系列问题 写出一个邮资函数(分段函数)的典型案例; 中国国家邮政局2001年1月28日宣布:“从2月1日起,使用多年的民居、长城等普通邮票将停止出售,印制精美的新的普通邮票将陆续发行。新发行的普通邮票有两套。两套普票面值均暂定为十种:5分、10分、30分、60分、80分、1元、1.5元、2元、4.2元、5.4元。2月1日将首先发行最常用的五种面值:10分、60分、80分、1元、2元。”这种邮票面值设计得是否合理?怎样设计出更合理的面值组合? 邮票的齿孔的大小和间距与邮票本身幅面大小的合理关系,要保证不撕坏票,大小票的孔间距一致,这需要思考和计算。 …… (2)邮递包裹专用箱中的系列问题 邮递包裹专用箱的规格、大小是有国家标准的,这种标准的合理性如何? 每天消费者使用邮递包裹专用箱的种类数量不同,是否有统计规律?每种类型的邮递包裹专用箱的库存量或进货量为多少时比较合理? 根据所寄物品的几何尺寸,怎样选择相应的邮递包裹专用箱比较经济? …… (3)信封设计的几何问题 各类标准信封的大小也是有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哪种型号的信封外型比较美观? 信封主要有“侧开式”和“背面中开式”,展开信封,分析它的对称性,怎样从一张大纸上(如一开的大纸)合理裁剪、制作出较多的信封? (4)邮局中的“精打细算” 指定重量的、指定目的地的邮件怎样设计邮寄方式,经济性最好?例如大学毕业生中有一些人要联系国外留学,同时要联系几十所学校,是寄一批大小不等的书用印刷品邮寄还是寄包裹,哪种比较合算? 有奖明信片的中奖概率是多少?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下哪些选项属于实施新数学教学评价应注意的问题及其对策()

A.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B.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C.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

D.只依据卷面分数对学生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A,B,C

第2题:

王老师在“物质的分类”一节课中,首先让学生对自己之前所学过的化学物质进行分类.让学生在分类过程中,自己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再对问题进行讲解,以便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疑问所在。最后通过树状图的形式。将所学知识点进行展示.以便学生更好的记忆和理解。最后让学生自己将课堂开始的分类进行更正,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在这节课的设置中.体现了以下哪个过程?(  )

A、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新课学习—解决问题
B、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新课学习—解决问题
C、发现问题—新课学习—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D、研究问题—发现问题—新课学习—解决问题

答案:A
解析:
该老师采取了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再帮助学生分析问题,通过新课的讲授,最后由学生自己纠正问题的教学程序.最终达到使学生理解课程内容的目的.

第3题:

对于小学数学学习考评的内容,以下概括较为合理和面的是()

A、数学知识与情感态度

B、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习数学的能力

C、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D、数学知识与技能、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与态度


参考答案:C

第4题: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Hans.Freudental)认为,人们在观察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客观世界的种种现象,从客观世界的对象及其关系中抽象并形成数学的概念、法则和定理,以及为解决实际问题而构造的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一种数学化的过程。

(1)请举出一个实例,并简述其“数学化”的过程:

(2)分析经历上述“数学化”过程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抽象概括”能力的作用。


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数学化”的理解。

第5题: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Hans.Freudental)认为,人们在观察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客观世界的种种现象,从客观世界的对象及其关系中抽象并形成数学的概念、法则和定理,以及为解决实际问题而构造的数学模型等,就是一种数学化的过程。

(1)请举出一个实例,并简述其“数学化”的过程。

(2)分析经历上述“数学化”过程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抽象概括”能力的作用。


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理解好“数学化”概念,严格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解答。

第6题:

“综合与实践”是积累()的重要载体。在经历具体的综合与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完成的问题,如何把(),如何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如何选择合作伙伴,如何有效地呈现时间的结果,让别人体会到自己成果的价值。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会逐步积累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途径。


正确答案:数学活动经验、体验如何发现问题、实际问题变成数学问题

第7题: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下面表述中不适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是( )。


A.发现和提出问题
B.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C.规范数学书写
D.探索结论的新应用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初中数学课程的核心概念。

《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创新意识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所以C项不正确。

第8题:

主要通过教师在课堂学习中的各种提示性活动,来帮助学生接受并内化既定的数学知识,形成既定的数学技能的属于()的教学组织类型。

A、接受型的教学组织

B、问题解决型教学组织

C、探索-发现型教学组织

D、自主型的教学组织


参考答案:A

第9题: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将“( )、数学建模、数学文化”作为贯穿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学习活动,渗透或安排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正是与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呼应,强调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A.数学探究
B.数学应用
C.数学思想
D.数学概念

答案:A
解析:

第10题:

在“三角函数求值”的教学中,教师给出来如下问题:


教师发现两位学生板书演示的内容与自己预设的内容不一致。

问题:

(1)你如何评价这两位学生的解题过程。(10分)

(2)假如你是该教师,针对学生板演的情况,如何组织进一步的教学,完成该课题的教学任务。(10分)


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从“三角函数求值”教学片段入手,考查三角函数基础公式的运算能力、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教学方法的选择,高中数学课程的实施建议,以及教学案例分析的基本能力等。

(1)分别对学生1和学生2的解题过程进行评价,可以从解题的思路、解题的方法、解题结果正确与否,并进行纠正,做小结。注意,学生正确的地方应给予肯定和鼓励,不足之处应及时指出。

(2)作为教师在课堂上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直接针对学生板演的情况进行点评,完成下一步的教学任务,但这样做学生缺乏反思的过程;教师也可以将学生板演的情况转化为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将其作为课堂讨论的问题进行教学,进一步解决“三角函数求值”这个问题,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完成该课题的教学任务。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