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发展和成熟期,书院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理念和教育风格等都日益完善和规范。书院注重明辨义利价值观,强调以义为本。教育以社会群众为价值主体.并以社会整体利益制约个人利益。课程设置以“四书五经”作为德育课程的主体。重视学术争辩和学术交流,允许不同学派进行讲学,体现学术自由。宋元统治者都极为重视通过书院对民众进行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教化.并尽量把两者结合起来,把统治者的统治意愿转化为被统治者的自觉要求。 ——摘编自李强《简论宋元时期的书院教育及启

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发展和成熟期,书院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理念和教育风格等都日益完善和规范。书院注重明辨义利价值观,强调以义为本。教育以社会群众为价值主体.并以社会整体利益制约个人利益。课程设置以“四书五经”作为德育课程的主体。重视学术争辩和学术交流,允许不同学派进行讲学,体现学术自由。宋元统治者都极为重视通过书院对民众进行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教化.并尽量把两者结合起来,把统治者的统治意愿转化为被统治者的自觉要求。 ——摘编自李强《简论宋元时期的书院教育及启示》 材料二近代以来,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各阶层人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甲午战争失败后。维新派积极推进新式学堂的开办。维新派认为,中国积贫积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良好的教育,为了变法,必先改革教育。从京师大学堂到各省的实业学堂、南洋公学等各教学机构纷纷成立。长沙创办的时务学堂和京师大学堂设立后,把经学、理学、掌故学等列为普通学,以高等算学、格致学、农学、矿学、商学、卫生学等列为专门学。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结合材料一、二概括,与传统书院相比,维新派开办新式教育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宋元明时期最有影响力的教育组织是()。


A.私塾

B.太学

C.书院

D.学堂

答案:C
解析:
书院是汉族民间教育机构。起初只是地方教育组织,最早出现在唐朝,正式的书院制度则是由朱熹创立.发展于宋代。原由富室、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后由朝廷赐敕额、书籍,并委派教官、调拨田亩和经费等,逐步变为半民间半官方性质的地方教育组织。

第2题:

试以白鹿洞书院为例,分析我国书院教育的宗旨、特点和意义。


答案:
解析:
书院是我国古代高等教育的重要 组织形式,其重要性自不待言。 在宗旨上,《白鹿洞书院揭示》对教育目 的、训练纲目、学习程序以及修己治人的道 理,都一一做了阐述和详细的规定。内容主 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五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要求贯彻“明人伦”的纲常礼教;二 是“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 明辨之、笃行之”,倡导思辨、穷理、笃行; 三是“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指明了学生道德修养的基本 要点;四是“处事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为书院学生指明了行为处世的基本原则;五是“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渚己”,为书 院学生指明了与人交往的基本准则。 在特点上,古代书院具有一些自身特点。 书院既是教学机构,又是学术研究机构,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书院往往成为一个地区的教育和学术活动中心; 书院的培养目标,首先要求士子学会做人, 追求学生人格的完善,强调道德与学问并进, 而不像官学那样以科举人士为主要目标;书院实行开放式的教学,求学者不受地域、学派的限制,均可以前来听讲、求学,教学人员不限于书院本身,而是广邀学界名流以及不同学派的学者前来讲学,大大促进了学术交流和发展,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深化了 教学;书院教学以学生读书钻研为主,注重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书院教学多以问难辩论式,注重启发引导, 提倡切磋讨论,讲究身心涵养;书院内师生 关系融洽,彼此间感情深厚;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其经费来源多样化,书院的经费, 有来自官府的资助,也依靠民间自己筹集, 主要靠学田供给等。这些特点在白鹿洞书院中都有所体现。 从意义上看,书院的历史贡献不可忽视。 首先,书院藏书保存了大量的文化遗产。 由于书院是古代髙层次的教育机构,所以都拥有一定规模的藏书。书院保存了大量有价值的书籍,并通过再次刊刻,使这些弥足珍贵的书籍得以在社会重新流通起来。 其次,书院注重藏书的利用,通过借阅大大提高了图书的流通率,打破了中古时期藏书重藏不重用的局面。 其三,书院藏书促进了人才的培养。中国古代书院都是以封建思想为指导,宣扬占 据统治地位的儒家学说,因此封建正统的经、 史、子、集构成了书院藏书的主体。书院中实行自由讲学和“讲会”制度,教学方式多采取启发诱导式,提倡学生自学,博览群书, 老师加强指导,授道解惑,众多学者和生徒在书院接受这种教育,学术争鸣空气比较活跃,促进了封建社会中教育事业的发展。 其四,书院藏书有效地传播了民族科学文化。书院一方面扩大了我国封建社会藏书的社会职能,一方面也造就了一些致力于民族科学文化研究的有用之才。 最后,书院藏书直接推动了古代学术研究的发展。历代书院聚集了大批文人学者, 其中许多都是有名的学者,他们不但讲学授 徒,而且进行学术研究,著书立说。如宋代朱熹在白鹿洞书院的教学中,大大发展了理学思想,为我国古代的学术研究工作做出了贡献。

第3题:

书院教育,是宋元明时期最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不过,那时的书院主要还只是编书、藏书以及读书的场所。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场所的书院,是到宋代才出现的。当时,刚刚经历五代十国战乱,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一些思想家也需要自己的宣传阵地,以私人讲学为核心的书院教育,就顺应这种时代需要而出现了。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 A.介绍书院教育的形成背景 B.说明书院教育的组织形式 C.阐述书院教育的功用及特色 D.论述“书院”一词的语义变迁


正确答案:A
文段围绕宋元明时期最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教育展开,介绍了书院功用的变迁,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改变,完全是得益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即一方面刚刚经历五代十国战乱,文化教育亟待振兴;另一方面一些思想家也需要自己的宣传阵地。由此可见,文段主要想说的便是书院教育这一教育组织形式形成的背景,即A项。

第4题:

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特点包括()等。

  • A、重视学术争辩和切磋
  • B、重视学生自学
  • C、课程设置繁重
  • D、师生关系融洽

正确答案:A,B,D

第5题:

对古代书院与学术文化进行专题研究是属于()

  • A、对外国教育发展状况的分析
  • B、对一定时期教育制度,如法令、计划、政策等的评判分析
  • C、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 D、对某一时期教育发展情况的研究

正确答案:B

第6题: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它始于唐代,兴于宋初,多是由私人隐居读书发展为置田建屋,聚书收徒,从事讲学活动;地点多在山林僻静处。书院的主持人或讲学者多为当时著名学者,因此,书院往往是某一学派教学和研究的中心或基地。书院的听讲者主要是本院的生徒,但也有慕名师而来的远道者。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和应天书院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结合以上材料分析我国处于书院发展兴盛时期的教育制度的特点( )

A.此时的教育已经步入制度化教育阶段,教育制度趋于成熟
B.此时的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已经确定,并相对稳定,出现了以教书育人为职业的教师和较为固定的学生群体
C.此时的教育已经有了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
D.此时的教育已经形成了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并具备了一定的系统性和规范性

答案:B,C,D
解析:
此时的教育属于前制度化教育阶段,教育实体具有以下特点:(1)教育主体确定;(2)教育的对象相对稳定;(3)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4)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5)由以上因素结合而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第7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发展和成熟期,书院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理念和教育风格等都日益完善和规范。书院注重明辨义利价值观,强调以义为本。教育以社会群众为价值主体.并以社会整体利益制约个人利益。课程设置以“四书五经”作为德育课程的主体。重视学术争辩和学术交流,允许不同学派进行讲学,体现学术自由。宋元统治者都极为重视通过书院对民众进行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教化.并尽量把两者结合起来,把统治者的统治意愿转化为被统治者的自觉要求。
——摘编自李强《简论宋元时期的书院教育及启示》
材料二 近代以来,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各阶层人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甲午战争失败后。维新派积极推进新式学堂的开办。维新派认为,中国积贫积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良好的教育,为了变法,必先改革教育。从京师大学堂到各省的实业学堂、南洋公学等各教学机构纷纷成立。长沙创办的时务学堂和京师大学堂设立后,把经学、理学、掌故学等列为普通学,以高等算学、格致学、农学、矿学、商学、卫生学等列为专门学。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元时期书院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书院教育发展兴盛的原因。(4分)
(2)结合材料一、二概括,与传统书院相比,维新派开办新式教育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4分)


答案:
解析:
(1)特点:进入发展和成熟期,日益完善与规范;注重儒学价值观的培养(明辨义利价值观);课程以儒学经典为主;重视学术争辩与学术交流,体现学术自由;体现统治阶级对民众的教化。 原因:政治上表现为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重文轻武,崇尚文治;社会相对稳定。(答出其中两点即可)经济上表现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思想文化上表现为理学的兴起与发展。
(2)变化:创办近代新式学堂,内容上增加自然科学,学校专业化趋势明显,以培养变法人才、救亡图存为目的。
影响:传播了西方近代的科学文化,启迪了国人的思想,有利于推动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培养了近代各类人才。

第8题:

宋元明清时期,在蒙学识字教育之后,以应科举为目的,程度较高的私学称()

A.书馆

B.经馆

C.书院

D.精舍


参考答案:B

第9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发展和成熟期,书院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理念和教育风格等都日益完善和规范。书院注重明辨义利价值观,强调以义为本。教育以社会群众为价值主体.并以社会整体利益制约个人利益。课程设置以“四书五经”作为德育课程的主体。重视学术争辩和学术交流,允许不同学派进行讲学,体现学术自由。宋元统治者都极为重视通过书院对民众进行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教化.并尽量把两者结合起来,把统治者的统治意愿转化为被统治者的自觉要求。 ——摘编自李强《简论宋元时期的书院教育及启示》 材料二近代以来,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各阶层人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甲午战争失败后。维新派积极推进新式学堂的开办。维新派认为,中国积贫积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良好的教育,为了变法,必先改革教育。从京师大学堂到各省的实业学堂、南洋公学等各教学机构纷纷成立。长沙创办的时务学堂和京师大学堂设立后,把经学、理学、掌故学等列为普通学,以高等算学、格致学、农学、矿学、商学、卫生学等列为专门学。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元时期书院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书院教育发展兴盛的原因。


正确答案: 特点:进入发展和成熟期,日益完善与规范;注重儒学价值观的培养(明辨义利价值观);课程以儒学经典为主;重视学术争辩与学术交流,体现学术自由;体现统治阶级对民众的教化。
原因:政治上表现为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重文轻武,崇尚文治;社会相对稳定。(答出其中两点即可)经济上表现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思想文化上表现为理学的兴起与发展。

第10题:

中国古代教育起源很早,据文献记载,在夏代就已经有了正式的学校。不论官方还是民间都十分注重教育,产生了多种形式的教育机构。 古代许多思想家对于教育的作用和地位也做出了自己的阐述,其中孔子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他的思想在中国古代长期处于统治地位。 科举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制度之一。科举制度本身有很多弊端,但是不得不承认,它为封建国家发现和选拔了不少人才。 书院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教育机构类型,至今仍在办学的是:()

  • A、岳麓书院
  • B、龙门书院
  • C、石鼓书院
  • D、白鹿洞书院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