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概念的产生是从对集合的抽象感知开端的,集合概念的发展是幼儿数概念构成的必要的感性基本。

题目

幼儿数概念的产生是从对集合的抽象感知开端的,集合概念的发展是幼儿数概念构成的必要的感性基本。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是幼儿计数的必要前提,也是幼儿形成数概念的基础,是幼儿感知集合教育的重要内容。


参考答案:分类

第2题:

简述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概念的发展。


正确答案: 一、2~3岁左右儿童已产生了对集合的笼统知觉。
二、3~4岁儿童已能感知集合的界限,对集合中元素的感知也逐渐精确。
三、4~5岁儿童能准确感知集合及其元素,能通过计数比较两个集合元素的多少。
四、5~6岁儿童对集合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和扩展。

第3题:

儿童数概念的发生始于()。

A、数数

B、对集合的笼统感知

C、识别类

D、掌握量


参考答案:B

第4题:

幼儿数概念的发展是从()开始的。


正确答案:计数

第5题:

在"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和"小王是中国人"中,"中国人"()

  • A、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 B、都是非集合概念
  • 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
  • D、都是集合概念

正确答案:C

第6题:

幼儿数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连续而有序的发展过程。进入大班.幼儿处于数运算的初级阶段,已经能对10以内的数保持守恒,序数概念、基数概念、运算能力等各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展和加深。
根据幼儿数概念的发展,请你设计一个大班的数学教育活动。要求写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及活动过程等。


答案:
解析:
学习8的组成(大班) 一、活动目标
1.学习8的组成.知道8的组成有7种不同的分法,学习按序分合。
2.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递增递减规律。
二、活动准备
1.图片:苹果树,红苹果、青苹果各8个。
2.1-8圆点卡片、1-8的数字卡片教具一套。
3.青苹果8个、1-8圆点卡片、1-8的数字卡片若干套(幼儿人手一套)。
4.红色水彩笔。
三、活动过程
(一)碰球游戏,复习7的组成
师:我的1球碰几球
幼:你的1球碰6球。
教师继续逐次与幼儿“碰”球.幼儿则与之相对应。
(二)以“青苹果熟了变成红苹果”的故事形式,学习8的组成
1.出示图片,提问:苹果树上结满了青苹果,数数看,共有几个(同时贴出数字8)
渐渐地,苹果成熟了,变成了红苹果(取掉一个青苹果,换上一个红苹果)。现在,树上有几个红苹果几个青苹果呢请一名幼儿上来贴数卡,得出8的分合式。
2.幼儿操作,自主探究
教师在每个小朋友的桌上放8个青苹果,请小朋友给一部分青苹果涂上红色。把它们变成红苹果。这样青苹果和红苹果分成2份。看看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等一会儿,老师还给小朋友准备了圆点卡片和数字卡片,请小朋友用分好的结果摆出8的分合式,和旁边的小朋友比比看谁想到的分法最多。
3.归纳探索结果:用什么方法分得又快又好
(1)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记录,看看有几种分法,把它记录下来
提醒幼儿检查其进行的每次分合是否有重复和遗漏的,确认8分成两份有7个答案,如有错误引导幼儿加以纠正。
(2)启发幼儿归纳8的分合式规律
讨论: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谁和他的分法是不一样的你又是怎么分的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这分合式里有什么小秘密
小结:红苹果越变越多,青苹果越来越少,红苹果每增加一个,青苹果就减少一个,但合起来总数都是8(引导幼儿发现8的组成式中,一部分数逐次多1,另一部分数逐次减1的递增递减规律)。
(3)游戏
①卡片游戏
玩法: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幼儿边说边出示数字卡片“7”。然后师生一起说“1和7合起来是8”。不断变化手势,游戏可反复进行。
②报数游戏
玩法:教师报一个数,幼儿报的数与教师报的数合起来是8。如教师说“我报3”.幼儿说“我报5”。不断变化数字,游戏可反复进行。
四、活动延伸
1.请小朋友到数字区玩其他游戏,看看谁还能找到分合式里更多的秘密。
2.在角色游戏中开设银行、超市,把所学的组成经验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第7题:

婴儿数的概念发展分为()阶段

  • A、会背数
  • B、会数数
  • C、数的分解和组合
  • D、数的集合

正确答案:A,B,C

第8题:

掌握()是幼儿数概念发展的基本内容。

A、数的分解

B、数的罗列

C、数的整合

D、数的组成


参考答案:D

第9题:

“犯罪集团的主犯”这个概念是()。

  • A、单独概念、集合概念
  • B、单独概念、非集合概念
  • C、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
  • D、普遍概念、集合概念

正确答案:C

第10题:

试述幼儿数概念形成、发展的过程与特点。


正确答案: 幼儿数概念的形成、发展包括计数能力的发展,对数序的认识、数的守恒及对数的组成的掌握等几个方面。
(1)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计数(数数)是一种有目的、有手段、有结果的活动。计数的结果与计数的顺序无关。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是: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物,按数取物。幼儿早期的计数能力尚不稳定,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幼儿计数活动。研究表明:影响幼儿计数活动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在物体空间分布相同的情况下,点数物体的大小对幼儿计数活动会产生影响。因此,提供幼儿点数的物体大小要合适。计数物体的空间分布对计数活动也有影响;幼儿计数活动的方式也会影响其计数活动的成绩;同时呈现并继续保持不变的计数对象对幼儿的计数活动有利,而相继呈现并先后更替的计数对象对幼儿的计数活动则较难。(2)幼儿对数序的认识数序,即自然数的顺序,指的是每个自然数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以及与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
①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为幼儿学习数序,形成数列概念做了最初的准备。幼儿的计数活动,为幼儿数序的学习积累了最初的感性经验。
②认识数序,即要能按序的观念排列10以内的自然数列。因此,幼儿要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理解10以内数与数之间的数差关系。
③幼儿对数的序列的认识,还包括对序数的认识。
(3)幼儿对数的守恒的掌握数的守恒指幼儿对数的认识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认识10以内的数。数的守恒标志着儿童概念发展水平,也是儿童思维过程结果的一种表现。除空间排列形式变化的影响外,客观刺激物的不同,数目大小的不同,以及异数比较中的两数差别的大小不同等,都会影响儿童的守恒能否达到。
(4)幼儿对数的组成的认识数的组成包括数的分解与组合。4~7岁儿童掌握数的组成、分解的发展水平和特点:4岁半以前的儿童完全不能理解数的组成和分解。儿童从5岁开始有可能理解,有10%~30%的幼儿会完成部分数的分解和组成。6岁幼儿接近基本完成,完全会分解、组成的人数达到40%。6岁半组和7岁半组的幼儿大部分已能掌握8的分解、组成,完全掌握的人数达到65%~85%。此时,幼儿能够完全地说出或用实物摆出8的各组分解或组成的形式,不需要任何提示,有的幼儿表现出相当熟练和有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