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

题目

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联系教学实践经验和生活中的事例,阐述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


正确答案:

第2题:

结合教学实际,分析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


正确答案:
1(1)提高幼儿道德认知的水平。道德认知是品德结构中的引导性要素,幼儿教育首先要通过道德直观,然后再通过言语讲解和说服的方法教给幼儿相应的道德知识,让幼儿明白应该遵守的规则是什么、应当怎样做及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帮助幼儿分辨是非、好坏,提高对道德规范的认识水平。教育者必须依据幼儿的认知特点,选择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有感染力的、生动有趣的材料,通过讲故事、说儿歌、观察图片、看影视作品等形式,耐心地反复给幼儿讲解他们需要掌握的行为准则。
(2)培养幼儿健康的道德情感。教育者首先要体察幼儿的感受,尊重、信任幼儿,从而培养幼儿的自尊和自信。其次,要保护和利用幼儿的同情心,以此为基础来培养他们关心他人等的善良品质。另外,要保护幼儿的羞愧和内疚感,让幼儿从小就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自控能力。
(3)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具体途径有:①组织幼儿参加各种活动,亲身体验实践的后果;②树立良好的榜样;③合理运用评价,强化良好行为,抑制不良行为。

第3题:

简述良好品德的培养。


正确答案:


第4题:

简述良好品德的培养方法。


答案:
解析:
 良好品德的培养方法有:(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除上述所介绍的各种方法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等方法对于品德的形成和改变都是非常有效的。

第5题:

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当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 ( )


答案:对
解析: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当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

第6题:

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为主。

A.心理辅导

B.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C.情境教育

D.情感教育


参考答案:BD

第7题:

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正确答案: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饮食、睡眠、盥洗、大小便及生活自理与互助等。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神经、精神发育的特点,采用示范法、结合法、反复练习法、定位法、督促检查法等方法,适当提前训练孩子,从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附:紫外线消毒注意事项 1.紫外线消毒时,室内儿童必须全部离开。 2.紫外线有效距离较短,一般距照射物不注意超过2.5米,空气消毒时,10—15m2面积装一只30瓦的紫外线灯每次照射40—60分钟,活动室一般为50—60m2,一般需3—4盏紫外线灯同时进行消毒。桌面、玩具、图书等消毒时,距离为1米,时间为30分钟。 3.每二周用酒精棉花轻擦拭灯管表面一次,除去上面灰尘和油垢,否则会影响紫外线的穿透效果。 4.每次用后记录使用时间,一般紫外线灯的使用时间为1000h,应及时更换。臭氧消毒灯也应及时增加臭氧。 5.房间内消毒时,空气地面应保持干燥、清洁,否则影响消毒效果。 6.消毒图书、衣物、玩具等时,要定时翻动,使各个面都得到紫外线的照射。

第8题:

怎样培养学生的品德?


正确答案:



第9题:

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当以 ___________ 和培养良好 ___________ 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


答案:
解析:
情感教育;行为习惯

第10题:

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



A、纪律教育和培养遵纪守法意识
B、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C、艺术教育和培养审美情趣能力
D、体育教育和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答案:B
解析:
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十六条规定:幼儿园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同时要注意潜移默化。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