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审美是愉悦人的高级精神?

题目

为什么说审美是愉悦人的高级精神?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为什么说想象力是审美对象得以构成的重要因素?
(1)首先是主体通过先验想象力来打破主体与对象的浑然一体状态,从而形成审美活动所需要的审美距离;
(2)经验想象力则能够在此基础上,通过改造主体在呈现阶段所获得的原初经验材料,形成关于审美对象的格式塔。

第2题:

为什么说审美关系、审美活动应当成为美学思考的起点、重点和焦点。
(1)审美关系不是理智认识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审美关系是通过对对象外观、形式的观照,返回到主体的内心,以自己内在生命的投入来领悟和体验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进而达到一种物我两忘、圆融一体的境界。
(2)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
(3)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自由关系是人与世界形成审美关系的关键。自由首先表现为超功利性,其次,自由表现在审美主体始终关注对象的意义形象,并且环绕这一意义形象而展开自由想象和联想。再次,自由还表现在审美是人与世界之间的精神情感交流。
(4)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而存在,而不是审美主客体逻辑上先于审美关系而存在(逻辑在先原则)。

第3题:

为什么说审美批评是审美接受的高级形态?


参考答案:审美批评是艺术和公众之间的桥梁,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活动基础上进一步的理性思考。审美批评的主要目的是在艺术品中发现、分析和理解艺术美,维护艺术的审美价值。审美批评是通过描述、解释和评价三个环节进行的,在审美批评活动中三者互相交织在一起,相辅相成。审美批评不是盲目的接受,而是有创造力的和能动性的,它能创造出那种使人认识到优秀的、美的作品和现象的标准。总之,审美批评需要有对艺术品或自然景物的感受、欣赏作为前提条件。只有在反复的观察、倾听或阅读艺术品之后,接受者才能进行审美鉴赏,才能做出审美判断和审美评价。也就是说,审美认识对于审美批评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审美批评是高级形态的接受活动。

第4题:

为什么说审美观与工作是能够统一起来的?
审美对于工作并非是无足轻重的,审美可以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和主动参与精神,从而使工作成为一种享受,由此可见,工作与审美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是应该能够统一起来的。
(1)从理论上看,工作和审美都是人所特有的活动,它们都是以人自身的发展为最终目的的,在这个意义上,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它们在本质上是可以相通的。
(2)从历史上看,工作和审美的统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许在以往的时代,由于生存斗争的严酷,人们必须牺牲审美以提高工作效率,这不过是人为了自身的发展而不得不采取的一时的权宜之计。一旦物质条件成熟,无论是人自身的发展,还是人类社会的发展,都必然会要求将工作与审美统一起来。
(3)从实践上看,工作与审美的分裂对双方都是一种损害,对人自身更是一种伤害。失去审美规范的工作,很可能使人沦为工作机器,使人成为某种手段。相反,如果在工作中增加审美的因素,既可以减轻疲劳,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极大的激发人的工作热情,使工作成为一种创造和享受。另一方面,如果不工作,只有审美,人就很可能沦为、消费动物,而审美也会变为一种意义甚少甚至毫无意义的活动。

第5题:

为什么说审美是艺术最核心的功能?
①艺术的首要功能是审美。意象、意境在本质上是虚拟的、审美的,以意象世界作为核心的艺术品的首要功能只能是审美,同时艺术意象的营构主要也是为了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
②艺术的多元功能须通过审美功能间接实现。以为艺术的核心是意象世界,艺术的种种非审美因素在作品中不能单独存在,只能体现在意象体系中,离开了意象,这种种因素就不再是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的多元化功能正是这些非审美因素在艺术欣赏过程中间接实现的。

第6题:

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为审美主体、审美对象的存在提供了现实依据?
因为:
①首先,美并不是先于人而存在的一种东西,美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中相互作用所生成的一种特殊价值;
②其次,只有在主客体关系中才能把握审美主体的性质;
③再次,就审美而言,正是人的对象化活动,建构起现实的审美对象及与之相适应的审美主体,确定了主客体间审美关系的规定性。总之,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是构成审美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审美活动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规定、相互激荡的矛盾运动过程。

第7题:

为什么说“劳动说”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审美发生理论?
普列汉诺夫关于劳动与审美及艺术之间关系的论述,对我国美学界曾产生过重大影响。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也揭示出劳动对于艺术和审美活动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但是,从劳动说作为一种审美发生理论来看,它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这主要表现在它只是揭示了审美赖以发生的物质前提,却并未能真正切入审美如何发生的内在机制。审美活动是一种超越了直接肉体需要的精神性的创造活动,它指向人的最高生存理想即自由,即不能完全等同。
正如马克思所说:真正“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须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中止的地方才开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说,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很显然,生产劳动作为一种功利目的十分强烈的物质活动,在其本身中不可能直接产生出追寻精神性自由王国的审美活动。从物质性的生产活动到精神性的审美活动的过渡和飞跃,需要一定的中间环节。从这一点看,劳动说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审美发生理论。

第8题:

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质性的存在方式?
(1)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存在不同于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
(2)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异化活动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自由的存在方式;
(3)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人的现实存在,它是一种应然的存在方式。

第9题:

为什么说艺术审美是美育的最重要方式?
这是因为艺术是人们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自由创造。它一方面标志了一个时代精神文明发展的最高水平,另一方面则积极地有意识地要把人们的审美意识引导到一定的方向上来。艺术美作为现实美的集中反映形态,是作家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在反映现实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它比现实的美更细致、更典型、更集中、更强烈,对人有更大的感染力。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在全面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上面,艺术美起着特别积极的重要作用。我们的感情,人品与希望都在艺术中得到陶冶形成。艺术教育虽不是审美教育的方式的全部但却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10题:

为什么说审美是愉悦人的高级精神?
审美愉悦虽有其生理基础,但它不等同生理快感,是一种远比生理快感高级、复杂的愉快,与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快乐也相区别,这是因为:
第一,审美愉悦是人全身心参与的结果。人的生理快感是在满足人的一种基本生理需要时产生的,因而它只需要人的身体的参与,并不要求人的心理与精神的加入,它只是一种单一的“刺激一反应”过程。而审美愉悦是在满足了人的心理与精神需要时产生的,它不仅需要人的身体的参与,而且也要求人的心理与精神因素的加入,是人全身心参与的结果。
第二,审美愉悦具有普遍必然性。审美愉悦与生理快感的一个重要区别是,生理快感是偶然的、个体的、肤浅的,人各有不同,如有人喜欢吃辣的,而有人不喜欢吃辣的。而审美愉悦则是必然的、普遍的,人们的感觉大致相同。如无论哪个国家、时代的人,只要生理正常,对杰出的艺术品总会赞叹不已的。
由上可见,审美愉悦不像生理快感那样肤浅、表面,而是深深地渗透到我们的心理和精神层面,它甚至转化为我们的行动,促使我们去改变现实中那些丑恶的现象,因此,审美愉悦是人的一种高级精神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