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公约》有关违反买卖合同时的救济措施规定。

题目

试述《公约》有关违反买卖合同时的救济措施规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规定,当卖方只交付部分货物而未构成根本违反合同时,买方所不能采取的救济方法是()

  • A、退货
  • B、减价
  • C、损害赔偿
  • D、撤销整个合同

正确答案:D

第2题:

试述《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对于卖方违约时买方可以采取的各种救济方法的有关规定。


正确答案: 根据公约第3部分第2章第3节的规定,如果卖方不履行他在合同和该公约中的任何义务,买方可以采取下列救济方法主要把握如下几点:
1.要求卖方履行其合同义务;
2.要求卖方交付替代货物;
3.要求卖方对货物不符合同之处进行修补;
4.给卖方一段合理的额外时间让其履行合同义务;
5.卖方得对不履行义务做出补救;
6.撤销合同;
7.要求减价;
8.当卖方只交付部分货物或所交货物只有一部分符合合同规定时,买方可采取的救济方法;
9.当卖方提前交货或超量交货时,买方可以采取的补救方法;
10.请求损害赔偿。

第3题:

试述《公约》有关卖方义务的规定。


正确答案: ①交付货物的时间和地点
②提交有关货物的单据
③卖方的品质担保义务
④卖方对货物的权利担保义务

第4题: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规定的买方违反合同时卖方的补救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要求买方实际履行其合同义务;
(2)卖方可以规定一段合理的额外时间,让买方履行其合同义务;
(3)卖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宣告合同无效;
(4)卖方可要求买方支付利息;
(5)卖方要求买方损害赔偿。

第5题:

试述《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关于要求卖方实际履行救济措施的主要规定。


正确答案: 当卖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时,买方可要求其实际履行合同义务,包括要求卖方提交符合合同规定的货物或对不符合规定的货物进行修理、更换或提交替代物等。买方并可通过法院强制手段强迫卖方履行以上义务。根据公约的规定,实际履行应满足以下条件:
(1)、买方不得采取与这一要求相抵触的救济方法;
(2)、买方应给予卖方履行合同的宽限期;
(3)、当卖方交货不符时,只有这种不符构成根本违反合同时,买方才能要求提交替代物,而且应在发现交货不符时,将这一要求及时通知对方;
(4)、法院是否做出实际履行的判决依赖于该国国内法的规定。

第6题:

试述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对违约补救方法的规定。


正确答案: 《公约》分别介绍了买卖双方都可以采取的救济方法、卖方违约时买方的救济方法以及买方违约时卖方的救济方法等三种情况。
一、买卖双方都可以采取的救济方法
(1)损害赔偿;
(2)一方预期违约时,另一方可中止履行;
(3)对分批交货合同发生违约的救济方法。
二、卖方违约时买方的救济方法
(1)要求卖方履行合同义务;
(2)要求卖方交付替代物;
(3)要求卖方对货物不符合同之处进行修补;
(4)给卖方一段合理的额外时间让其履行合同义务;
(5)卖方得对不履行义务作出补救;
(6)撤销合同;
(7)要求减价;
(8)当卖方只交付部分货物或所交货物只有部分符合合同时,买方可采取的救济方法;
(9)当卖方提前交货或超量交货时,买方可采取的救济方法;
(10)请求损害赔偿。
三、买方违约时卖方可采取的救济方法
(1)要求买方实际履行合同义务;
(2)卖方可以规定一段合理的额外时间让买方履行其合同义务;
(3)宣告撤销合同;
(4)自行确定货物的价格;
(5)请求损害赔偿;
(6)要求支付利息。

第7题:

当卖方违约时,《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给予实际履行的救济是强制性的;当买方违约时,公约给予实际履行的救济不是强制性的。


正确答案:错误

第8题:

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违反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救济方式有哪些?


正确答案: 卖方的违约行为一般表现为不交货、迟延交货、交货质量不合格、交货数量不符合合同约定等。根据《公约》的规定,卖方违约时,买方的救济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要求卖方实际履行合同义务。
(2)要求卖方交付替代物。
(3)要求卖方对不符合合同的货物进行修理。
(4)给予卖方履行合同的宽限期。
(5)要求卖方减价。
(6)要求损害赔偿。
(7)要求解除合同。
买方的违约行为一般表现为不支付货款或不按时接受货物等。根据《公约》的规定,在此情况下,卖方可以采取以下救济措施。
(1)要求买方实际履行合同。
(2)给予买方履行合同的宽限期。
(3)解除合同。
(4)自行确定货物的规格。
(5)请求损害赔偿。

第9题:

简述《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规定的对分批交货合同发生违约的救济方法。


正确答案: 1,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对其中任何一批货物的义务,便已对该货物构成根本违反合同,则对方可以宣告合同对该批货物无效。
2,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对其中任何一批货物的义务,使另一方当事人有充分理由断定今后各批货物也将会发生根本违反合同,则该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在一段合理的时间内宣告合同无效。
3,当买方宣告合同对某一批交货无效时,如果合同项下的货物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不能将任何其中的一批货物单独用于双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所设想的目的,则买方可以宣告撤销整个合同。

第10题:

试述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对卖方的权利担保义务的规定。


正确答案: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对卖方的权利担保义务主要有以下两项规定:
(1)卖方所交付的货物必须是第三方不能提出任何权利或请求的货物。
(2)卖方所交付的货物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工业产权或其它知识产权。
1)第三方不能提出任何权利或请求
公约第4l条规定,卖方所交付的货物必须是第三方不能提出任何权利或请求的货物,除非买方同意在受制于这种权利或请求的条件下,收取这项货物。
这项规定实质上就是要求卖方保证对所售货物享有合法权益,如果有任何第三人对货物提出权利主张或请求权,卖方应对买方承担责任。
如果卖方把不属于他所有或未经货主合法授权出售的货物卖给了买方,而买方由于不知情而买受了这批货物,一旦这批货物的真正所有人向买方提出权利请求时,该善意的买主是否能在法律上受到保护,货物的真正所有人能否把这批货物追夺回来?这个问题是不能按照公约来处理的,因为公约没有涉及到这方面的问题,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只能按照该合同所应适用的国内法来处理。
第三方不能提出任何权利或请求这项规定包含了两重意义:
①如果第三方对买方起诉,主张他是货物的真正所有人或对货物享有某种权利,结果获得胜诉,这固然表明该第三方对货物享有权利,并可以认定卖方违反了公约第41条的规定,应对买方承担责任;
②即使第三方对货物提出某种请求后,由于法律上的依据不足而败诉了,但卖方仍将被认为是违反了公约第41条规定的义务,因为按照公约的规定,卖方有义务保证第三方不能对货物提出任何请求。所以,尽管第三方的请求不能成立,但他毕竟是提出了请求,使买方受到了干扰或损失,卖方仍须对此负责。公约之所以这样规定,主要是保护善意买方的利益,因为买方的本意是买货物,而不是买“官司”来打。
2)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工业产权或其它知识产权
这一规定同某些国家国内法的规定是差不多的。但国际买卖比国内买卖更为复杂。因为在国内买卖中,一般只涉及到侵犯本国所保护的工业产权或其他知识产权,而在国际交易中,侵犯工业产权(如商标权、专利权)或其它知识产权(如版权)大都涉及到卖方国家以外的其他国家(如进口国或转售国),例如,卖方所交付的货物可能既没有侵犯卖方国家的工业产权,也没有侵犯买方国家的工业产权,但由于卖方把这批货物转销往其他国家而侵犯了该国的工业产权或知识产权。
基于上述复杂情况,公约并不是绝对地要求卖方必须保证他所交付的货物不得侵犯任何第三人的工业产权或其它知识产权,而是有一定的条件限制的,这些限制性的条件是:
①卖方只有当其在订立合同时已经知道或不可能不知道第三方对其货物会提出工业产权方面的权利或请求时,才对买方承担责任。
②卖方并不是对第三方依据任何一国的法律所提出的工业产权或知识产权的权利或请求都要向买方承担责任,而只是在下列情况下才须向买方负责:
A.如果买卖双方在订立合同时已知买方打算把该项货物转售到某一个国家,则卖方对于第三方依据该国法律(如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等)所提出的有关工业产权或知识产权的权利请求,应对买方承担责任。因为卖方在订约时既然已经知道货物将转销往该国,他就应保证其货物在该国销售不会侵犯该国的工业产权或知识产权。
B.在任何其他情况下,卖方对第三方根据买方营业地所在国法律所提出的有关侵犯工业产权或知识产权的请求,应对买方承担责任。
③如果买方在订立合同时,已经知道或不可能不知道第三方对货物会提出有关侵犯工业产权或知识产权的权利或请求,则卖方对由此而引起的后果不承担责任。
④如果第三方所提出的有关侵犯工业产权或知识产权的权利或请求,是由于卖方按照买方提供的技术图纸、图案或其它规格为其制造产品而引起的,则应由买方对此负责,卖方对此不承担责任。美国统一商法典也有类似规定。
此外,公约还规定,买方在已经知道或理应知道第三方对货物的权利或请求后,应在合理时间内通知卖方,否则,买方就会丧失援引上述第4l条和42条所规定的权利,除非买方对未及时通知卖方能提出合理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