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和原则是什么?

题目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和原则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布尔逻辑表达式:转基因AND食品安全的检索结果是()。

A、食品安全方面的文献

B、转基因或食品安全方面的文献

C、转基因食品安全方面的文献

D、转基因的文献


参考答案:C

第2题:

供电可靠性管理评价的主要内容和工作原则是什么?
管理评价是对专业管理模式、管理体系、管理标准等方面的对标比较和综合评价。主要内容包括:对应指标的业务管理模式的适应性、有效性和先进性;管理体系的建设和执行情况;执行公司相关管理标准的规范性;业务流程的科学性;管理手段的先进性等。
管理评价遵循立足过程、注重实效、持续改进的工作原则,采用单项评价与整体评价相结合、定期评价与不定期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管理评价。
管理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规章制度及技术标准执行情况;可靠性管理体系建设情况;目标管理执行情况;数据质量管理情况;电力生产全过程控制情况;开展可靠性技术培训情况。

第3题:

( )制定的一系列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指南,是全球公认的食品安全评价准则和世贸组织裁决国际贸易争端的依据。

A、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

B、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C、联合世界卫生组织(WHO)

D、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参考答案:A

第4题:

转基因作物环境安全性评价有哪些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转基因作物环境安全性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
生存竞争能力:在自然环境下,与非转基因对照作物相比,转基因作物的生存适合度与杂草化风险评估。
基因漂移的环境影响:转基因作物的外源基因向其他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发生转移的可能性、漂移风险及可能造成的生态后果。
转基因植物的功能效率评价:自然条件下对转基因植物的抗病虫草害、抗旱耐盐等目标性状的作用效果进行评价。如有害生物抗性转基因植物,则需要评估对靶标生物(目的基因防治的病虫草等对象)的抗性效率。
转基因作物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根据转基因植物与外源基因表达蛋白特点和作用机制,对相关非靶标有害生物(植食性生物)、天敌昆虫、资源昆虫和传粉昆虫等有益生物,以及珍稀、濒危等受保护物种的潜在影响进行评价。
对植物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和有害生物地位演化的影响:根据转基因植物与外源基因表达蛋白的特异性和作用机理,评价对相关动物群落、植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以及转基因植物生态系统中病虫害等有害生物地位演化(如主要害虫和次要害虫相对地位的变化)的风险。
靶标生物的抗性风险:评估病虫草等靶标有害生物对转基因抗病、抗虫、耐除草剂等作物新材料、新品种产生抗性,从而影响转基因作物功能效果和品种应用寿命的风险。

第5题: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基本原则是()。


正确答案:实质等同性原则

第6题:

关于我国转基因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实行分级管理评价制度
B.我国暂未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作为商业化种植
C.我国法律规定转基因食品应当显著标示“转基因”字样
D.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广告应当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审查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时事政治。
A项,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家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实行分级管理评价制度。排除。
B项,我国未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作物商业化种植。故B正确,排除。
C项,《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九条规定,生产经营转基因食品应当按照规定显著标示。C选项正确,排除。
D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广告,应当经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刊登、播放、设置和张贴。故D选项错误,当选。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项。

第7题:

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程序是什么?


正确答案: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配套规章规定,我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行分级分阶段安全评价制度,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工作。安全评价按照实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和申请安全证书等五个阶段进行。
以“华恢1号”和“Bt汕优63”转基因水稻为例,两种水稻于1999~2000年开展了中间试验,2001~2002年开展了环境释放,2003~2004年开展了生产性试验。2004~2005年对“华恢1号”和“Bt汕优63”的目标性状进行了检测验证,2007~2008年对其分子特征、环境安全和食用安全的部分指标进行了检测验证。经过11年的严格评价审核,于2009年依法批准发放了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及杂交种“Bt汕优63”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
转植酸酶基因玉米“BVLA430101”评价程序同上述水稻评价程序一致,经过6年的严格评价过程,于2009年依法批准发放了转植酸酶基因玉米“BVLA430101”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

第8题:

()和食盐的食品安全管理,适用《食品安全法》。

A. 乳品

B. 转基因食品

C. 生猪屠宰

D. 酒类


正确答案:ABCD

第9题:

对乳品、转基因食品、生猪屠宰、酒类和食盐的食品安全管理适用哪部法律?


正确答案: 对乳品、转基因食品、生猪屠宰、酒类和食盐的食品安全管理,适用《食品安全法》;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10题:

如何评价食品安全?食品安全评价原则或通行做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风险性分析是世界各国进行食品安全评价的基本原则,是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在1997年提出的用于评价食品、饮料、饲料中的添加剂、污染物、毒素和致病菌对人体或动物潜在副作用的科学程序,现已成为国际上开展食品风险性评价、制定风险性评价标准和管理办法以及进行风险性信息交流的基础和通用方法。
风险性分析包括风险评估、风险交流和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是风险性分析核心环节,包括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和危险性特征描述。危害识别是对被评价对象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实验、体外实验等研究结果,确定人体在暴露于某种危害后是否会对健康发生不良影响;危害特征描述是对食品中对健康产生不良作用的因素的定性和定量评价。对化学性因素应进行剂量-反应评估。如果能够取得数据,对生物性和物理性因素也应采用剂量-反应评估;暴露评估是对从食物或其他相关来源可能摄入的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一般情况下,摄入量的评估有三种形式,即膳食研究,个别食品的选择性研究和双份饭研究。近年来,主要是通过特定的数学模型对暴露的途径、数量、变异性和不确定性等进行概率测算;危险性特征描述是根据危害特征描述和暴露量评估所得到的数据,对发生危害事件的概率及严重性进行评估。可按高、中、低和忽略不计四种危害水平进行危险性特征描述。对于有阈值的化学物,可用人群的摄入量与该化学物的每人每天允许摄入量比较,或用人群的暴露量与该化学物的每人每周耐受量比较。对于没有阈值的化学物,则需计算人群的危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