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白银涌入世界各地。一位葡萄牙商人说,白银在全世

题目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白银涌入世界各地。一位葡萄牙商人说,白银在全世界游荡,直至流到中国,它留在那里,好象到了它的天然中心。对白银流入并留在中国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①中国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②中国手工业生产领先世界③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④中国仍是世界市场的中心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新航路开辟后,从美洲传播到中国及世界各地的农作物有(??)

A.水稻
B.小麦
C.马铃薯
D.高粱

答案:C
解析:
点拨: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农作物的传播。应试解难:新航路开辟后.自美洲传播来的农作物有玉米、红薯、马铃薯、花生、番茄等。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小麦起源于亚洲西部;高粱主要来源于非洲地区。

第2题:

货币是用作交易媒介、储藏价值和记帐单位的一种工具,是专门在物资与服务交换中充当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在现代经济中,货币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材料一:中国获得了世界白银供给的一个相当巨大的份额。彼埃尔·肖努曾估计,美洲白银的1/3以上最终流人中国;魏斐德估计,约有一半的美洲白银落户中国;梁方仲认为,约占世界银产量15%的日本白银,也几乎全部进入中国。如果我们接受巴雷特提供的数据,即从1493年到1800年,全世界约85%的白银都产自美洲,那么世界白银产量的43%至57%可能都留在了中国。在众多版本中,VonGlahn的估讦最为低调,他认为从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流入中国的白银占世界产量的1/30。相比而言,弗兰克关于中国获得世界银产量的一半的估计或许更接近真实情况。 ——据高程《海外白银的输入与晚明中国商人阶层的兴起》 材料二:1935年,为防止白银外流,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规定白银国有,统一发行法币,以法币代替银元,作为市场唯一流通货币。 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分析材料二中改革发生的主要历史背景。


正确答案: 国际方面:1929—1933年国际经济大危机;日本大举侵华。
国内方面: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国内币制混乱,不利经济发展;国共内战。

第3题:

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参考答案:A

第4题:

材料一: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材料二:15世纪时,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 材料三: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据材料一,分析哥伦布探索新航路的主要动机。结合时代背景,说明哥伦布这一动机产生的原因。


正确答案: 动机:掠夺黄金。
原因:15世纪前后,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人们对黄金、白银的渴望也日趋强烈。

第5题: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物种的交流,下列哪些是从欧洲交流到美洲的物种() ①玉米 ②甘蔗 ③马 ④骡

  • A、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
  • D、①

正确答案:B

第6题:

明朝中后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经由吕宋(今菲律宾)传入中国,出产于美洲的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为开通美洲到吕宋航路做出贡献的航海家是()

  • A、迪亚士
  • B、达伽马
  • C、哥伦布
  • D、麦哲伦

正确答案:D

第7题: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白银涌入世界市场。一位葡萄牙商人说,白银在全世界流荡,直至到流到中国,它留在那里,好象到了它的天然中心。对白银流入并留在中国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①中国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 ②中国手工业生产领先世界 ③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④中国的冶金技术相对落后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正确答案:B

第8题: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课文摘录:
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人们对黄金、白银的渴望也日趋强烈。自《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流传以后,人们对书中关于中国等东方国家遍地黄金的描述深信不疑.很多人渴望到东方“寻金”。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和西班牙从海外获得大量财富,一跃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
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也紧随其后,纷纷加入海外探险的行列,开辟了欧洲前往世界各地的航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发现了许多以前根本不知道的地方,他们把这个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
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答案:
解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有关新航路开辟的基础知识,理解新航路开辟原因和条件,认识“商业革命”促进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掌握葡萄牙、西班牙走在开辟新航路最前列的原因和航海家的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辩论赛等方式,模拟历史情景,体味历史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航路的开辟是由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各种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感受和学习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新航路的开辟是历史的进步,它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的分析,领会中国古代发明对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重大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在推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奋发图强、复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影响。
教学难点:地理大发现使世界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当今世界的航海业相当发达,你们知道人们进行远洋航行都是为什么吗
学生们给出自己的回答。
教师:同学们列举的内容都不错。如果我说500多年前有人不惜冒着生命危险,驾驶简易帆船,到一个传说的地方寻找黄金,不知大家信不信 下面,我们一起学习“开辟新航路”,来验证这个传说。(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开辟新航路”)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设置疑问,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新课讲授
(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油画《西欧商人清点钱币》。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油画中的内容。帮老师分析一下这幅画要表达画家的意图。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予以阐述。
教师:大家观察得很细致。整幅画突出男女主人公,而二者又将目光聚集在桌面上的金币。画家想通过这幅画反映当时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给人们造成普遍的一种心态——对金钱的崇拜。
教师:在这种心态下,西欧商人渴望通过与东方进行贸易获得财富。然而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的陆路贸易,于是西欧商人将目光转向辽阔的海洋。所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有:①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出现寻金热;②奥斯曼土耳其影响东西方陆路商道。
教师:既然具备开辟新航路的意愿,当时的西欧又具备哪些条件呢 下面老师将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小组,结合教材内容和老师准备的PPT课件,请两组同学分别在组内研究一下新航路开辟的主客观条件都有哪些
两组学生经过讨论选出代表发表组内的讨论意见,教师予以点评并形成新航路开辟的主客观条件:
1.主观条件:①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②宗教因素:传播基督教;③14、15世纪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主流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地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2.客观条件:①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②地理知识的拓展使人们开始相信地圆学说,绘制地图的技术也已很先进。
(二)新航路的开辟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中的内容,五分钟后老师会随意请出四位同学来完成PFT表格中缺乏的内容。五分钟后,教师找出学习程度不同的四位同学填充表格内容。(完整的表格如下)




(三)走向联合的世界
1.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是指15—17世纪.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通称,它是地理学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15—17世纪由欧洲通往印度新航路的发现、美洲的发现、环球航行的成功以及其他航海探险活动,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产生飞跃。这些事件被通称为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引起了人们思想上的变革.对地球科学的进步和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都起了很大促进作用。
2.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世界范围市场的形成意味着国际交换具有了普遍性。各个国家的生产、交换、消费过程和整个世界经济的运行机制相协调,形成普遍的世界交往。这样作为流通过程要素的狭义世界市场把各个国家联结为世界范围内统一的经济整体,这就是广义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初级阶段是从15世纪末到18世纪60年代,这时的世界市场的地理范围是有限的。
3.商业革命: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贸易中心发生转移、资产阶级实力上升,推动近代欧洲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进程。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三、巩固提升
教师:欧洲各国忙于探索新大陆的同时,我国在同一历史时期也在进行伟大的航海壮举——郑和下西洋。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试着比较这两大航海壮举的异同点。
(具体教学过程,异同点见下面表格)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和教师引导的方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系统学习,我们知道了欧洲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条件、四位航海家的航行历程及航路开辟对世界造成的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当时欧洲国家对向外发展的渴望和积极探索,感受到四位杰出航海家的勇气与坚持。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人类近代文明的进程提供了重要动力。由此我们知道无论是国家还是民族都应保持对外开放的心态,不断吸取外来文明的积极成就发展自己。
设计意图:简要回顾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教师适当总结巩固理解与记忆。
五、布置作业
结合学习内容与其他材料,谈谈自己对新航路开辟的认识,形成不少于300字的小论文。
设计意图: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习内容。

第9题:

美洲在16—18世纪出产了大约13.3万吨白银,占世界白银产量的85%。美洲的白银大约有一半直接流人欧洲,还有一半被欧洲人用于交换亚洲的商品。该则材料不能说明()

  • A、美洲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地方
  • B、欧洲殖民者对美洲进行野蛮的殖民掠夺
  • C、白银流人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 D、白银的开采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正确答案:A

第10题:

下列现象在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是() ①马可·波罗来到中国 ②中国开始种植玉米、烟草 ③人们第一次把美洲画在地图上 ④郑和出行西洋 ⑤葡萄牙在印度建立殖民据点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②③⑤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