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先生带着1岁零7个月的儿子前来营养师事务所咨询孩子的生长发育情

题目

某先生带着1岁零7个月的儿子前来营养师事务所咨询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是否达到标准,请问作为营养师你需要对孩子进行哪些身体测量工作?简要叙述各测量指标的操作程序?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需要测定头围、胸围、身长、顶-臀长和体重;
2、头围测定程序:让孩子取坐位或仰卧位,测量者位于孩子右侧或前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孩子头部右侧眉弓上缘处,左手拉软尺经后脑勺枕骨粗隆及左侧眉弓上缘回至零点处,读取软尺与零点重合处的读数,以cm为记录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胸围测定程序:让孩子取仰卧位,安静、自然躺平,测量者位于孩子右侧,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孩子胸前右侧乳头下缘处,左手拉软尺经右侧后背两肩胛骨下缘,左侧乳头下缘处回至零点,读取软尺与零点重合处的读数,以cm为记录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4、身长和顶-臀长测定程序:脱去孩子的帽、鞋、袜,让其仰卧于标准量床底板中线上,由助手扶正孩子头部,使头部垂直接触头板。测量者位于孩子右侧,左手握住双膝。使腿伸直,右手移动足板使其接触孩子双足跟。读取尾板上刻度尺的读数即为孩子身长,以cm为记录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然后测试者提取孩子双下肢,使膝关节弯曲,大腿与底板垂直,右手移动足板使其接触孩子臀部,读取尾板上刻度尺的读数即为孩子顶-臀长,以cm为记录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5、体重测定程序:先让孩子排空大小便,测量时脱去外衣、鞋子,着背心、短裤坐于婴幼儿体重秤上,待指针稳定后读取体重计上的读数即为体重,以kg为记录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本案例中,若儿子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适当的做法是( )。

(A) 批评其做法

(B) 指导其放弃

(C) 接纳其做法

(D) 支持其做法


正确答案:C

第2题:

求助者:男,38岁
求助者的儿子学习成绩一直不好,父母为此很着急,给他报了一些补习班,可是他总是只能坚持四五天,在家傲作业时,一会去吃些零食,一会又看会动画片,一会又逗逗家里的小猫咪,为此,爸爸曾经把他所有的零食都给拿走了,可是他又哭又闹,还说以后要好好做作业,父母看着心疼,就把零食又还给他了,他却只坚持了一天,又开始像从前那样,拖拖拉拉,求助者很担心儿子的前程,一想到儿子的事情就头痛,前来咨询。
咨询师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的儿子是家里的独生子,在家里很受宠爱,无论要求什么,爷爷奶奶都答应,父母工作很忙,很少在家里陪伴儿子,偶尔帮他指点功课,总是找出孩子一堆的不是,妈妈有吃零食的习惯,总是一边吃零食一边工作。
该求助者认为小孩子学习不好会耽误孩子的前程。这属于()
A.糟糕至极 B.以偏概全
C.绝对化要求 D.过分概括化


答案:A
解析:
小孩学习不好只能代表孩子在语言表达和计箅方面稍差于别人,而求助者却将推论到非常可怕的境地,甚至都要影响到孩子的前程了,这是一种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

第3题:

某咨询机构的儿童社会工作者接待了一对夫妻,他们由于批评儿子的言辞激烈而伤害了儿子的自尊,导致儿子离家出走。这时夫妻在找到儿子后互相埋怨,带着复杂的心情前来寻求机构的帮助。针对这种情况,儿童社会工作者分别对父母和孩子进行辅导,鼓励他们彼此加强沟通,这个家庭的亲子关系开始转好。这是( ),它对儿童生活的基本状况做必要的改善,但仍有部分保留。

A.支持性服务

B.矫治性服务

C. 保护性服务

D.补充性服务

E.替代性服务


正确答案:D

补充性服务是对儿童生活的基本状况做必要的改善,但仍有部分保留。这类服务适用于一些父母角色执行不当,严重伤害亲子关系,但通过辅助有可能恢复功能的家庭。选项D为正确答案。

第4题:

求助者:男,38岁
求助者的儿子学习成绩一直不好,父母为此很着急,给他报了一些补习班,可是他总是只能坚持四五天,在家傲作业时,一会去吃些零食,一会又看会动画片,一会又逗逗家里的小猫咪,为此,爸爸曾经把他所有的零食都给拿走了,可是他又哭又闹,还说以后要好好做作业,父母看着心疼,就把零食又还给他了,他却只坚持了一天,又开始像从前那样,拖拖拉拉,求助者很担心儿子的前程,一想到儿子的事情就头痛,前来咨询。
咨询师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的儿子是家里的独生子,在家里很受宠爱,无论要求什么,爷爷奶奶都答应,父母工作很忙,很少在家里陪伴儿子,偶尔帮他指点功课,总是找出孩子一堆的不是,妈妈有吃零食的习惯,总是一边吃零食一边工作。
对于该求助者的儿子,我们可以给予哪里合理的建议?()
A.使用行为疗法中的其他方法
B.多抽出一些时间和儿子进行沟通和陪伴
C.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学习榜样
D.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


答案:A,B,C,D
解析:
【分析说明】
本案例主要考察阳性强化疗法。
ABCD

第5题:

求助者:男,38岁
求助者的儿子学习成绩一直不好,父母为此很着急,给他报了一些补习班,可是他总是只能坚持四五天,在家傲作业时,一会去吃些零食,一会又看会动画片,一会又逗逗家里的小猫咪,为此,爸爸曾经把他所有的零食都给拿走了,可是他又哭又闹,还说以后要好好做作业,父母看着心疼,就把零食又还给他了,他却只坚持了一天,又开始像从前那样,拖拖拉拉,求助者很担心儿子的前程,一想到儿子的事情就头痛,前来咨询。
咨询师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的儿子是家里的独生子,在家里很受宠爱,无论要求什么,爷爷奶奶都答应,父母工作很忙,很少在家里陪伴儿子,偶尔帮他指点功课,总是找出孩子一堆的不是,妈妈有吃零食的习惯,总是一边吃零食一边工作。
该求助者拿掉孩子的零食试图改变孩子的行为。这属于阳性强化法中的()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法 D.惩罚法


答案:D
解析:
该父母的做法为撤销个体还在享用的正性强化物.属于惩罚法,负强化是指撤销惩罚物。

第6题:

求助者:一对夫妇,均是公务员,为儿子前来咨询。
案例介绍:儿子15岁,初中三年级学生,从小比较听话,遵守纪律,聪明,平时的学习成绩优秀。但上初三后迷上网络游戏,经常偷偷地到网吧玩游戏。孩子也明明知道面临中考,应该好好地学习,曾多次发誓再不玩游戏了,但仍抵挡不住游戏的诱惑。为此心情不好,烦躁,爱发脾气,晚上多梦,看不进去书,自称记不住,学习成绩明显地下降。夫妇两人对此非常着急,采用了各种手段无效,感到力不从心,疲惫不堪,常常失眠。听从他人建议,夫妇两人从单位请假来向咨询师求助,解决儿子的问题。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该夫妇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有所成就,是单位的顶梁柱。对儿子的期望很高,要求很严。他们与孩子的老师有很好的沟通,希望能共同把孩子培养成才。


对于该案例中的父母,心理咨询师的妥当做法包括(  )。查看材料

A.将其作为当前的求助者
B.帮助其促成儿子前来咨询
C.引导其对儿子客观地评价
D.通过咨询解决儿子的问题?

答案:A,B,C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第7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8岁,初中毕业,农民。
案例介绍:求助者两个月前因地震失去了11岁的独生子。儿子从小就听话,尊敬长辈,学习成绩好。求助者不能接受失去儿子的现实。地震前一小时,曾想去学校接儿子,但没去。因此感到自责。儿子的影子经常在脑子里浮现.非常想念儿子并多次梦到儿子后哭醒。求助者现在情绪低落、意志减退、失眠、头痛、头晕、无食欲、胃部不适、全身乏力,感到很孤独,无心做事情,总是不自觉地回忆儿子生前的情景。自己前来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表情淡漠,衣衫不整,头发没有整理。婚后一直与丈夫一起务农,家庭和睦。认为有儿子的家庭才是最幸福的。
对该求助者表达共情时错误的是()。
A.表达共情因人而异
B.共情是最关键的咨询特质
C.共情就是同情求助者
D.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


答案:C
解析:
共情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它被人本主义心理咨询家认为是影响咨询过程和效果的最关键的咨询特质。正确理解和使用共情,应当理解以下几点:①咨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考框架;②咨询师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③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④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⑤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⑥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共情远不是同情,咨询师的共情是指体验求助者的内心“如同”体验自己的内心,但永远不要变成“就是”,这是共情的真谛。

第8题:

根据材料回答 129~135 题:

赵某抱着6个月大的婴儿到儿童保健门诊体检,想了解孩子的营养状况,以观察6个月来混合喂养对该婴儿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请回答如下问题。

第 129 题 如果你是公共营养师,需要做( )工作。


正确答案:ABCD
应进行膳食喂养询问,体格测量,了解营养状况。

第9题:

求助者:男,38岁
求助者的儿子学习成绩一直不好,父母为此很着急,给他报了一些补习班,可是他总是只能坚持四五天,在家傲作业时,一会去吃些零食,一会又看会动画片,一会又逗逗家里的小猫咪,为此,爸爸曾经把他所有的零食都给拿走了,可是他又哭又闹,还说以后要好好做作业,父母看着心疼,就把零食又还给他了,他却只坚持了一天,又开始像从前那样,拖拖拉拉,求助者很担心儿子的前程,一想到儿子的事情就头痛,前来咨询。
咨询师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的儿子是家里的独生子,在家里很受宠爱,无论要求什么,爷爷奶奶都答应,父母工作很忙,很少在家里陪伴儿子,偶尔帮他指点功课,总是找出孩子一堆的不是,妈妈有吃零食的习惯,总是一边吃零食一边工作。
该案例的咨询对象是()
A.求助者 B.求助者儿子
C.求助者妻子 D.求助者的爸爸妈妈


答案:A
解析:
【分析说明】
本案例主要考察阳性强化疗法。
A

第10题:

孙先生,45岁,公司职员。孙先生的儿子小明今年15岁,家庭条件中等。初二升初三时成绩还算可以,初三以后由于不能适应紧张的学习生活,成绩下降比较快。于是孙先生请了一个家教,但是小明对于请家教这个问题一直都非常反对,认为没有必要请家教。在这个问题上矛盾逐渐升级,有一次孙先生打了小明,小明离家出走。孙先生觉得这样不太好,希望自己能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所改进,所以前来咨询。 这个案例中孙先生表现出了()的特点。

  • A、关系定向沟通
  • B、观念定向沟通
  • C、尊重孩子
  • D、积极性教养态度

正确答案:A,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