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设滑坡体变形监测点时,()

题目

布设滑坡体变形监测点时,()

  • A、坡体上的永久性建筑物上不需布点
  • B、坡体外相对稳定的地方不需布点
  • C、主要滑动方向上应该布点
  • D、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分开布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对滑坡体外部变形监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管滑坡体上有无永久性建筑物,都采用相同的监测精度

B.按主要滑动方向确定测线和布设测点

C.高滑坡体上的测点尽量采用固定标志,做到无人立标

D.裂缝测点布设在裂缝两侧


正确答案:A

第2题:

一般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时,对变形测量所布设网点可以分为()。

A、基准点
B、基点
C、备用点
D、工作基点
E、变形观测点

答案:A,D,E
解析:
变形监测网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变形观测点。

第3题:

对于近坝岸坡变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部水平位移采用测斜仪来监测,其测斜管应穿过潜在滑动面

B.多点位移计主要监测边坡张拉变形宜埋设在倾倒变形体或滑坡体后缘

C.表面裂缝监测点,应布设在裂缝或可能破裂面的两侧

D.表面变形可采用地形微变远程监测雷达系统进行监测


答案:BCD

第4题:

布设滑坡变形监测点时,()。


正确答案:主要滑动方向上应该布点

第5题:


滑坡变形监测


1)滑坡体介绍


××滑坡体位于长江左岸,前缘高程139m,后缘高程400m,滑坡面积约30万m2 。 1 9 5 4年该滑坡临江地带200m高程以下部分曾崩滑入江,之后每遇特大暴雨即有崩滑迹象。 200 2年以来,滑体300~400m高程地段出现多条横向裂缝,最长约100m,40余户农户被迫于2003年7月搬出。


2)滑坡GPS监测网布设


GPS监测网由基准网和变形网构成。首级网为监测系统的基准网,二级网由滑坡监测点组成。在基准网控制下,比较滑坡监测点各期观测量与首期观测值的坐标差值,即可判断滑坡稳定性。


滑坡监测点根据滑坡体特点来选择,这些点要能反映滑坡体整体变形方向和变形量,又要能反映滑坡体范围变形速率。同时,每个点还要考虑接收卫星信号情况,测点上空不要有大面积遮挡物。为此,根据对现场条件的野外勘察,按照布网原则布设了如图3-3所示的GPS变形监测网。其中,ZG101~ZG102为布设在该滑坡体以外稳定基岩上的基准点,ZG201~ZG206为布设在本滑坡体外上的6个监测点。各点之间的平均距离为280. 3m,最长距离为558. 562m,最短距离为46. 285m。基准点和监测点上都埋设了观测墩,并配有强制对中装置。



3)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


在对该滑坡进行监测过程中,分别在2008年9月和2008年1 1月对其进行了两期监测。


外业观测的仪器:基准点用2台双频GPS接收机,监测点用6台单频GPS接收机。观测方法:采用静态相对定位的方法进行野外数据采集,数据采样率为15s。观测时,基准点上观测3个时段,每时段4h;监测点上连续观测2h。


观测完毕后,利用随机软件进行解算。数据的解算包括闭合环的检验和GPS网平差等。


本监测网两期观测数据经约束平差后的各项精度指标都能达到预期目标,在精度、可靠性和置信度三个方面均达到了预期的设计要求。


4)监测结果分析


得到滑坡监测点两期观测坐标后,可得到该滑坡两期变形信息,统计结果如表3-4所示。


从表3-4中数据可以看出:该滑坡的6个监测点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形,其中变形最大的位移点为ZG202(dx=-18mm,dy= 7mm)。同时,由图3-4可以看出该滑坡6个监测点的变形方向基本一致(与长江水流方向垂直),有向南滑动的趋势。



5)问题


(1)变形监测有哪些方法?


(2)简述滑坡监测变形观测点位的布设规定。


(3)变形观测资料分析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4)出现何种异常情况应即刻通知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有关管理部门?




答案:
解析:

滑坡变形监测


(1)变形监测有哪些方法?


①常规的大地测量方法:精密高程测量、精密距离测量、角度测量等;


②专门测量手段和技术:液体静力水准、准直测量、应变测量、倾斜测量等;


③空间测量技术:GPS测量、InSAR技术;


④摄影测量技术;


⑤激光三维扫描技术。


(2)简述滑坡监测变形观测点位的布设规定。


①对已明确主滑方向和滑动范围的滑坡,监测网可布设成十字形和方格形,其纵向应沿主滑方向,横向应垂直于主滑方向;对主滑方向和滑动范围不明确的滑坡,监测网宜布设成放射形。


②点位应选在地质、地貌的特征点上。


③单个滑坡体的变形观测点不宜少于3点。


④地表变形观测点,宜采用有强制对中装置的墩标,困难地段也应设立固定照准标志。


(3)变形观测资料分析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①作图分析,即将观测资料绘制成各种曲线;


②统计分析,即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计算各种观测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③对比分析,不同环境下的数据对比与分析;


④建模分析,常用的数学模型有统计模型、确定性模型、混合模型。


(4)出现何种异常情况应即刻通知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有关管理部门?


每期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处理观测数据。当数据处理结果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即刻通知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有关管理部门采取相应措施:


①变形量达到预警值或接近允许值;


②变形量出现异常变化;


③建(构)筑物的裂缝或地表的裂缝快速扩大。



第6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声环境现状监测布点,说法正确的有()。

A:厂界布设监测点
B:覆盖整个评价范围
C:代表性敏感点布设监测点
D:必要时距离现有声源不同距离处布设监测点

答案:A,B,C,D
解析:
布点应覆盖整个评价范围,包括厂界(或场界、边界)和敏感目标。当敏感目标高于(含)三层建筑时,还应选取有代表性的不同楼层设置测点。当声源为固定声源时,为满足预测需要,也可在距离现有声源不同距离处设衰减测点。

第7题:

采用摄影测量方法进行建筑物变形监测,像控点应布设在监测体的四周;当监测体的景深较大时,应在景深范围内均匀布设。像控点的点位精度不宜低于监测体监测精度的()。

A、1/5
B、1/4
C、1/3
D、1/2

答案:C
解析:

第8题:

布设滑坡的外部变形监测点时,滑坡范围外较为稳定的部位不需要布设监测点。 (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9题:

简述桥梁变形监测点位布设应符合哪些规定。


正确答案:变形监测网一般由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观测点组成,其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小于3个稳定可靠的基准点,且基准点间距不宜大于400米,基准点到桥址中线的距离宜为100-200米,基准点应建立或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宜选用CPICPII控制点以及线路水准基点。
2)当基准点的间距大于400米时,宜在基准网的基础上加安设置工作基点,工作基点到桥址中线的距离宜为50-100米,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
3)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变形体上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并与建筑物稳固地连接在一起,为满足桥梁变形观测的需要,应在梁体及每个桥梁承台及墩身上设置观测标,观测标埋设要符合以下原则:
(1)桥台观测标应设置在台顶,测点数量不少于4处,分别设在台帽两侧及背墙两侧。
(2)墩身观测标埋设,当墩高>14米时,需要埋设两个墩身观测标,小于14米时,埋设一个墩身观测标。墩身观测标一般设置在墩底部高出地面或常水位0.5米左右位置,当墩身较矮,梁底距离地面盗窃较低不便于立尺观测时,观测标可设置在墩相似埋标位置的顶帽上。

第10题:

变形监测点()

  • A、应远离变形区布设
  • B、应离开变形体布设
  • C、应结合变形体布设
  • D、可任意布设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