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条形基础断面1000×800mm,垫层宽度1.20m,长度85

题目

某条形基础断面1000×800mm,垫层宽度1.20m,长度85m,开挖深度1.20m,两侧各留工作面300mm,不放坡,则基槽开挖工程量应为()m3

  • A、112.20
  • B、183.60
  • C、122.40
  • D、142.80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水利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1),土方开挖按招标设计图示轮廓尺寸计算的有效自然方体积计量,判断属于柱坑、沟槽、渠道或一般土方开挖,其中沟槽土方开挖适用范围为( )

A.上口宽大于4m的矩形断面或边坡陡于1:0.5的梯形断面,长度大于宽度3倍的长条形
B.上口宽小于等于8m的矩形断面或边坡陡于1:0.5的梯形断面,长度大于宽度3倍的长条形
C.上口宽小于等于4m的矩形断面或边坡陡于1:0.5的梯形断面,长度大于宽度2倍的长条形
D.上口宽大于4m的矩形断面或边坡陡于1:0.5的梯形断面,长度大于宽度4倍的长条形

答案:B
解析:
沟槽土方开挖是指上口宽小于或等于8m的矩形断面或边坡陡于1: 0.5的梯形断面,长度大于宽度 3倍的长条形的土方工程 , 如截水墙、齿墙等各类墙基和电缆沟等 。

第2题:

关于钢筋混凝土基础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底宽不宜大于600mm
B:锥形基础断面最薄处高度不小于200mm
C:通常宜在基础下面设300mm左右厚的素混凝土垫层
D:阶梯形基础断面每踏步高120mm左右

答案:B
解析:
2019版教材P38
钢筋混凝土基础断面可做成锥形,最薄处高度不小于200mm;也可做成阶梯形,每踏步高300~500mm。通常情况下,钢筋海凝土基础下面设有素混凝土垫层,厚度100mm左右;无垫层时,钢筋保护层不宜小于70mm,以保护受力钢筋不受锈蚀。

第3题:

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基础施工所需工作面宽度正确的有( )。

A、砖基础,200mm

B、浆砌毛石,200mm

C、混凝土基础垫层支模板, 300mm

D、混凝土基础支模板, 300mm

E、基础垂直面做防水层, 800mm(防水层面)


正确答案:ACDE

第4题:

某宿舍楼采用墙下C15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顶面的墙体宽度0.38m,基底平均压力为250kPa,基础底面宽度为1.5m,基础的最小高度应符合下列哪个选项的要求?
(A) 0. 70m (B) 1.00m
(C) 1.20m (D) 1.40m


答案:A
解析:

第5题:

(2011年)关于钢筋混凝土基础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底宽不宜大于600mm
B.锥形基础断面最薄处高度不小于200mm
C.通常宜在基础下面设300mm左右厚的素混凝土垫层
D.阶梯形基础断面每踏步高120mm左右

答案:B
解析:
选项A、B钢筋混凝土基础断面可做成锥形, 最薄处高度不小于200mm;也可做成阶梯形,选项C钢筋海凝土基础下面设有素混凝土垫层,厚度100mm左右;选项D,钢筋混凝土基础断面也可做成阶梯形,每踏步高300~500mm。

第6题:

条形图是用宽度相同的条形的高度或长度来表示数据多少。( )


答案:对
解析:

第7题:

某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底宽800mm,混凝土垫层宽1000mm,厚200mm,施工时无需支设模板,二类土质,室外地坪标高为-0.3m,基础底面标高为-1.3m,基础总长为200m。该基础人工挖土工程量为( )m3。 
A、260  
B、300
C、336  
D、384


答案:D
解析:
【答案解析】 人工挖土工程量即计算沟槽的体积,需要确定长和断面面积。长度按照基础总长计算,即200m。高度为基底至室外地坪标高的差值,即1000mm;(1+0.5×2)×1.2×200=384m3。参见教材P275。
【该题针对“房屋建筑工程量计算”知识点进行考核】

第8题:

下图为某房屋基础及断面图,请依据图示尺寸求出:

1.基础断面面积。

2.砖基础工程量。

3.混凝土垫层工程量。


正确答案:1.基础断面面积=标准增基厚度×(基础深度+大放脚折加高度) =0.24m×[0.00-(-1.5)+0.656]m=0.517m2 (0.656系放脚层为4层的大放脚折加高度依教材《砖墙基大放脚折加高度及增加面积表》查得) 2.墙长=(17.5×2+7×2+7-0.24)m=55.76m 基础砖砌工程量=0.517m2×55.76m=28.8m3 3.混凝土垫层工程量=垫层断面×垫层长 =0.815m×0.2m×(17.5×2+7×2+7-0.815)m=9m3
1.基础断面面积=标准增基厚度×(基础深度+大放脚折加高度) =0.24m×[0.00-(-1.5)+0.656]m=0.517m2 (0.656系放脚层为4层的大放脚折加高度,依教材《砖墙基大放脚折加高度及增加面积表》查得) 2.墙长=(17.5×2+7×2+7-0.24)m=55.76m 基础砖砌工程量=0.517m2×55.76m=28.8m3 3.混凝土垫层工程量=垫层断面×垫层长 =0.815m×0.2m×(17.5×2+7×2+7-0.815)m=9m3

第9题:

软土地基上的某建筑物,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宽度2m,拟采用换填垫层进行地基处理,换填垫层厚度1.5m。问影响该地基承载力及变形性能的因素有哪些?(  )

A、换填垫层材料的性质
B、换填垫层的压实系数
C、换填垫层下软土的力学性质
D、换填垫层的质量检测方法

答案:A,B,C
解析:
当地基表层存在不厚的软弱土层且不能满足使用需要时,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其挖除,另外填筑易于压实的材料。或者如果软弱土层较厚而全部挖除不合理时,可将其部分挖除,铺设密实的垫层材料,但必须进行换填层以下土层的承载力及变形验算,以上这种挖除回填统称为换填法。
用换填垫层进行地基处理,影响地基承载力及变形性能的因素有换填垫层材料的性质、换填垫层的压实系数和换填垫层下软土的力学性质;换填垫层的质量检测方法不会影响地基的承载力及变形性能。

第10题:

某条形基础上荷载标准值Fk=160kN/m,基础布置和地基上层断面如图5-7所示,基础的埋置深度d = 1.60m,采用振冲砂石桩置换法处理淤泥质粉质黏土。砂石桩长7.0m(设计地面下8. 2m),直径d=800mm,间距s=2.0m,等边三角形排列。

(4)求此条形基础的宽度最接近于( )m。
A. 1.8 B. 2.5 C. 3.6 D. 4.5


答案:A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