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无物”的观点是由()提出来的

题目

“心外无物”的观点是由()提出来的

  • A、朱熹
  • B、陆九渊
  • C、王充
  • D、王守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心外无物”的观点是由()提出来的

  • A、朱熹
  • B、陆九渊
  • C、王充
  • D、王守仁

正确答案:D

第2题:

心外无物


正确答案:“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为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思想,意为要了解宇宙的奥秘,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只须返视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王守仁的心外无物是说,心与物同体,物不能离开心而存在,心也不能离开物存在。从一方面说,灵明的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从另一方面说,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王守仁的心外无物的思想把心学唯心论发展到极端,为他的知行合一学说奠定了宇宙观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第3题:

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理在气中,理随事变

B、理在事先,事随理变

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富贵在天,死生有命


参考答案:C

第4题:

单选题
以下哪一个不是王守仁观点()
A

心内无物

B

心外无理

C

向内用心

D

不加外求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如何理解王守仁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正确答案: 王守仁(公元1472-1528年),明代人。曾筑室故乡阳明洞中,后人称他为阳明先生。他继承了陆九渊的思想,建立了“心学”理论体系。主要著作有《传习录》等。王守仁认为,封建社会道德观念就是人人心中固有的先验的意识,就是心中之理,这心就是一切的根本。于是提出了“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的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一、对“心”的界定
“心”是王守仁哲学的中心范畴,他认为“心”也称“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先验意识。具体说来,它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1)“良知”即天赋的道德观念
他说:“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即他认为良知是心的本质,是先天固有的认识。
(2)“良知”即“天理”,也就是事物的规律
他说:“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是天理。”即良知就是天理,一切事事物物及其规律都包括在良知之中,达到本心的良知,也就达到了对一切真理的认识。
(3)“良知”是天地万物的本体
他说:“良知是造化的精灵。这些精灵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出。”他认为离开天赋的“良知”,就无所谓万物。
二、心外无物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发便是物。”“如意用于事亲,即事亲为一物:意用于治民,即治民为一物:意用于读书,即读书为一物。”
“若草木瓦石无人的良知,不可以为草木瓦石矣。岂惟草木瓦石为然,天地无人的良知亦不可为天地矣。”
一个学生问他:“天地鬼神万物千古见在,何没了我的灵明便俱无了?”他答道:“今看死的人,他这些精灵游散了,他的天地万物尚在何处?”
又有一个学生问他:“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干?”他答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守仁断言“心外无物”,否认客观世界的存在。他认为离开天赋的“良知”,就无所谓万物。他企图从人们认识事物的存在必须通过感觉来论证事物的存在依靠于感觉,他的这个认识和英国主教贝克莱的“存在即被感知”的主观唯心主义命题相类似。
三、心外无理
王守仁继承并发扬了陆九渊“心即理也”的见解,否认心外有理。他认为朱熹的错误就在于把心与理分别为二。他完全否认客观规律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观点。认为“心”(认识主体)有认识作用,能反映客观存在的事物的规律,而绝不能说“心”含有万事万物之理。“夫物理不外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故有孝亲之心,即有孝之理;无孝亲之心,即无孝之理矣。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

第6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 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 C、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 D、存在就是被感知

正确答案:B,C,D

第7题:

以下哪一个不是王守仁观点()

  • A、心内无物
  • B、心外无理
  • C、向内用心
  • D、不加外求

正确答案:A

第8题:

“心外无物”的观点是由()提出来的

A.朱熹

B.陆九渊

C.王充

D.王守仁


参考答案:D

第9题:

单选题
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
A

吾心便是宇宙

B

存在就是被感知

C

心外无物

D

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正确答案: D
解析: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因此答案选D。

第10题:

单选题
下列观点,体现了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新发展的有(  )。
A

天下为主,君为客

B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C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D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正确答案: B
解析:
A项正确,“天下为主,君为客”是明末清初时的思想家黄宗羲提出的观点;B项错误,“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是明朝中期王守仁提出的哲学观点;C项错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是南宋时期的哲学家陆九渊的观点;D项错误,“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是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两兄弟的哲学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