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卞之琳《断章》所表达的哲理观念和人生体验。

题目

简析卞之琳《断章》所表达的哲理观念和人生体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诗歌《断章》的作者是()

  • A、 闻一多
  • B、戴望舒
  • C、卞之琳
  • D、徐志摩

正确答案:C

第2题:

简析冰心散文中为人生的品格。


正确答案: 冰心初登文坛就以女性作家特有的慧心,从自己的人生记忆中找到了自己创作的主题与题材,那就是童心的美妙、母爱的圣洁、自然的神奇与清新。她的散文主要描写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从而构成了她散文“为人生”的特有情趣,那就是“爱化”、“美化”、“童化”人生。

第3题:

简析“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所表达的多重悲伤。


正确答案: 此两句说明作者身世遭遇,抒发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明也。

第4题:

简析《泥土》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正确答案:《泥土》通过“珍珠”与“泥土”的比喻,说明一个人倘若总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孤芳自赏,自视清高,就会坠入个人主义的泥潭,在患得患失的痛苦中无力自拔;如果把自己当作泥土,甘愿为人民大众的事业做出贡献,才会没有痛苦,才能体会到做人的快乐。

第5题:

简析现代派诗人卞之琳的诗作特点。


正确答案: 卞之琳初参加新月诗派活动,写新格律诗。后受法国后期象征诗派影响,转向现代诗派。其特点为内容由“主情”向“主智”转变,克制感情的自我表现,追求思辩美的“非个人化”倾向。他的名诗《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意思是:你看风景,你又成为风景之一部分被别人观赏;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这整个儿又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形象互换于对方的眼里与梦里,表现了主、客之势变异的相对观念。这是诗人从生活的感悟中获得的人生哲理:在宇宙万物和人生历程中,一切都是相对的,都是相互关联、互为依存的。关注哲学命题,是现代主义诗歌的一个主要倾向与特色,在中国现代诗坛上,卞之琳最能鲜明体现这一倾向与特色。艺术上,既受西方现代派诗影响,又承接中国古典诗歌传统与民间传统,重视炼意、炼词,追求诗的“意境”,采用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写诗以口语为主,写进一些历来认为不能人诗的下层社会事物,具有平中出奇的特点。结构经济,材料选取极严,诗行之间意义疏离,使有些诗艰涩难明。

第6题:

简析《俄狄浦斯王》的命运观念。


正确答案: 在这部悲剧中,索福克勒斯通过戏剧冲突集中表现了人与命运的关系。
首先,悲剧表现了一种命运不可知、不可战胜的思想。
其次,在悲剧中,诗人在表现命运不可抗拒性的同时,还表现了对命运不合理性的谴责。
俄狄浦斯聪明、诚实、正直、勇敢,他勇于向不合理的命运挑战,与之抗争。但是,命运却注定这样一个优秀人物成为罪人,他要承担前人的罪过,受到厄运的惩罚,那么,命运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就值得怀疑。

第7题:

简析文研会“为人生”的文学观点。


正确答案: 1.要真实地表现人生,特别是平民阶级的人生。
2.要批评人生。将表现中国国民人生同揭示国民性格中的弱点结合起来。
3.要改造人生。主张文学应该为唤起民众,改造社会尽一份力量。

第8题:

下面作品属于卞之琳的有()

  • A、《尺八》
  • B、《雨同我》
  • C、《印象》
  • D、《断章》

正确答案:A,B,D

第9题:

简析胡适《上山》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正确答案: 胡适的《尝试集》出版于1920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自由体诗《上山》作于1919年。
《上山》塑造了一个“努力望上跑”的登山者形象。作者通过刻画登山者的性格,赞颂了一种进取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具有进步意义。

第10题:

简析田间《给战斗者》这首诗所表达的民族感情和决战意志。


正确答案: 田间,曾以“鼓点诗人”的姿态出现于抗战诗坛。《给战斗者》这首政治抒情长诗,作于1937年底,后收于诗集《给战斗者》。
整首诗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口,坚定、准确地表达了中国人民不甘蒙受屈辱的民族情感,以及坚决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和决心,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全诗自始至终回荡着战斗的激情与时代的精神,在抗战期间发挥了强有力的鼓动和号召作用。因此,闻一多称田间为“时代的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