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卖法律关系制度化,始于()。

题目

典卖法律关系制度化,始于()。

  • A、西周
  • B、唐朝
  • C、宋朝
  • D、元朝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凌迟刑正式制度化始于( ).

A.《唐律》

B.《大清律》

C.《宋刑统》 (⊙o⊙)

D.《大明律》


正确答案:D
D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实现重典治世的方针,使用了许多残酷的死刑,其突出的表现就是凌迟刑的制度化。凌迟刑在宋朝虽然已经出现,但尚不曾规定于《宋刑统》中。到了明朝,凌迟刑正式载入了《大明律》,从而使这一野蛮的刑罚制度化。

第2题:

秋冬行刑的制度化始于( )。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正确答案:C

第3题:

制度化教育阶段始于_____。


正确答案:
近代

第4题:

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始于()。

  • A、春秋
  • B、西汉
  • C、隋朝
  • D、宋朝

正确答案:B

第5题:

到了唐朝,典卖不仅成为普遍的现象,并且被制度化。


正确答案:错误

第6题:

刑讯始于奴隶制社会,盛行于秦汉,魏晋以后逐步规范化和制度化。()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7题:

简述清朝典卖契约制度的发展。


答案:
解析:
清朝典卖契约制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明确典、卖两种契约的区别。凡为典契的,须在典契中注明回赎字样,凡为卖契的,须在卖契中注明永不回赎字样。对于乾隆十八年前的旧有契约,如果契约没有注明是否回赎字样的,30年内可以回赎,或由典权人再向出典人支付一次“找价”,所有权归典权人;30年以上的,尽管没有写明“绝卖”或注明回赎。仍不得再请求找价或回赎。可见,典与卖的重要的区别就是是否允许回赎。此外对于典当契约,无须经过官府加盖官印、缴纳契税和过割赋税。
(2)明确典当回赎权的年限。清律规定,典当契约约定的回赎年限不得超过10年,超过10年的,以买卖契约论,并交纳契税。
(3)明确房屋出典后的风险责任。若出典的房屋失火焚烧,如果出典年限未满,由双方各出价一半合伙建造,典期延长3年,3年后出典人仍以原价回赎。如果出典人无力出资,由典权人出资建造,典期仍延长3年,3年后出典人按原典价的140%回赎。相反,如果典权人无力出资,由出典人出资重建,则典期届满后,出典人按原典价的60%回赎。双方均无力重建的,应将地基出卖,得价的1/3归还出典人。

第8题:

中国古代赎刑的制度化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战国


参考答案:C

第9题:

根据宋朝法律规定,典卖与一般卖的区别有()。

  • A、典卖是活卖,一般卖是绝卖
  • B、典卖可以收赎,一般卖不可以收赎
  • C、典价比卖价低得多
  • D、典价比卖价高得多

正确答案:A,B,C

第10题:

赎刑的制度化始于()

  • A、夏朝
  • B、商朝
  • C、西周时期
  • D、春秋时期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