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易传》和《老子》的道器关系论。

题目

试述《易传》和《老子》的道器关系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道教的名称来源,一则起于古代之神道;二则起于《老子》的道论。


正确答案:正确

第2题:

《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的作者是()。

  • A、詹剑锋
  • B、东方美
  • C、叶海烟
  • D、张默生

正确答案:A

第3题:

本体指天地万物的内在基础,在天地形成之后,作为天地基础的本体并不消失,而继续作为天地万物的内在依据永恒存在着。这是所谓本体。在老子的学说中,道在生成万物之后依然是天地万物的深藏的依据。所以( )。

A.老子的道论是一种现象论

B.老子的道论是一种本体论

C.老子的学说是唯物主义的

D.老子的学说是形而上学的


正确答案:B
B    【解析】从陈述中可以明显看出,老子学说中的“道”完全符合本体论中的“本体”的特征。故可得出结论:老子的“道”论是本体论。

第4题:

何晏注《老子》始成,见到谁的注解,自叹不如,“遂以所注为《道》、《德》二论”()


正确答案:王弼

第5题:

简述老子与庄子道论的异同


正确答案: 老子首先从抽象的哲学意义把“道”规定为万物的本体。庄子继承发挥老子思想,以“道”为宇宙的本体。“道”的特征在于自自然然,毫不造作。所以它在一切之上又在一切之中,这正是人所应该崇拜学习的。一切事物都是生死始终的,都局限在一定具体的时空范围内。只有这个“道”是超越这一切的。它无始终,无生死,无喜怒,无爱恶。它表现为万物的自生自化,它自身也就在这万物之中。这一点双方一致。;老子讲“反者,道之动”,“无为”,庄子的“道”论,即庄子的本体论哲学。庄子讲的“道”并不是自然本体,而是人的本体。他把人作为本体提到宇宙高度来论说,也就是说,它提出的是人的本体存在与宇宙自然存在的同一性。在庄子看来,这个人的本体存在,由于摆脱了一切“物役”从而获得了绝对自由,所以它是无限的。庄子要求人必须仿效自然事物,既无知识又无愿欲、任凭那无目的而又合规律的客观过程运行,庄子认为这样才合乎“道”。表面上庄老并称,老子讲权术、重理智,确乎不动情感;庄子则道是无情却有情,外表上讲了许多超冷酷的话,实际上却深深地透露出对人生、生命、感情的眷恋和爱护。这正是庄子的特色之一,他似乎看透了人生和生死,但终于并没有舍弃和否定它。

第6题:

老子对现实社会的不平等进行激烈的抨击,其出发点是()

  • A、“君论”
  • B、“民论”
  • C、“天论”
  • D、“道论”

正确答案:D

第7题:

老子的道论是人生修养的()。

  • A、形而上
  • B、性善论
  • C、境界论
  • D、本体论

正确答案:C

第8题:

试述历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的关系,并解释本体论决定方法论和认识论的原理。


参考答案:

历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共同构成了历史学的理论体系。这三个部分互相联系,构成一个整体,其中以社会历史观为核心的史学本体论在整个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研究者持有什么样的本体论,就会相应持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历史学本体论直接主导着方法论。我们这里说的方法论,不是指史料考证或统计分析之类的纯粹技术性的方法,而是指研究者选择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特别是选择导向性方法的原则。
历史学本体论直接主导着方法论。我们这里说的方法论,不是指史料考证或统计分析之类的纯粹技术性的方法,而是指研究者选择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特别是选择导向性方法的原则。如哲学上讲人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指出人们的世界观决定着人们观察世界的指导原则或思维方式;同样,人们的社会历史观决定着人们观察社会历史现象的指导原则或思维方式。也就是说,社会历史观直接转化为研究历史的指导原则。我们常说,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或者说,唯物史观不是教条,而是研究历史的指南,都是说的同一个意思。
历史学的本体论还直接主导着史学认识论。这是因为史学认识论像一般哲学认识论一样,首先需要回答“认识的产生、发展、演变是否来源于生活实践以及是否有规律?”的问题。你如果相信“生活决定意识”是真理,你就会对上述问题做出肯定的回答,否则就会做出否定的回答。史学认识论面临的另一个根本性问题就是历史研究是否能揭示科学真理,或者,用什么标准来检验历史研究的结论是不是科学真理。你如果在本体论上相信历史现象和过程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有其客观规律的,你在史学认识论上就会认为历史研究能够揭示科学真理,而且历史研究的结论——涉及历史现象和过程中的因果关系的结论,而不是单项史料或史事的真伪是非的考证性结论——是不是科学真理,也能以历史和现实中呈现出来的类似的因果关系的事实来加以对照和检验。相反,你如果在本体论上根本不相信历史现象和过程具有客观真实性,更不相信客观上存在着历史发展规律,你在史学认识论上就必然会认为历史研究不可能揭示科学真理,更不可能承认有检验历史研究结论的是非标准。


第9题:

道教究竟是张道凌创的?还是“老子”创的?道教的教义与老子的“道”有什么关系?


正确答案:道教发源于中国,始于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固有的宗教。道教早在张陵天师之前就已经存在。例如方仙道、黄老道、太平道等等。早期的道士称为方士或者羽士。只是现代历史上以张陵为“道教”正式成立的标志人物。道教以道祖老子的《道德经》为根本经典。道教的核心教理教义基本上皆是由此而出。尊奉“道”为最高信仰,道是凌驾于所有尊神之上的。但由于“道”一气而化三清,玉清、上清、太清代表了道教宇宙生成的三个时期即混元、洪元、太初,是道教宇宙生成论的具体体现,所以三清至尊直接代表着道,是代表道这一本体的不同方面,因此又常说三清即是“道”。以后便衍生了天地三界等道教神明,是诸神的根本。

第10题:

试述影响对外贸易传导作用大小的因素。


正确答案:传导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
(1)该国进出口额在世界进出口中的比重以及该国对某些世界性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占这些商品的总供求量的比重。
(2)该国的贸易依存度。即该国国民经济中与世界市场有直接联系的部门所占的比重。同时,还要看该国对各种世界性商品的供求情况;即这些产品的进出口量、国内的生产和消费量,以及在该国经济中的重要性和近期的变动趋势。
(3)各国政府所采取的利用世界市场以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或防止国内经济遭受世界市场冲击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