菇房入口处设有洗手消毒处,生产人员进入菇房前应按规定的程序:“洗

题目

菇房入口处设有洗手消毒处,生产人员进入菇房前应按规定的程序:“洗手-消毒,含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秒-清水冲洗—擦干”进行洗手消毒。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香菇品质最好的是().

  • A、菇丁
  • B、厚菇
  • C、薄菇
  • D、花菇

正确答案:D

第2题:

可以采用平菇的栽培技术来栽培榆黄菇,但榆黄菇出菇温度略高。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除( )外,其余都是鲜菇需要的原因。

A.鲜菇含有草酸,可破坏草酸

B.鲜菇带有细菌,可防止变质

C.鲜菇带有异味,可消除

D.鲜菇会继续生长,可使其生长停止,保持鲜菇的质量


正确答案:B


第4题: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规定,新生儿病房(室)入口处不应设置洗手设施和更衣室,工作人员入室前不用严格洗手、消毒、更衣。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平菇子实体的“瘤盖”主要是由于()引起的。

  • A、光照强度太大
  • B、温度太低
  • C、菇房通气不良
  • D、空气相对湿度太低

正确答案:B

第6题:

用作料头时料菇经刀工处理后,可加工成()等三种形状。

  • A、菇件、菇粒、菇丝
  • B、菇丁、菇件、菇丝
  • C、菇粒、菇丝、菇茸
  • D、菇丝、菇件、菇米

正确答案:A

第7题:

平菇出菇时可以直接向菇体表面喷水以保持湿度。


正确答案:错误

第8题:

试述普通食用菌(如平菇、香菇)菌种生产到栽培出菇的主要流程及生产管理中应注意的事项?


正确答案: (一)、母种的制作,接种培养;菌种的选择:在出菇场要选择肉厚肥大、鲜嫩,出菇早、菇形整齐、菌柄短且无病害的做种。在超净工作台上,把种菇纵撕开,然后用灭菌的解剖剪切取菌盖笔菌柄交界处,长宽约0.3~0.5厘米的菌肉组织块,转移到配制好的斜面培养基上,置24℃恒温箱中培养。由于本实验所需的菌种量少,生产的母种可直接用于栽培实验。
(二)、栽培培养基的制作其制作过程是:拌料(含水量60%左右);装瓶2/3;压实;打洞;洗瓶;用防水纸包扎瓶口;灭菌。培养基配方:略。称量和拌料:按配方称取各成分(其中玉米和稻谷事先经充分浸泡),加水,充分拌匀,静止20—30min后,测含水量(需达60%)。装瓶:将配制好的培养料装入培养瓶中(四周紧,中间松),在中心挖一小洞,以利接种。洗瓶,用防水纸包扎:用清洁湿布把装好料的瓶子的四周及瓶口擦洗干净(以免杂菌污染),用防水纸将瓶口扎好。灭菌:装瓶后应立即灭菌,不能隔日。高压灭菌锅灭菌温度121℃,维持2h。灭菌时间到后自动降压,放气后,利用余热,再闷蒸1h。
(三)接种:采用点接方法用接种铲将制备好的菌种连同部分培养基一起接入灭菌的栽培培养基中。接种与制种一样,必须在超净工作台上和酒精灯旁进行,避免杂菌污染。
(四)、发菌与出菇管理;发菌: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置在潮湿、阴暗的环境,环境的稳定最好能保持在24℃左右,培养20-30天,等菌丝长满瓶。出菇管理:解开瓶口→披膜→通风保湿催蕾→掀膜通风→采收→搔菌灌水→保温保湿催蕾。管理方法同前,直至收获几茬菇。出菇期间注意一定的光照。

第9题:

在我国目前可以人工栽培,并进行规模生产的主要品种有:()、()、()、黑木耳、毛木耳、银耳、草菇、金针菇、凤尾菇、猴头、鸡腿菇、滑菇、姬松茸、灰树花、阿魏菇、竹荪、茶薪菇、榆黄蘑等几十种。


正确答案:香菇;平菇;蘑菇

第10题:

生产车间进口处()设施配备齐全,保持完好,使用正常。必要时还应设有工作鞋(靴)消毒池

  • A、更衣
  • B、洗手
  • C、消毒
  • D、更衣、洗手、消毒等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