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土壤肥料学》2026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91)

土壤中何种物质的吸附作用最强( )。

A.土壤中的胶体颗粒

B.土壤矿物质胶体

C.土壤中的沙砾

D.土壤中的有机物残体

E.土壤中的腐殖质


正确答案:E
此题暂无解析


土壤有机质中的主要成分是()

A.胡敏酸

B.植物残体

C.半分解的植物残体

D.腐殖酸


正确答案:D


冬小麦吸收磷素最多的时期为()

A.乳熟期

B.开花期

C.苗期

D.返青期


正确答案:B


麦蚜在田间种群数量达到高峰的时期是( )。

A.秋苗期

B.乳熟期

C.返青期

D.抽穗期


正确答案:B


光周期现象在植物的()最为敏感。

  • A、出苗期
  • B、花芽形成期
  • C、越冬期
  • D、返青期

正确答案:B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土壤肥料学2026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91)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土壤肥料学2026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91)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土壤胶体是( )。 A一种矿物 B很小的土壤颗粒 C土壤中的一种物质 D原生矿物 2棉花缺硼时“蕾而不花”,其原因是硼影响( )。 A. 糖向花器的运输 B花器的受精 C细胞壁的形成 D糖的合成 3土壤有机胶体和无机胶体带有的电荷不会来源于( )。 A黏土矿物的同晶替代 B黏土矿物晶体的断键 C胶体上某些官能团的解离 D渗入土壤的雨水携带 4.水稻、小麦等禾谷类作物返青慢,形成“僵苗”是由于缺乏( )。 A钾 B镁 C锌 D磷 5冬小麦吸收磷素最多的时期为( )。 A苗期 B返青期 C乳熟期 D开花期 6土壤有机质中的主要成分是( )。 A腐殖酸 B胡敏酸 C植物残体 D半分解的植物残体 7. 作物吸收的氮素如果超过其代谢消耗,则以( )形式存于体内。 A. 硝酸盐 B铵 C两种酰胺 D核酸 8中低产田指的是( )。 A作物产量比较低的田 B作物平均产量比较低的田 C作物平均产量相对比较低的田 D作物产量相对比较低的田 9以下( )不属于微生物肥料的组成。 A有机载体 B有益微生物 C土壤 D无机化肥 10叶片也能够吸收养分,并且利用率很高,所以为了获得高产和高效,应该( )。 A以施用叶面肥为主 B适时喷施叶面肥 c减少土壤施肥 D提高叶面积系数 11以下属于热性肥料的是( )。 A猪粪 B牛粪 C马粪 D三种都是 12许多作物缺锌时生长缓慢,植株矮小,是因为锌影响( )。 A. 生长素的合成 B一些酶的合成 C核酸的合成 D蛋白质的合成 13土壤的基本物质不包括( )。 A矿物质 B有机质 C水分 D植物根系 14棉花缺硼时“蕾而不花”,其原因是硼影响( )。 A糖向花器的运输 B花器的受精 C细胞壁的形成 D糖的合成 15.大多数作物缺磷的症状不太明显,主要是由于( )。 A磷在作物体内移动性比较大,再利用率高 B根系吸收磷比较困难 C土壤中磷的浓度比较低 D吸收氮素过多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6良好的团粒结构体一般应具有三个方面的性质,具有一定的大小、具有多级孔隙和一定的稳定性。 17. 由根系表面进入细胞质膜内有两条途径被动吸收和主动吸收。 18.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物质、生物、水分和空气等5种物质组成。 19土壤生物包括微生物、原生动物、大型动物和藻类植物。 20土壤养分供给的强度指标是速效养分的含量,土壤养分供给的容量指标是缓效养分的含量。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21土壤: 是覆盖于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多孔的物质,它具有肥力,在自然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生产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22土壤容重: 是指单位容积原状土壤的质量,单位是g/cm3。 23. 养分归还原理: 土壤中的养分储量是有限的,随着作物每次收获,从土壤中带走大量养分,通过轮作换茬不能完全补充,必须向土壤归还作物所带走的养分,即施肥,否则土壤肥力将下降。 24土壤肥力: 指土壤能够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产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25土壤退化: 由于不合理的利用土壤,导致养分不平衡,有害物质累积,表层土壤流失,肥力下降,作物产量降低,最严重的导致土壤沙漠化、次生盐碱化等。 四、问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26请简述土壤具有缓冲能力的原因。 答:一是由于土壤溶液中含有碳酸、硅酸、磷酸、腐殖酸、有机酸等弱酸及其盐类(2分);二是由于土壤胶体上离子的吸附与交换作用:土壤胶体上吸附的盐基离子能够通过交换作用被解吸,从而对进入土壤中的酸性离子起中和作用,而胶体上吸附的H+和Al3+离子又对碱性物质起缓冲作用(3分)。 27. 请简述中低产田的改良途径。 答:一是统筹规划、综合治理;(1分)二是加强农田基本建设;(1分)三是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1分)四是培肥土壤、提高土壤肥力,(1分)五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1分)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28. 请说明我国农业水资源状况及水资源匮乏的特点。 答:我国人均占有水量只是世界平均值的1/4,每亩占有水量为世界的3/4,约有一半以上的旱地得不到灌溉,是世界13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3分)我国水资源短缺可分为4种类型:资源型缺水;水质不良性缺水;设施性缺水;工程性缺水。(2分)我国农业水资源匮缺有以下几个特点:水资源区域分布与经济发展格局很不匹配;(1分)占国土面积69%的山区、丘陵地区,水源工程建设难度大,缺水严重(1分);降雨集中,年际之间变化大,可利用水量少,旱涝灾害频繁;(1分)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经很高,接近世界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三倍,很难进一步提高利用率;(1分)水质差、水污染严重。(1分) 29. 请论述创造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的措施。 答:第一,精耕细作,增施有机肥料,均能够使表层土壤松散,促进形成团粒结构;(2分)第二,合理的轮作倒茬、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粮食作物与绿肥轮作、水旱轮作等;(2分)第三,合理灌溉、适时耕耘,充分发挥干湿交替与冻融交替的作用,有利于形成大量水不稳定性的团粒,调节土壤结构性;(2分)第四,施用石灰及石膏,不仅能降低土壤的酸碱度,而且还有利于土壤团聚体的形成; (2分)第五,土壤结构改良剂作为土壤团聚体的胶结物质,可以有效改良土壤结构。(2分)

小麦对磷吸收最多的时期是()。

  • A、出苗期
  • B、分蘖期
  • C、拔节期
  • D、孕穗到成熟期

正确答案:D


土壤有效磷是指土壤中对植物有效或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磷,采用化学提取剂测定土壤有效磷时只能提取其中很少一部分,也称之为土壤速效磷,是指土壤有效磷中()的部分。

  • A、被土壤胶体吸附
  • B、溶解于水
  • C、游离于土壤溶液中
  • D、更易为植物吸收利用

正确答案:D


水稻对水分缺乏最敏感的时期是()。

  • A、秧苗期
  • B、移栽期
  • C、返青期
  • D、孕穗至开花期

正确答案:D


土壤有机质中的主要成分是()。

  • A、植物残体
  • B、腐殖酸
  • C、胡敏酸
  • D、半分解的植物残体

正确答案:B


森林土壤有机质来源于()。

  • A、森林凋落物
  • B、土壤微生物
  • C、矿物岩石分解
  • D、土壤动物残体

正确答案:A,B,D

更多 “精编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土壤肥料学》2026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91)” 相关考题
考题 天然水中的胶体有两类:一类是()矿物质胶体,另一类是由动植物腐烂后的腐殖质形成的胶体。A、硅、镁、钙等B、硅、镁、钾等C、硅、钙、钾等D、硅、铁、铝等正确答案:D

考题 小麦对钾吸收最多的时期是()。A、出苗期B、分蘖期C、拔节期D、拔节到抽穗开花期正确答案:D

考题 植物残体分解产生酸使土壤中的铁、铝、锰氧化物淋失形成的白色淋溶层为()。A、覆盖层B、腐殖质层C、灰化层D、淀积层正确答案:C

考题 水稻吸收氮素最多的时期是()。A、亩期B、分蘖期C、返青期D、分蘖期和孕穗开花期正确答案:D

考题 下列哪些会造成水稻苗期出现僵苗:()A、水稻缺氮B、水稻缺磷C、水稻缺钾D、水稻缺锌正确答案:B,C,D

考题 水稻自幼苗开始逐渐增加对()的吸收,返青至幼穗分化期达到高峰,占总吸收该元素的60~70%。A、氮B、磷C、钾D、微量元素正确答案:A

考题 由于下列哪个原因会导致土壤胶体带上永久电荷()。A、同晶置换B、断键C、胶体表面分子解离D、胶体表面从介质中吸附离子正确答案:A

考题 单选题水稻吸收氮素最多的时期是()。A 亩期B 分蘖期C 返青期D 分蘖期和孕穗开花期正确答案:B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单选题禾谷类作物的需水高峰期一般在()A 返青期B 拔节期C 孕穗期D 抽穗开花期正确答案:B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单选题禾谷类作物一生中吸收氮、磷、钾三要素的转折点是在()A 返青期B 拔节期C 孕穗期D 抽穗期正确答案:B解析: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