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35</sup>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离心后的沉淀物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题目
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离心后的沉淀物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A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进入细菌中

B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没有分离

C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沉淀在下部

D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和DNA一同进入细菌中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B、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C、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参考答案:B

第2题:

阈电位是指A.使K+</sup>通道突然开放的临界膜电位B.使K+</sup>通道突然关闭

阈电位是指

A.使K<sup>+</sup>通道突然开放的临界膜电位

B.使K<sup>+</sup>通道突然关闭的临界膜电位

C.使Na<sup>+</sup>通道大量开放的临界膜电位

D.使Na<sup>+</sup>通道突然关闭的临界膜电位

E.使K<sup>+</sup>和Na<sup>+</sup>通道突然开放的临界膜电位


正确答案:阈
电位是造成膜对Nasup>+/sup>通透性突然增大的膜电位,即在一段膜上能使Nasup>+/sup>扩通道开放的数目足以引起正反馈式的更多Nasup>+/sup>扩通道开放,从而形成动作电位上升支的膜去极化的临界水平。

第3题:

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用这种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则新生的噬菌体可含有()

A、32P

B、35S

C、32P和35S

D、二者都有


参考答案:A

第4题:

下列关于科学家探究“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R型活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分别给小白鼠注射,小鼠均不死亡
  • B、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在子代噬菌体中也有35S标记
  • C、用烟草花叶病毒核心部分感染烟草,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 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离心,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

正确答案:A

第5题:

用含15N、35S、32P的噬菌体去侵染不含放射性元素的细菌,则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中()

  • A、只有32P
  • B、大多数含有15N和32P
  • C、少数含15N、35S和32P
  • D、全部不含35S

正确答案:D

第6题:

钠离子交换器再生时,在一定浓度的盐液中,树脂对Na〈sup〉+〈/sup〉的吸取会优先于Ca〈sup〉2+〈/sup〉、Mg〈sup〉2+〈/sup〉。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7题:

高中生物《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结论,并引出科学家因为提取的DNA的纯度不高,表示对实验结果的怀疑。那么赫尔希和蔡斯究竟是如何做的呢?从而引出新课。
[page]
(二)新课展开
1.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的前提条件
提问学生:T2噬菌体的结构特点,侵染过程分别是什么?
(噬菌体由D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侵染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2.介绍实验的过程
利用挂图呈现实验的整个过程,并讲解其中的关键步骤,辅助学生理解。
(1)首先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得到DNA含有32P标记和蛋白质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然后,用32P和35S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短时间的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提问学生:为什么不直接标记噬菌体?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噬菌体的繁殖依靠大肠杆菌,后代中的原料都来自于寄主大肠杆菌所以要想标记噬菌体我们必须要标记大肠杆菌,不能直接标记噬菌体。)
(2)离心后,检查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发现:用35S标记的一组感染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用32P标记的一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沉淀物中。提问学生: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因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时候,将遗传物质DNA注射到大肠杆菌内,蛋白质外壳则留在细菌外,在离心后DNA随着细菌沉在下方,蛋白质外壳因为质量轻而在上清液中。)
(3)进一步观察发现细菌裂解释放出的噬菌体中,可以检测到32P标记的DNA,但却不能检测到35S标记的蛋白质。提问学生:想一想,这一结果又说明了什么?
(实验结果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外面。因此,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DNA遗传的。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三)提问巩固,小结作业
1.艾弗里与赫尔希等人的实验选用了结构十分简单的生物——细菌或病毒,以细菌或病毒作为实验材料具有哪些优点?
2.作业:结合两个实验分析DNA作为遗传物质所具备的特点。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遗传物质的特点包括哪些?
2.请问这节课你是如何突出学生主体性的?


答案:
解析:
1、(1)结构稳定;
(2)能够自我复制;
(3)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4)能发生可遗传的变异。

2、因为整个实验的过程比较抽象复杂,所以我采用了挂图和多媒体的方式展示,比较直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用具。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引导,但未将结果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进行提示和指导,这也是突出学生主体的一个体现。

第8题:

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A、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

B、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C、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

D、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参考答案:C

第9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sup></sup>表示上标
  • B、<em></em>表示下划线
  • C、<s></s>表示删除线 
  • D、<strike></strike>表示删除线

正确答案:B

第10题:

一个具有放射性元素标记的双链DNA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若该细菌破裂后释放出n个噬菌体,则具有放射性元素标记的噬菌体占总数的()

  • A、1/2n
  • B、1/n
  • C、2/n
  • D、1/2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