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A级高度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办公楼,各楼层层高4.0m,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相邻振型的周期比大于0.85。

题目
某A级高度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办公楼,各楼层层高4.0m,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相邻振型的周期比大于0.85。
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弹性位移分析,由计算得知,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某楼层竖向构件层间最大水平位移△u如表6-1所示。

试问,该楼层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要求的扭转位移比最大值为下列何项数值?(  )

A.1.2
B.1.4
C.1.5
D.1.6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拟建工程,房屋高度为57.6m,地下2层,地上15层,首层层高为6.0m,二层层高为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6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Ⅲ类场地。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40(fc=19.1N/mm2)。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



底层剪力墙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



1.试问,该结构抗震构造措施所用的抗震等级为下列何项?(  )

A. 框架一级,剪力墙一级
B. 框架一级,剪力墙二级
C. 框架二级,剪力墙二级
D. 框架二级,剪力墙一级

答案:A
解析:
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



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比值为: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8.1.3条第3、4款规定,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宜按框架结构采用。根据表3.9.3及第3.9.2条规定,该建筑应按8度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故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一级;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为一级。

第2题:

某1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楼,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如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房屋高度为34.0m。首层层高为3.2m,其他各层层高均为2.8m。该房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建于III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考虑非承重墙体刚度,折减后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0.60s,试问,该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a1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0.074 (B)0.090
(C)0.093 (D)0.100


答案:C
解析: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表3.3.7-1,amax=0.12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表3.3.7-2,Tg=0.45s
Tg1=0.6sg=2.25s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3.3.8条第1款,η2=1.0,γ=0.9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图3.3.8,地震影响系数在曲线下降段,

第3题: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由于剪力墙部分刚度远大于框架部分的刚度,因此对框架部分的抗震能力要求可以比纯框架结构适当降低。()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标准答案:正确

第4题:

某16层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层高均为4米,平面对称,结构布置均匀规则,质量和侧向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考虑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为



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



结构的第一振型如图所示。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2012年真题]
提示:




1.试问,第一振型时的基底剪力标准值V10(kN)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  )

A. 10000
B. 13000
C. 14000
D. 15000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1.4条规定,当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第5题:

某五层中学教学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最大跨度9m,层高均为3.6m,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建筑场地类别Ⅱ类,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框架混凝土强度等级C30。[2014年真题]
假定,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多遇地震作用计算,相邻振型的周期比小于0.85,顶层框架柱的反弯点位于层高中点,当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时,水平地震作用效应计算取前3个振型,某顶层柱相应于第一、第二、第三振型的层间剪力标准值分别为300kN、-150kN、50kN。试问,地震作用下该顶层柱柱顶弯矩标准值Mk(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360
B、476
C、610
D、900

答案:C
解析:
水平地震作用下弯矩标准值为:M1k=300×3.6/2=540kN·m;M2k=-150×3.6/2=-270kN·m;M3k=50×3.6/2=90kN·m,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2.2条式(5.2.2-3)计算,当相邻振型的周期比小于0.85时,该顶层柱柱顶弯矩标准值为:



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

第6题:

某16层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层高均为4米,平面对称,结构布置均匀规则,质量和侧向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考虑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为



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



结构的第一振型如图所示。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2012年真题]
提示:




2.假定,第一振型时地震影响系数为0.09,振型参与系数为1.5。试问,第一振型时的基底弯矩标准值(kN·m)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  )

A. 685000
B. 587000
C. 485000
D. 400000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1.4条规定,当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代入可得基底弯矩:



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

第7题:

某16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办公楼,层高4m,平面对称,结构布置匀称、规则,质量和侧向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为Ⅲ类。结构自振周期为T1=1.2s;T2=0.4s。
  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i=14000kN,如题32~35图17(A)所示。结构的第一及第二振型,如图17(B)所示。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

A、10633
B、14000
C、15600
D、12671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1.4条中表5.1.4-1和5.1.4-2,多遇地震,αmax=0.16,设计地震分组为一组,场地类别为Ⅲ类,Tg=0.45s。
而T1=1.2s,Tg=0.45s<T1=1.2s<5Tg=2.25s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2.2条规定,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不进行扭转藕联计算的结构应按下列规定计算其他地震作用和作用效应;
结构j振型i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式(5.2.2-1)确定

第8题:

拟建工程,房屋高度为57. 6m,地下2层,地上15层,首层层高为6.0m,二层层高为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6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g,Ⅲ类场地。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 C40(fc=19. 1N/mm2)。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M0=9.6×105kN.m,底层剪力墙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MW=3.7x105kN.m。
试问,该结构抗震构造措施所用的抗震等级为下列何项?
A框架一级,剪力墙一级
B框架一级,剪力墙二级
C框架二级,剪力墙二级
D框架二级,剪力墙一级


答案:A
解析:
解答: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


根据《高规》第8.1.3条,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宜按框架结构采用,由《高规》表3.9.3及3.9.2条,该建筑应按8度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则框架为一级;剪力墙为一 级。故选(A)。

第9题:

10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首层层高6m,2层层高4.5m,3~10层层高3.6m,总高度39.3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Gi如图所示。各楼层框架的Di值及剪力墙等效刚度如表6-5所列。采用侧移法计算在连续均布荷载作用下结构假想顶点位移μT=ψuqH4/100EIw,并已知当结构刚度特征值λ=1.2时位移系数ψu=8.07。结构阻尼比ζ=0.05。




2.若结构自振周期T1=0.68s,则T1相对应的地震影响系数α1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

A. 0.077
B. 0.088
C. 0.112
D. 0.16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计算如下:
①当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查第5.1.4条表5.1.4-1可知,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0.16;
②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查第5.1.4条表5.1.4-2可知,
场地的特征周期Tg=0.35s;
③根据第5.1.5条第2款式(5.1.5-1)计算,衰减系数为γ=0.9;根据第5.1.5条式(5.1.5-3)计算,阻尼调整系数为η2=1.0;
T1=0.68s>Tg=0.35s,根据第5.1.5条第第1款第3项规定,地震影响系数α1为:



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第10题:

10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首层层高6m,2层层高4.5m,3~10层层高3.6m,总高度39.3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Gi如图所示。各楼层框架的Di值及剪力墙等效刚度如表6-5所列。采用侧移法计算在连续均布荷载作用下结构假想顶点位移μT=ψuqH4/100EIw,并已知当结构刚度特征值λ=1.2时位移系数ψu=8.07。结构阻尼比ζ=0.05。




3.假定结构自振周期为T1=0.793s,结构底部由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总弯矩标准值M0(kN·m)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

A. 137981
B. 154368
C. 194018
D. 202112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1.5条图5.1.5可知,T1=0.793s>Tg=0.35,地震影响系数为:



根据第5.2.1条规定,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FEk=α1×0.85Geq=0.077×0.85×89500=5858kN;
当Tg=0.35s及T1=0.793s>1.4Tg=1.4×0.35=0.49s时,查第5.2.1条表5.2.1可得,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系数为:δn=0.08T1+0.07=0.08×0.793+0.07=0.133;
则按式(5.2.1-2)计算,各楼层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



其中FEk(1-δn)=5858×(1-0.133)=5079kN;
各楼层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如表6-6所示,则结构底部由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弯矩标准值为:M0=∑FiHi=138078kN·m。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