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姜片虫检出率高的实验诊断方法为

题目
布氏姜片虫检出率高的实验诊断方法为

A.粪便薄涂片法
B.连续2张厚片法
C.连续3张厚片法
D.纯化抗原皮内试验
E.分泌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卡氏肺孢子虫病病原学诊断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收集痰液或支气管分泌物检查包囊,检出率低

B、收集痰液或支气管分泌物检查包囊,检出率高

C、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刷检,支气管活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检出率高

D、经皮肤穿刺肺活检和开胸活检,方法虽可靠,但创伤性大

E、用外科手术取皮下包块或节结活检虫体


参考答案:ACD

第2题:

()方法可以有效检出高酸度乳和混有高酸度的乳。

A、酒精实验

B、热稳定性实验

C、抗菌实验

D、抗氧化实验


答案:B

解析:热稳定性试验(煮沸试验)煮沸试验能有效地检出高酸度乳和混有高酸度的乳。将牛乳(取5~10毫升乳于试管中)置于沸水中或酒精灯上加热5分钟,如果加热煮沸时有絮状或凝固现象发生,则表示乳已不是新鲜的。酸度在20°T以上、或混有高酸度乳、初乳等。

第3题:

华枝睾吸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有哪些?哪种方法的检出率高?


正确答案:方法有:(1)粪便直接涂片法(2)加藤法(3)粪便水洗沉淀法,检出率较高(4)十二指肠引流法,因华枝睾吸虫成虫寄生于肝胆管中,虫卵随胆汁流入十二指肠。所以用十二指肠引流法检出率高。此法常用于粪检阴性的病人。

第4题:

布氏姜片虫最重要的保虫宿主是

A.鼠类

B.猪

C.牛

D.禽类

E.犬


正确答案:B

第5题:

布鲁氏菌病诊断的金标准是()。

A、试管凝集实验

B、虎红凝集实验

C、荧光定量PCR方法

D、分离培养布氏菌


答案:A

第6题:

以尾蚴为感染阶段的吸虫是

A.华枝睾吸虫

B.布氏姜片虫

C.卫氏开殖吸虫

D.斯氏狸殖吸虫

E.日本血吸虫


正确答案:E

第7题:

比较肝片吸虫、布氏姜片虫的结构、生活史的特点,掌握对各种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参考答案:
(1)①结构特点:肝片吸虫又称羊肝蛭。虫大,虫体长为20mm~40mm,宽5mm一13mm。体表有细棘,前端突出,略似圆锥,叫头锥。口吸盘在虫体的前端,在头锥之后腹面具腹吸盘。生殖孔在腹吸盘的前面。口吸盘的底部为口,口经咽通向食道和肠,在二肠干的外侧分出很多的侧枝,精巢2个,前后排列呈树枝状分支,卵巢一个呈鹿角状分支,在前精巢的右上方;劳氏管细小,无受精囊。虫卵椭圆形,淡黄褐色,卵的一端有小盖,卵内充满卵黄细胞。
②生活史:成虫寄生在牛、羊及其他草食动物和人的肝脏胆管内,有时在猪和牛的肺内也可找到。在胆管内成虫排出的虫卵随胆汁排在肠道内,再和寄主的粪便一起排出体外,落入水中。在适宜的温度下经过2—3周发育成毛蚴。毛蚴从卵内出来体被纤毛在水中自由游动。当遇到中间寄主锥实螺,即迅速地穿进其体内进入肝脏。毛蚴脱去纤毛变成囊状的胞蚴,胞蚴的胚细胞发育为雷蚴。雷蚴长圆形,有口、咽和肠。雷蚴破胞蚴皮膜出来,仍在螺体内继续发育,每个雷蚴再产生子雷蚴,然后形成尾蚴。尾蚴有口吸盘和腹吸盘和长的尾巴。尾蚴成熟后即离开锥实螺在水中游泳若干时间,尾部脱落成为囊蚴,固着在水草上和其他物体上,或者在水中保持游离状态。牲畜饮水或吃草时吞进囊蚴即可感染。囊蚴在肠内破壳而出,穿过肠壁经体腔而达肝脏。牛羊的肝脏胆管中如被肝片吸虫寄生,肝组织被破坏,引起肝炎及胆管变硬,同时虫体在胆管内生长发育并产卵,造成胆管的堵塞,影响消化和食欲;同时,由于虫体分泌的毒素渗入血液中,溶解红血细胞,使家畜发生贫血、消瘦及浮肿等中毒现象。
③防治:人体感染可能是食生水、生蔬菜而得,因此在牧场中应改良排水渠道,消灭中间寄主锥实螺,禁止饮食生水、生菜,可使人免受感染。
(2)①结构特点:布氏姜片虫是人体寄生吸虫中最大的一种,虫体扁平,卵圆形,皮层有体棘,生活时肉红色,固定后为灰白色,体形像姜片,故名姜片虫。虫体平均长为30mm,宽为12mm左右,其大小常因肌肉伸缩而有较大变化。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腹吸盘靠近口吸盘,比口吸盘大;口吸盘中央有口,其后为咽,肠管分2支,每支常有4—6个波浪形弯曲。在前精巢之前及前后两精巢之间弯曲较大。精巢2对,前后排列,高度分支,有长袋状的阴茎囊,在腹吸盘的后方、子宫的背面,囊内有卷曲的贮精囊、射精管、阴茎。卵巢呈鹿角状,分为3支,每支又分细支,在精巢之前右侧,子宫盘曲于腹吸盘与梅氏腺之间,开口于生殖孔,生殖fL位于腹吸盘前,虫体两侧卵黄腺发达,成卵腔周围被梅氏腺所包围。虫卵椭圆形,淡黄色至无色,卵壳很薄最大的一种。
②生活史:成虫寄生于人或猪的小肠内,偶见于大肠,虫卵随粪便排出,落入水中,在一定温度下(27℃一32℃)经3—7周孵出毛蚴,毛蚴在水中找到中间寄主扁卷螺,便钻人螺体,经过胞蚴、雷蚴和第二代雷蚴阶段而发育成许多尾蚴,尾蚴从螺体内逸出,在水中游动,遇到菱角、荸荠、茭白等水生植物,即吸附于其表面,脱尾而成囊蚴。囊蚴扁平略呈圆形,囊蚴具有感染性,借水生植物的媒介作用,人或猪生食带囊蚴的菱角、荸荠等,用牙啃咬外皮时,囊蚴即被吞人,在小肠上段经过消化液和胆汁的作用,囊壁破裂,幼虫脱囊而出,吸附在十二指肠或空肠粘膜上,约经3个月发育为成虫,并开始产卵。成虫以肠内的食物为营养,一般可存活2年左右。姜片虫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症状轻重同虫数的多少以及病人的体质有关。姜片虫以吸盘附着于寄主肠壁而且常转移吸着部位,引起局部粘膜损伤,发炎、出血甚至溃疡,加上虫体本身夺取营养,可使患者营养不良、消瘦、贫血,儿童可引起发育障碍。
③防治:由于此病的流行常与种植某些水生植物和养猪业有密切关系,因此预防姜片虫感染,关键在于避免吃入活的囊蚴。不吃生菱角、生荸荠等。种植饲料的池塘内不用新鲜人、猪粪作肥料,加强粪便管理。普查普治病人及治疗或处理患病的家畜,杜绝传染源。

第8题:

布氏姜片虫的中间宿主是 ( )

A、钉螺

B、纹螺

C、沼螺

D、豆螺

E、扁卷螺


参考答案:E

第9题:

能引起人体幼虫移行症的吸虫是()

A日本血吸虫

B布氏姜片虫

C华支睾吸虫

D卫氏并殖吸虫

E斯氏狸殖吸虫


参考答案:E

第10题:

以尾蚴为感染阶段的吸虫是

A、华支睾吸虫

B、布氏姜片虫

C、卫氏并殖吸虫

D、斯氏狸殖吸虫

E、日本血吸虫


参考答案: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