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甲公司(卖方)与德国乙公司(买方)签订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使用了“CIP汉堡”贸易术语。下列哪一种说法符合该贸易术语的要求?()

题目
中国甲公司(卖方)与德国乙公司(买方)签订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使用了“CIP汉堡”贸易术语。下列哪一种说法符合该贸易术语的要求?()

A、货物应运至汉堡港
B、货物风险自货交第一承运人时转移
C、由甲公司负责办理进口手续
D、甲公司订立多式联运运输合同,乙公司负责办理保险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国的甲公司与巴西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一级食糖的买卖合同。贸易术语为CIF。巴西卖方按照合同的规定于2006年5月完成装运并发货。中国买方在目的港接收货物时,发现食糖的质量实际上仅为二级,低于合同所规定的要求。依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及《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关于本案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项?( )

A.货物越过船舷的风险由买方承担,故卖方不承担责任

B.买方应先从承运人处接收货物

C.买方可以要求卖方减价

D.只有在食糖与合同不符构成根本违反合同时,买方才可以要求卖方交付替代物


正确答案:A
依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CIF术语关于风险转移的规定是以装运港船舷为界的,但是,所谓风险是指货物因外界因素毁损、灭失的风险。并不包括货物自身的质量瑕疵,A错。由于买方有义务采取合理措施减轻对方违约造成的损失,因而应当接收货物,但接收不等于接受,买方可以拒绝接受货物,8正确。当货物与合同不符时,无论货款是否已付,买方都可以要求降低价格,C正确。根据公约的规定D也正确。根据题意选择不正确的为A。

第2题:

营业地位于中国的卖方甲公司与营业地位于德国的买方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货物买卖合同,合同对交货地点和交货时间以及争议所适用的法律没有约定。若德国与中国均是《联合国国际销售合同公约》的缔约国,那么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若货物涉及运输,则甲公司将货物交给第一承运人的地点为交货地点

B.如果货物不涉及运输,且货物已经特定化但双方在订立合同时并不明确货物所在的具体地点,则甲公司应于双方订立合同时在自己的营业地交货

C.若乙公司要求在德国本土交货,则双方在合同中可以采用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C组贸易术语

D.若合同对货物的包装方式没有特殊约定,则甲公司应按同类货物通用的方式装箱或包装;若没有此类通用方式,则甲公司应按足以保全和保护货物的方式装箱或包装


正确答案:C
[考点] 《公约》规定的卖方交货义务
[答案及解析] C。卖方应当在合同指定的地点和时间交货和包装,如果合同未作规定,应按公约的规定进行:(1)交货地点。一般情况下,由卖方在其营业地交货;如果在订立合同时,双方都知道是在某一特定地点的特定货物或在特定存货中提取或在某特定地点生产加工,则在该特定地点交货;如果货物涉及运输,则货交第一承运人的地点为交货地点。故A、B项正确。(2)交货时间。卖方应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交货,如果合同没有约定,则卖方应当按公约的规定在一段合理时间内交货。(3)包装方式:货物应按通用的方式包装,如果没有通用方式,则按照足以保护和保全货物的方式包装。故D项正确。C项中考虑C组贸易术语是装运合同,即将货物在出口国某地货交买方,故C项错误。

第3题:

中国甲公司(买方)与德国乙公司(卖方)签订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使用了“CIF上海”贸易术语。下列哪一种说法符合该贸易术语的要求?

A、货物应运至上海港

B、货物风险自货交第一承运人时转移

C、由乙公司负责办理进口手续

D、甲公司负责办理保险


参考答案:A

第4题:

中国甲公司(卖方)与荷兰乙公司(买方)签订了一项蜡烛出口合同,价格术语为FOB,双方协议选择适用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合同约定的装船期限为2004年11月7日至10日。甲公司在11月4日即备好货物,做好标记后将货物存放在装运港的仓库中。但是,荷兰乙公司的船舶却迟迟没有到达约定的装运港。11月13日,存放在仓库的蜡烛因为意外事故失火而全部灭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FOB项下,货物风险转移的时间是在货物越过装运港船舷时,所以货物在装船前因火灾而灭失的风险尚未发生转移,故货损应由卖方中国甲公司承担
B、根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卖方的做法符合划拨的要求,所以风险发生转移
C、中国甲公司与荷兰乙公司选择适用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之后,该通则就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发生约束力,当事人不能对通则作任何补充和修改
D、根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在FOB贸易术语下,买方必须给卖方发出关于船名、装运地点以及交付时间的充分通知

答案:B,D
解析:
根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引言第8条的规定:“当卖方交货后,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以及负担与货物有关的费用的义务便从卖方转移到买方。由于不应给予买方任何拖延风险和费用转移的机会,因此,所有术语都作出规定,当买方没有按照约定受领货物或没有给予卖方完成交货义务的必要指示(有关装船时间和/或交货地点)时,风险和费用甚至在交货之前就可转移。这种转移风险和费用的条件就是货物已指明为买方准备的,或如术语所规定,已为买方‘划出’。”在本案中,买方指定的船舶没有按时到达装运港,也就是说,买方没有按照约定受领货物,所以在11月10日装船日期届满之日,风险即发生转移,故A错误。本案中,卖方在货物上做标记然后置于仓库的行为满足“划拨”或“划出”的要件,所以风险发生转移,故B项正确。此外,根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FOB术语下买方要自付费用订立自指定装运港运送货物的合同,办理租船、订舱手续后,买方必须给予卖方有关船名、装船地点以及交付时间等的充分的通知,所以D项正确。至于C项,国际商业惯例属于任意性规范,只有在当事人明示选择适用的情况下才对当事人有约束力。当然,当事人可以就惯例的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改,这是惯例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体现,所以C项错误。

第5题:

中国甲公司和英国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购买电脑的合同。合同约定适用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CIP(上海)术语。中国和英国均是《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成员国。依照上述通则和公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批电脑由上海最终运到英国交货
B.中国甲公司有义务为该批货物购买保险
C.中国甲公司有义务为该批货物办理进口手续并承担相关费用
D.当货物装上船后风险转移

答案:C
解析:
选项A错误。根据2010年《通则》的规定,C组术语后加注的地点应为“目的地”,所以该批电脑应该是从英国运到中国交货。也可以确定在整个合同中甲公司为“买方”,乙公司为“卖方”。选项B错误。如A项解析所述,甲公司为买方。CIP术语中的I为Insurance,保险的意思。根据2010年《通则》的规定,应该由卖方即英国乙公司负责购买保险。选项C正确。根据2010年《通则》的规定,C组术语下买方负责货物进口手续的办理并承担相关的费用。甲公司作为买方应该承担上述义务。选项D错误。这个选项有一定的迷惑性,大家一看“装上船”就认为是对的,坑了不少人。2010年《通则》中的准确表述是,强调在FOB、CFR和CIF下买卖双方的风险以货物在装运港口被“装上船”时为界。注意,只有这三个是“装上船”,不是全部都装上船。

第6题:

中国甲公司与新加坡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从中国出口一批瓷器的合同,采用CFR贸易术语,甲公司按期在装运港装船,但忘记向买方发出装船通知。此时,货物在运输途中因海上风险而损毁,买方来函称未办理货物保险,因此向甲公司提出索赔。依2000年《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及相关国际公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

A.甲公司依CFR术语有安排投保的义务

B.货物的损失应由其向保险公司索赔

C.甲公司可以拒绝乙公司的索赔,因为风险已转移至乙公司

D.甲公司应对货损负责,因其没有及时向买方发出装船通知,导致乙公司未办理保险


正确答案:D
A错,在CFR下,卖方没有义务安排投保。但卖方在货物装船后及时向买方发出装船通知是其重要义务,如果卖方未及时向买方发出装船通知导致买方未能及时办理保险手续,由此引起的损失由卖方负担,所以D正确。B错,本题没有投保,因此,乙公司无法向保险公司索赔。C错,由于甲公司在通知上违约.对此造成的损失,甲公司还得承担责任。

第7题:

中国某公司与美国某公司适用贸易术语进行交易,该美国公司作为买方同意该中国公司从下列术语中进行选择,中国公司作为货物的卖方想从中选择承担义务最小的术语,请问中国公司应该争取适用下列哪个贸易术语?()

A、DAT
B、FOB
C、CIF
D、DAP

答案:B
解析:
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四组贸易术语卖方交货义务从大到小的排列是D组、C组、F组、E组,对卖方来说,D组所承担的义务最大,E组所承担的义务最小。本题选项中有D、F、C三组贸易术语,因此,应该选择F组贸易术语,即FOB贸易术语。FOB术语条件下卖方的义务自装运港装船后转移给买方,卖方在货物的装运港完成销售合同的交货义务,主要运费由买方来负担。在D组术语的条件下,卖方需承担将货物交至目的地的全部费用和风险,卖方是在目的地履行交货义务。C组术语中CIF货物的风险在装运港装船后转移,卖方需订立运输合同并支付运费。因此可以看出FOB术语下中国公司作为卖方的义务最小,中国公司应争取适用FOB术语,因此,选项B正确。

第8题:

根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在F组和C组中的哪些国际贸易术语下,有关的保险应由买方为了自己的利益来办理,卖方对买方“无义务”?( )

A.FCA

B.FOB

C.CFR

D.CIP


正确答案:ABC
在F组和C组中,除了CIF和CIP,有关的保险应由买方为了自己的利益来办理,卖方对买方“无义务”

第9题:

中国甲公司与英国乙公司签订一份买卖电脑的合同。双方决定在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选择一个术语规范双方的合同。双方想采用空运的方式;运费由卖方承担;在装运地完成交货并且卖方负责向买方提供购买保险所需的资料。请根据双方的要求选择一个合适的术语:

A.DAP
B.CIP
C.FCA
D.CPT

答案:D
解析:
选项A错误。D组术语不符合在装运地完成交货这一要求。风险转移的口诀说得很清楚,“风险需谨记,全部交货时。D组在目的,其余装运地。”D组的交货地点在目的地。选项B错误。CIP术语不符合买方提供保险所需资料的规定。保险的口诀“带‘I’的必须买(卖方出钱),D组术语买有料(买方向卖方提供资料),剩余全部卖有料(卖方向买方提供资料)。”CIP术语应该由卖方负责购买保险。选项C错误。FCA术语不符合卖方承担运费。运费的总结为:买EF,卖CD。选项D正确。CPT可以采取任何运输方式,运费由卖方承担,装运地交货且卖方有义务向买方提供购买保险的资料。

第10题:

A公司和B公司于2011年5月20日签订合同,由A公司将一批平板电脑售卖给B公司。A公司和B公司营业地分别位于甲国和乙国,两国均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缔约国。合同项下的货物由丙国C公司的“潇湘”号商船承运,装运港是甲国某港口,目的港是乙国某港口。在运输途中,B公司与中国D公司就货物转卖达成协议。在贸易术语适用上,A、B公司在双方的买卖合同中仅约定适用FOB术语。对此,下列选项正确的是:(2011年)

A.该合同应当适用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B.货物的风险应自货交C公司时由A公司转移给B公司
C.B公司必须自付费用订立从指定装运港运输货物的合同
D.因当事人选择了贸易术语,故不再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公约》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FOB术语。A项,2000年通则与2010年通则两个版本并存,选用哪个版本须由当事人约定,并非一定适用2010年通则,A项错误。
B项,对于FOB术语,2000年通则规定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时风险转移,2010年通则将风险转移时间改为货物装上船时,无论依哪个通则,B项表述均为错误。
CD项,FOB术语下,买方负责运输,C项正确。双方选择适用贸易术语,并不排除公约的适用,D项错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