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肠杆菌科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机制不包括
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B、产β-内酰胺酶
C、产头孢菌素(AmpC)酶
D、产碳青霉烯酶
E、产低亲和力的青霉素结合蛋白
第2题:
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A.产生p一内酰胺酶
B.产生钝化酶
C.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
D.DNA螺旋酶的改变
E.产生外膜药物泵出蛋白
第3题:
(98~100题共用备选答案)
A.产生β-内酰胺酶
B.产生钝化酶
C.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
D.DNA螺旋酶的改变
E.产生外膜药物泵出蛋白
98.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99.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100.细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主要耐药机制
第4题:
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A.产生β-内酰胺酶
B.产生钝化酶
C.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
D.DNA螺旋酶的改变
E.产生外膜药物泵出蛋白
第5题:
(共用备选答案)
A.产生β-内酰胺酶
B.产生钝化酶
C.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
D.DNA螺旋酶的改变
E.产生外膜药物泵出蛋白
1.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2.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3.细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主要耐药机制
第6题:
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叙述错误的是
A、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牢固结合
B、细菌缺少自溶酶
C、细菌细胞壁或外膜通透性改变
D、PBPs靶蛋白与抗生素亲和力增加
E、细菌产生水解酶,使抗生素水解灭活
第7题:
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牢固结合
B、细菌缺少自溶酶
C、细菌细胞壁或外膜通透性改变
D、PBP靶蛋白与抗生素的亲和力增加
E、细菌产生水解酶,使抗生素水解灭活
第8题:
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病原中,主要机制为青霉素结合蛋白结构改变的是
A.
B.
C.
D.
第9题:
A、产β-内酰胺酶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
B、产生钝化酶可导致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
C、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是MRSA的主要耐药机制
D、外排泵表达减弱可导致对抗菌药物耐药
E、外膜蛋白减少或缺失可导致对某些抗菌药物耐药
第10题:
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A、产生β-内酰胺酶
B、产生钝化酶
C、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
D、DNA螺旋酶的改变
E、产生外膜药物泵出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