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评价等级的确定是根据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1~3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

题目
大气评价等级的确定是根据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1~3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

A:等标污染排放量Pi
B: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
C:平均地面浓度占标率Pi
D:最小地面浓度占标率Pi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某建设项目排放两种大气污染物,经计算甲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50%,D10%为5km,乙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82%,D10%为4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一级或二级

答案:B
解析:
污染物数大于1,取Pmax值中最大者和其对应的D10%,即Pmax=82%,D10%=4km,因一级评价的判据为Pmax≥80%,且D10%≥5km,但题中D10%<5km,不符合一级评价的条件。据此得出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二级。

第2题:

某焦化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经估算模式计算出的地面质量浓度达标限值10%,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见表1,该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




A:边长6000m的矩形
B:边长5900m的矩形
C:边长6900m的矩形
D:边长8000m的矩形

答案:D
解析:
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即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km矩形区域。本题焦炉的BaP和PM10的D10%为4000米,按照要求应乘以2为8000米。

第3题:

某拟建项目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出现距离Dmax和地面浓度达到标准限值10%时对应的最远距离D10%如表3所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评价范围边长为( )。
表3

A.32km
B.36km
C.50km
D.56km

答案:C
解析:
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即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km的矩形区域。当甲污染物最远距离D10%=28km>25km,则大气评价范围边长为50km。

第4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评价等级划分是结合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采用估算模式计算(),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

A: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近影响范围
B:各污染物的最小影响程度和最近影响范围
C: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范围
D:各污染物的最小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范围

答案:C
解析:
大气环境评价等级划分是结合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范围,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

第5题:

大气环境评价等级划分是结合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采用估算模式计算()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

A: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近影响范围
B:各污染物的最小影响程度和最近影响范围
C: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范围
D:各污染物的最小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范围

答案:C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主要修订内容之一就是评价工作分级和评价范围确定方法。新导则评价等级划分是结合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范围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

第6题:

某项目有两个大气排放源,经估算模式计算两个排放源排放的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max)分别为10%和85%,地面浓度占标率10%处(D10%)距两个排放源最远距离分别为2.0km和4.8k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该项目的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边长分别为()。

A:一级,9.6km
B:二级,9.6km
C:一级,5km
D:二级,5km

答案:B
解析:
污染物数大于1,取Pmax值中最大者和其对应的D10%,即Pmax=85%,D10%=4.8km。因一级评价的判据为Pmax≥80%,且D10%≥5km;三级评价的判据为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不符合一级、三级评价的判据为二级评价。据此得出该项目的评价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边长为2*D10%=9.6km;

第7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是根据()确定。

A: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
B:等标排放量
C:最远距离D10%
D:环境空气敏感区的分布

答案:A,C
解析:
评价工作等级按分级判据进行划分。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中,如污染物数i大于1,取P值中最大者(Pmax)和其对应的D10%

第8题:

某拟建项目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出现距离Dmax和地面浓度达到标准限值10%时对应的最远距离D10%如下表所示。根据大气导则,大气评价范围边长为()

A:32km
B:36km
C:50km
D:56km

答案:C
解析:
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km的矩形区域。当甲污染物最远距离D10%=28km>25km,则大气评价范围边长为50km。

第9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评价等级的确定是根据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1~3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

A:50%,D50%
B:50%,D10%
C:10%,D10%
D:10%,D50%

答案:C
解析:
大气评价等级确定的因子D10%,排除B、D两项;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

第10题:

某建设项目排放两种大气污染物,经计算A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只为15%,D10%为1.2km;B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100Z。,D10%为1.1km,污染源距厂一界最近距离为1.3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一级或二级

答案:C
解析:
如污染物数i大于1,取P值中最大者(Pmax),和其对应的D10%。本题的Pmax取15%,D10%为1.2km。按照导则只要满足Pmax<10%和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的一个条件就可定为三级。本题中虽然Pmax>10%,但D10%<1.3km(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因此本题为三级。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