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孔子关于教育的作用和地位的主张。

题目
简述孔子关于教育的作用和地位的主张。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孔子有关“以礼治国”的主张内容。


参考答案:

孔子礼治论的内容主要有: 
1.剥削阶级享受特权是“天下之通义”; 
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说; 
3.礼乐兴,刑罚中;
4.礼之用,和为贵


第2题:

简述荀子关于教师的地位、条件和作用的思想


答案:
解析:
(1)在先秦儒家诸子中,荀子是最为 提倡尊师的,表达了与孔孟颇为不同的见解3荀 子进而把师提到与天地、祖宗并列的地位。他 说:“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 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 师恶治? ”他将教师视为治国之本。荀子特别推 崇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竭力倡导尊师。在荀子看 来,"礼”是最高的社会规范,而教师又是传授 “礼”、实行“礼”的榜样,是“礼”的化身.因此-学 牛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2) 荀子认为,教师的作用是与国家的前途 命运相连的,关系到国之兴衰、法之存亡,他把教 师提高到与天、地、君、亲同等的地位。 (3) 荀子也对教师提出了很严格的要求,认 为当教师应具备四个条件:一要有尊严,使人敬 月艮;二要有崇高的威信和丰富的经验;三要有传 授知识的能力;四要能体会“礼法”的精微道理, 且能加以阐发。

第3题:

简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答案:(1)家庭教育是其它教育的坚实基础。(2)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认识和步入社会的起点。(3)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4)家庭教育的各种因素是学前儿童性格养成的条件。总之家庭是儿童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父母的一言一行是学前儿童学习的榜样,家庭教育时刻影响着学前儿童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家庭教育是任何其他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

第4题:

试述孔子的基本教育主张并加以评价 。


正确答案: 1、论教育的作用:孔子认为,要治理好一个国家,有了众多的人口,就要努力发展经济,使它富足起来,还要加强教育,这就是“庶、富、教”思想。孔子认为治理国家不能只靠政令、刑律,教育比政令、法律更加重要和有效。
2、论“有教无类”:孔子创办私学后,在招生对象实行“有教无类”。在孔子看来,既然人性相近,则人人皆有向善的可能性,因此对所有的人都应该一视同仁,施以教育。
3、论教育目标:孔子一生致力于通过教育来培养“士”、君子,以完善人格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孔子心目中的“士”必须是德才兼备的贤能之土。君子的品格可归为两方面,既要能做到修养自己,养成恭敬谦逊的态度,还要做到使别人安乐,以至能治理天下百姓。
4、论教育内容:孔子继承了西周以来“六艺”教育的传统,吸收选择了有用学科,又根据现实需要创设了一些新学科,充实了教育的内容。
5、论道德教育原则和方法:孔子强调道德教育,而且把它放在培养人的首位,他认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成为君子的首要条件。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孔子总结了一些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主要有:
(1)立志有恒;
(2)自省自克;
(3)改过迁善。
6、论教学原则与方法:
(1)启发诱导;
(2)因材施教;
(3)学思并重;
(4)诚实谦虚等。

第5题:

简述孔子关于教育的作用和地位的主张。


答案:
解析:
(1)孔子认为教育对社会发展有重 要的作用,是立国治国的三大要素之一。治国的 基本大纲,要解决三个重要条件:首先是“庶”.要 有较多劳动力;其次是"富”,要使人民群众有丰 足的物质生活;最后是“教”,要使人民受到政洽 伦理教育,知道如何安分守己。这三者的先后顾 序表明相互间的关系,庶与富是实施教育的先决 条件,只有在庶与富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才会取 得社会成效。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先论述教育 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教育家,认为先要抓好经济琶 设以建立物质基础,随之而来就应当抓教育建 设,国家才会走上富强康乐之路。 (2) 孔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利民的德政,反 对害民的苛政。为了达到德政的目的,他强调以 教育作为施政的基本手段,要宣传忠君孝亲、奉 公守礼,这是教育最直接为政治服务的表现。 (3) 他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性相近也. 习相远也",指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天赋比平民天赋高贵、优越的思想。提出 这一理论,是人类史上一个重大的突破,成为人 人有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当受教育的理论 依据。 (4)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种观点,是孔 子人性论的一个组成部分。他把人性分为三等, 一等是“生而知之者",属于上智;二等是“学而 知之者”与“困而学之”,属于中人;三等是“困而 不学”,属于下愚。“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指的 就是中人这部分,中人有条件接受教育,可以对 他们谈高深的学问。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属于 中人这个范围,对中人的发展,教育能起重大作 用。因此,他在实践上强调重视教育,这是孔子 教育思想有进步意义的一面。至于他把人性分 等级,并断言有不移的上智和下愚,这是不科学 的,是他人性论的一个缺憾。

第6题:

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主张是()。


参考答案:有教无类

第7题:

简述晏阳初关于“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教育主张的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
(1)随着平民教育由城市向乡村转移,特别是经过河北定县试验,对农村问题经过系统、全面的调查以后,晏阳初对中国乡村问题有了具体的看法。他简要地把农村问题概括为 四个字:愚、穷、弱、私。 (2)晏阳初认为,中国农村问题千头万绪,但基本可以用愚、穷、弱、私这四个字来代表。所谓 “愚”,是指"中国最大多数的人民,不但缺乏智识,简直他们目不识丁,所谓中国人民有80%是 文盲”;所谓“穷”,是指"中国最大多数的人民的生活,简直是在生与死的夹缝里挣扎着,并谈不 到什么叫生活程度,生活水平线”。所谓“弱”,是指“中国最大多数人民是毋庸讳辩的病夫”。所谓“私",是指“中国最大多数人民是不能团结,不能合作,缺乏道德陶冶,以及公民的训练”。而要根本解决此四大问题,必须从事“四大教育”,即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 ① 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从文字及艺术教育着手,使人民认识基本文字,得到求知识的工具,为接受一切建设事务作准备。 ② 以生计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它从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村工业各方面着手,以达到农村建设的目标。 ③ 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它注重大众卫生和健康,及科学医药的实施。 ④ 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它是要激 起人民的道德观念,施以良好的公民训练,使他们有公共心、团结力,有最低限度的公民常识、政治道德,以立地方自治的基础。所以,公民教育首先是施以公民道德的训练,使每一个公民,都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发扬他们公共心的观念。晏阳初认为,在“四大教育”中,公民教育最为根本。 (3)实现这四个方面教育,主要采取“三大 方式”教育:学校式教育、社会式教育、家庭式教育。 ① 学校式教育。 以青少年为主要教育对象。包括初级平民学校、高级平民学校、生计巡回学校。初级和高级平民学校学制为4个月。初级平民学校以识字教育为主,力求增强学生读、写、说能力,以达到流畅通顺的水平,内容为“四大教育”。高级平民学校为毕业于初级平民学校的一部分青年农民设立,进一步传授更具体的关于“四大教育”的知识。生计巡回学校,是为“使农民取得应用于农村当前实际需要的训练,以生活的秩序为教育的秩序,顺一年中时序的先后,在研究区内分区轮流巡回训练,传授切实的技术”。 ② 社会式教育。 这是向一般群众及有组织的农民团体实施教育的一种方式。内容取材于“四大教育”,主要是通过平民学校同学会所开展的各项活动,如成 立读书会、演说比赛会、演新剧、练习投稿,成立 自助社、合作社、农业展览会等,使平民学校的毕 业生继续受教育。平民学校毕业生同学会是其中心组织。 ③ 家庭式教育。 这是对各家庭中不同地位的成员用横向联系的方法组织起来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就是每个家庭应对其成员进行公民道德训练、卫生习惯、儿童保护、家庭预算、家庭管理、妇女保健、生育节制等方面的教育。教育内容仍是"四大教育”,选材标准侧重家庭需要与身份特点。

第8题:

简述教育对人类地位提升的作用。


正确答案:
教育使得人的价值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体现,人的个性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之作用包括:(1)教育使人的价值得到发现,即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2)教育充分发掘了人的潜能。人的潜能很少能自动表现出来,必须通过教育、通过学习才能实现。(3)教育对人的力量发挥的作用。教育是人的身体力量发展的途径之一,教育不仅需要分别培养和发展人的身体之力和精神之力,而且要力图使人的身心发展得到和谐,尽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9题:

孔子的教育主张“游于艺”中国固有的艺术教育的基础是由孔子奠定的,它是教育()、()。
专门化;制度化

第10题:

简述家庭教育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正确答案: 家庭教育的性质:
(1)家庭教育是一种私人性质的教育。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他人和社会只能采取宣传、渗透和引导的方式对其产生间接影响,而不能随意对其进行直接的行政干预。
(2)家庭教育是一种非正规教育。家庭不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家长也不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家庭教育的目的与内容也没有统一的要求,家庭教育几乎完全生活化。
(3)家庭教育是持续终身的教育。家庭伴随人的一生,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影响具有典型的连续性和持久性,是典型的终身教育。
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1)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起着奠基作用。婴幼儿和童年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奠定了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基础,这种奠基作用是其他社会机构无法代替。
(2)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有机联系的整体中,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为其他教育顺利实施奠定基础,而且还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其不足。
(3)家庭教育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家庭教育是最具有广泛性和群众性的教育,家庭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民族素质的高低与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弱、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