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研究设计中,用方便分组的方式,将被试分为一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对两组均进行了一次前测和后测。该设计是

题目
在某研究设计中,用方便分组的方式,将被试分为一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对两组均进行了一次前测和后测。该设计是

A.交叉滞后设计
B.时间序列设计
C.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D.不相等对照组设计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实验法中的“配对法”设计是指:实验设计中,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为实验组,另一粗不给实验处理称为控制组,最后测定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然后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2题:

实验设计是基于因果关系的基本逻辑,把评估问题置于特定场景之中,通过严格的控制和策划,使得评估变量及其关系得以体现。实验设计包含的要素为()。

A.自变量和因变量

B.实验组和控制组

C.前测和后测

D.实验组和后测

E.实验场地环境


正确答案:ACD

第3题:

准实验设计包括两个模式,它们是非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和非随机同组多次测设计。()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下列有关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的表述,错误的是

A.统计方法采用相关样本f检验
B.控制历史、成熟等影响因素
C.避免被试因前测而产牛的厌烦和反感

答案:A
解析:
实验设计类型。 此题考查真实验设计中的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此设计的优点为:①随机化原则:控制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②设立控制组:控制历史、成熟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③对实验组控制组均不进行前测,避免被试因前测而对后测产生的厌烦和反感,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也避免了被试由于前测而获得经验,从而对后测产生敏感性。局限为:只有一个自变量,不能分析出多个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而统计方法需要选择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检验常使用曼一惠特尼U检验方法。还需注意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真实验设计是十分重要的知识点,也是难点,要掌握其中的逻辑,灵活运用。

第5题:

作为一种特定的研究方式,实验法有着三对基本要素,它们分别是什么?()

A.自变量与因变量、前测与后测、实验组与控制组

B.程序与操作、前测与后测、自变量与因变量

C.实验组与控制组、教师与学生、前测与后测

D.自变量与因变量、程序与操作、前测与后测


参考答案:A

第6题:

在实验设计中,O1XO2模式表示的实验设计模式是()。

A.单组后测设计

B.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C.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D.单组前后测设计


正确答案:D

第7题:

下列选项不属于真实验设计的是

A.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B.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C.所罗门四组设计

D.时间序列设计


正确答案:D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实验研究设计的基本类型。真实验研究设计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都能得到比较严格的控制,即能较好地控制内外部无效因素,并有效地操纵研究变量。真实验设计都有一个控制组,被试随机选择并随机分派到组,主要有三种类型: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也称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也称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所罗门四组设计。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第8题:

前实验设计有三种不同的模式,它们是:非随机单组后测设计、非随机单组前后测设计、非随机实验组及控制组后测比较设计。()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9题:

研究者将16位残疾人分为匹配的两组,利用自信心量表对两组人员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心平均分分别是2.5分和2.9分。然后,安排实验组参加生活技能培训,控制组不接受任何训练。之后再测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得分分别是4.0分和3.0分。由此得出技能培训对残疾人自信心提升的效果。研究者采用的是( )。


A.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B.单后测控制组设计

C.行动研究

D.比较研究

答案:A
解析: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就是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再测。实验组前后变化与控制组前后变化的差异就是干预效果。题干中提到的属于前后测控制组设计。行动研究和比较研究属于定性研究。

第10题:

实验组和控制组后测实验设计的前提假设是

A.实验组和控制组是同质的
B.统计技术可以解决不进行前测造成的问题
C.后测工具的信度较高
D.实验设计的内部效度较高

答案:A
解析:
实验组和控制组后测实验设计没有前测,它要求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实验之前是不存在差异的。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