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50岁,临床诊断为缺铁性贫血,服亚铁盐类药物感觉胃不适,在营养咨询时

题目
女性,50岁,临床诊断为缺铁性贫血,服亚铁盐类药物感觉胃不适,在营养咨询时

医生所介绍含铁丰富的食物,应除外
A.动物肝脏
B.动物血
C.牛奶
D.肉类
E.鱼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女,32岁,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90g/L,临床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处方口服硫酸亚铁片。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不包括以下哪项()。

A、慢性失血,如溃疡病、月经量过多等

B、长期营养摄入不足

C、妇女妊娠或哺乳期

D、长期服用抑酸药物

E、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


正确答案:E

第2题:

患者,女性,45岁。头晕、乏力2个月,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医嘱予以硫酸亚铁口服。护士应指导患者该药的服用方法为

A.饭前服用

B.饭后服用

C.间隔8小时1次

D.任何时间都可以

E.睡前服1次


正确答案:B

第3题:

女性,50岁,临床诊断为缺铁性贫血,服亚铁盐类药物感觉胃不适,在营养咨询时医生所介绍含铁丰富的食物,应除外A、动物肝脏

B、动物血

C、牛奶

D、肉类

E、鱼类

所介绍的促进非血红素铁吸收的因素不包括A、维生素C

B、某些单糖

C、有机酸

D、膳食纤维

E、肉类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C


问题 2 答案:D

第4题:

患者,女性,25岁,因面色苍白、头晕、乏力1年余,加重伴心悸1个月来诊。经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贫血主要分为: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另外还有新生儿溶血性贫血。
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可选用的药物是

A.葡萄糖酸亚铁
B.右旋糖酐铁
C.叶酸
D.琥珀酸亚铁
E.乳酸亚铁

答案:C
解析:
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应去除病因和诱因,纠正偏食和不良烹饪习惯,同时补充叶酸及维生素B12。故选C。

第5题:

患者女,17岁。患缺铁性贫血,口服硫酸亚铁的方法是

A.饭前服
B.饭后服
C.每8小时服1次
D.早、午、晚和睡前各服1次
E.任何时间服

答案:B
解析:
口服硫酸亚铁的方法是选择饭后服用,减少铁剂对胃肠道的刺激反应。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解题关键:服用铁剂要饭后。

第6题:

不可与硫酸亚铁、次碳酸铋等金属盐类药物联用


正确答案:A

第7题:

患者女,17岁。患缺铁性贫血,口服硫酸亚铁的方法是

A、饭前服

B、饭后服

C、每8小时服1次

D、早、午、晚和睡前各服1次

E、任何时间服


参考答案:B

第8题:

患者,女,32岁,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90g/L,临床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处方口服硫酸亚铁片。作为药师在发药时,应告知患者为减轻胃肠道反应,硫酸亚铁片的适宜服用时间为()。

A、餐前30min

B、餐中

C、餐后

D、两餐之间

E、睡前


正确答案:C

第9题:

女性,50岁,临床诊断为缺铁性贫血,服亚铁盐类药物感觉胃不适,在营养咨询时

所介绍的促进非血红素铁吸收的因素不包括
A.维生素C
B.某些单糖
C.有机酸
D.膳食纤维
E.肉类

答案:D
解析:

牛奶中含钙量比较高,膳食中铁的良好来源为动物肝脏、全血、肉鱼禽类。其次是绿色蔬菜和豆类。少数食物如黑木耳、发菜、苔菜等含铁较丰富。
促进非血红素铁吸收的因素有:维生素C可将三价铁还原为亚铁离子,并可与其形成可溶性螯合物,故有利于非血红素铁的吸收。有研究表明,当铁与维生素C重量比为1:5至1:10时,铁吸收率可提高3~6倍。肉、鱼、禽类中含有肉类因子可促进植物性食品中铁的吸收。某些单糖、乳糖、有机酸以及胱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等氨基酸亦可促进铁的吸收。研究还发现核黄素对铁的吸收、转运与储存也具有一定作用。当核黄素缺乏时,铁的吸收、转运以及肝、脾储铁均受阻。不包括膳食纤维,所以本题答案选择D。

第10题:

患者女性,60岁,诊断为“缺铁性贫血”,给予口服铁剂治疗,应注意的是

A、可以同服磷酸盐类,辅助治疗缺铁性贫血
B、口服小苏打,减少胃酸分泌
C、口服西咪替丁,减少胃酸分泌
D、可以同服胰酶,辅助治疗缺铁性贫血
E、减少茶水等含鞣酸的饮料

答案:E
解析:
口服铁剂与制酸药如碳酸氢钠、磷酸盐类及含鞣酸的药物或饮料同用,易产生沉淀而影响吸收。本品与西咪替丁、去铁胺、二巯丙醇、胰酶、胰脂肪酶等同用,可影响铁的吸收;与维生素C同服,可增加本品吸收,但也易致胃肠道反应。故答案是E。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