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场地地震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 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对建造于II类场地上,结构自振周期为0. 40s,阻尼比为0.05的建筑结构进行截面抗震验算时,相应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题目
已知场地地震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 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对建造于II类场地上,结构自振周期为0. 40s,阻尼比为0.05的建筑结构进行截面抗震验算时,相应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A.0.08 B.0.10 C.0. 12 D.0. 16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由于II类场地误判为III类,在其它情况均不改变的情况下,(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结构自震周期T= 0.8s,阻尼比取0.05)造成对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用αII和αIII分别表示II类场地和III类场地)的影响将是下列( )种结果。
A. αII≈0. 8αIII B. αII≈αIII
C. αII≈1.25αIII 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第5. 1. 4条表5. 1. 4-2可知,特征周期为:TgII=0.35, TgIII=0.45;衰减指数为:γ=0.9。根据第5. 1.5条可得,αII=(TgII/T)γη2αmax,αIII=(TgIII/T)γη2αmax,αII/αIII = (TgII/TgIII)γ=(0.35/0.45)0.9 =0.798≈0. 8,αII≈0.8αIII。

第2题:

某建筑场地位于8度烈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 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场地类型为Ⅱ类,建筑物阻尼比为0.06,自震周期为2.5 S,该建筑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影响系数为( )。

A 0.04
B 0.05
C 0.17
D 0.20

答案:D
解析:
Tg=0.45+0.05=0.50(s)
αmax=0.9,曲线位于曲线下降段终点亦即直线下降段起点。

第3题:

下列哪个选项与确定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无关 ()
A.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
B.结构自震周期和阻尼比
C.50年地震基准期的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加速度
D.建筑结构的抗震设防类别


答案:D
解析:
.该题为理解题。《建筑抗震规范》5.1.4和5.1.5表明,地震影响系数与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远近震)、结构自震周期和阻尼比、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C选项)等有关。

第4题:

某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土层及其剪切波速如表,建筑物自震周期0.40 s,阻尼比0.05,按50年超越概率63%考虑,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取值是()。

(A)0. 14 (B) 0. 15 (C) 0. 16 (D) 0. 17


答案:C
解析:
据:①《面授班辅导讲义》第六十五讲。
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 2001)第5. 1. 4条、第5. 1. 5条。
(1)场地类别的划分:
①覆盖层厚度16m。
②场地等效剪切波速为:
场地为III类。
(2)多遇地震8度时,amax为0. 16,特征周期Tg为0.45 m。
(3)地震影响系数a = η2amax=0. 16。
答案为(C)。

第5题:

某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土层及其剪切波速度如表9-2所示。已知结构自振周期为0.40s,阻尼比为0.05。按50年超越概率63%考虑。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取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

A. 0. 14 B. 0. 15 C. 0. 16 D. 0. 17


答案:C
解析:
由题意可知,④层vs=460m/s,为③层(vs=180m/s)的2.56倍,且往下vs>400m/ s。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第4.1.4条第2款,可取地面至④层顶面的距离为覆盖层厚,即16.0m;
根据式(4.1.5-1)及式(4.1.5-2),

根据表4.1.6,场地类别为III类;
根据表 5.1.4-2,特征周期Ts=0.45s, T=0.4s<Tg=0. 45s,0.1<T<Tg;
根据图5.1.5的水平直线段,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公式为:α=η2αmax;
根据表5. 1.4-1,8度设防,αmax=0.16,
根据式(5. 1.5-3):

则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为:α=αmaxη2=0.16×1.0=0.16。

第6题:

某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为150m/s,覆盖层厚度60m。相应于建筑结构自振周期T=0.40S,阻尼比ξ =0. 05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值a最接近干下列哪个选项?
(A) 0.12 (B) 0. 16
(C) 0.20 (D) 0.24


答案:D
解析:

第7题:

某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4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覆盖层厚度为9m。建筑结构自振周期T=2.45s,阻尼比ζ=0.05。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计算罕遇地震作用时建筑结构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A、 0.074
B、 0.265
C、 0.305
D、 0.335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表得:覆盖层厚度为9m,场地类别为Ⅱ类。

第8题: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场地类型为II类,结构自振周期为1s,阻尼比ζ=0.05,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罕遇地震,计算地震烈度为8度时的地震影响系数α接近下列( )项数值。
A. 0.44 B. 0.45 C. 0.60 D. 0.90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 1.4条和第5. 1.5条,αmax = 0.90;又因为为8度罕遇地震,Tg =0.45;阻尼比ζ=0.05;则:

第9题:

某场地为Ⅱ类建筑场地,位于8度烈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 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物自震周期为1.6 s,阻尼比为0.05,多遇地震条件下该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为( )。

A 0.04
B 0.05
C 0.06
D 0.07

答案:D
解析:
Tg=0.40gTg<T<5Tg
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为曲线下降段,(ζ=0.05)αmax=0.24

第10题:

同一场地上甲乙两座建筑物的结构自震周期分别为T甲=0.25s,T乙=0.60s,已知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若两座建筑的阻尼比都取0.05,问在抗震验算时,甲、乙两座建筑的地震影响系数之比(a甲/a乙)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A. 1.6 B. 1.2
C. 0.6 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答案:A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