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及其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题目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及其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分析人发展的各个阶段。


正确答案:
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质的不同阶段,他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从出生到2岁这一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也是逐渐发展的,一般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的探究;其认识事物的顺序是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到探究外界事物;而且儿童渐渐获得了客体永久性,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儿童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恒性,客体永久性是后来认知活动的基础。本阶段儿童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为事物命名。
(2)前运算阶段(2~7岁)。运算是指内部化的智力或操作。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获得的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在这一阶段已经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其认知活动已经不只局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开始能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但这一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心理表象是直觉的物的图像,还不是内化的动作格式;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区分开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即所谓的泛灵论;而且认为其他的所有人跟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表现为不为他人着想,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本阶段儿童的思维还具有只能前推,不能后退的不可逆性;本阶段儿童在注意事物的某一方面时往往忽略其他的方面,即思维具有刻板性;与思维的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相联系,儿童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儿童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因此,皮亚杰认为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应多做事实性的技能性的训练。此外,本阶段儿童已经能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实际生活中只能刻板地遵守规则,不敢改变。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人形式运算阶段,又称命题运算阶段。本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本阶段儿童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并且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或违抗师长。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教师和家长不宜采用过多的命令和强制性的教育,而应鼓励和指导他们自己作决定,同时对他们考虑不全面的地方提出建议和改进。

第2题: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正确答案: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他将认知结构称为图式,图式是智力结构的基本单位。皮亚杰提出人类发展的实质是对环境的适应,这种适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他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算阶段(0—2岁):儿童思维开始萌芽,获得“客体永久性”概念。
(2)前运算阶段(2—7岁):这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主要表现在早期的符号功能、自我中心性和思维的片面性三个方面。
(3)具体运算阶段(7一11岁):“去自我中心”得到发展,获得了守恒概念。
(4)形式运算阶段(11一成人):儿童思维发展趋于成熟。

第3题:

试述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


正确答案:

第4题:

试述建构主义关于学习与教学的基本思想及其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


答案:
解析:
(1)基本观点:建构主义者提出了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和学生观。在知识观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在学生观上强调学习者本身已有的经验结构。
(2)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①从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出发,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个体对于现实的理解和假设,其受到特定经验和文化等的影响,因此每个人对知识所建构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要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因材施教。②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就是主体对学习客体的主动探索、不断变革,从而建构对客体意义理解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学生的有意义建构,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启发学生能够自主建构认知结构。③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统知识的传授,还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第5题:

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理论对教育的启示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

第6题:

联系小学教学实际,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正确答案:

第7题:

试论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教学含义。


参考答案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揭示了,儿童达到认知成熟所需要经过的4个阶段。 (l)感知运动阶段,其基本的特点是循环反应,婴儿的循环反应具有探索性和实验性,帮助
  婴儿形成最初的因果观念。这一阶段婴儿获得一项最重要的认知成果是形成了叫作“客体永
  久性”的认识。 (2)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的局限性是思维的不可逆性,典型地表现为“不能守
  恒”。皮亚杰的“三山实验”专门揭示了这一阶段的儿童“自我中心性”。 (3)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突出地表现在理解类包含和完成传递性排序的逻辑运
  算上。 (4)形式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特点是“抽象的”而非“具体的”、是“可能性的”而非“亲历性的”、是“逻辑的”而非“经验的”,皮亚杰曾用钟摆实验来考察儿童的假设.检验思维。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教学含义,体现在:
  第一,皮亚杰有意独立于学校教学来考察儿童的认知发展。如果我们认为学校的教学是
  要以儿童的发展水平为基础的,那么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就可以成为学校教学理
  论和实践的一般基础。即使对于“加速学生认知发展”的学校教学计划而言,皮亚杰理论仍不
  失为一个很好的参照。
  第二,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机制的理论虽然使用了一组带有生物学色彩的术语,却可以
  成为学校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一种启发性思想体系。因此从皮亚杰理论出发,教师可以得到很多
  更具体的理论体系的帮助,也能更好地理解其中某些理论(比如建构主义)的实质含义。
  第三,即使就具体学科而言,比如小学的算术或数学教学,皮亚杰理论也有重要的根本性
  启发作用。在皮亚杰看来,儿童在感知运动和前运算阶段的种种活动都同数学(算术、代数、几
  何)观念的形成有关联。在小学数学教学理论中是最值得钻研皮亚杰理论的。

第8题:

试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正确答案:

第9题: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正确答案:
(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各门具体的学科教学都应研究如何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适当的发展任务
(2)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形象的,有趣的材料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10题: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及其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答案:
解析:
(1)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他提出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岁~2岁)、前运算阶段(2岁~7岁)、具体运算阶段(7岁?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人)。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对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第一,按认知发展顺序设计课程。第二,教师应该安排教学内容,提高略微高于学生现有思维水平的教学。第三,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第四,重视社会交往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第五,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