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光合作用产物的运输路径,设计了如下实验:将图1所示的植物(a表示叶片,b表示茎、c表示果实、X表示某种气体)放入光合作用最适的温度和光照强度下培养,并随时记录。a,b和c三处放射物含量的数值如图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题目
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光合作用产物的运输路径,设计了如下实验:将图1所示的植物(a表示叶片,b表示茎、c表示果实、X表示某种气体)放入光合作用最适的温度和光照强度下培养,并随时记录。a,b和c三处放射物含量的数值如图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根据实验要求应该用氧元素做放射性同位素进行实验研究
B.X中该元素转化为氧气分子的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C.t1时刻不是光合作用的结束点,S2的值表示种子的呼吸量
D.若适当提高温度,则图2中的S1和S2的值都将变小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为了探究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中量的关系,某兴趣小组做了五组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则表格中记录的x和y的数值应分别为

A.2.24、4.98
B.2.24、6.40
C.3.36、5.12
D.3.36、4.98

答案:B
解析:

第2题:

如图1表示某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相对变化。对植物生理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强度不为零
B.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C.光照强度为c时,光合作用强度是呼吸作用强度的两倍
D.光照强度为d时,光合作用从环境中吸收2单位CO2

答案:D
解析:
光照强度为a时.有C02释放没有氧气的释放,说明此时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光照强度为b时,CO2的释放等于02的产生总量,说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只有一半用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B错误;光照强度为c时,O2的产生总量等于a时的CO2的释放量,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C错误;光照强度为d时,O2的产生总量是实际光合速率,也就是光合作用CO2吸收总量为8,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是6,因此光合作用从环境中吸收2单位CO2,D正确。

第3题:

如图2-5所示的树形文件系统中,方框表示目录,圆圈表示文件,“/”表示路径的分隔符,“/”在路径之首表示根目录。

在图2-5中,假设当前目录是A1,“pr'’表示打印命令,那么打印根目录中的文件f1的正确命令是(23)。

A.pr A1/Y1/f1

B.pr Y1/f1

C.pr../f1

D.pr..f1


正确答案:C
解析:在图2-5文件系统的树形目录结构中,树的根节点为根目录,数据文件作为树叶,其他所有目录均作为树的节点。从树根开始,把全部目录文件名与数据文件名,依次用“/”连接起来,构成该数据文件的路径名。从树根开始的路径名称为绝对路径名,从当前目录开始的路径名称为相对路径名。假设当前目录是A1,“pr”表示打印命令,那么打印根目录中的文件f1的正确命令是“pr../f1”,其中“..”表示当前目录的上一级目录,恰好为根目录。因此,(23)空缺处的正确答案为C。

第4题:

已知光照强度、温度、 浓度等是限制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环境因素。图7表示某植物在最适温度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对 的吸收情况;图8表示八月份的某一晴天,一昼夜中该植物对 的吸收和释放情况。

问题:

(1)在图7中,W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是 ,Y点表示的意义是 。(6分)

(2)由图8可知,在一天中该植物有机物积累量最少的是 点,最多的是 点(6分)

(3)图8中e点是一天中光照最强的时候,此时植物对 的吸收明显降低的原因是 。(3分)


答案:
解析:

第5题:

已知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等是限制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环境因素。图7表示某植物在最适温度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对O2的吸收情况;图8表示八月份的某一晴天,一昼夜中该植物对CO2的吸收和释放情况。

问题:
(1)在图7中,W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是__________,Y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6分)
(2)由图8可知,在一天中该植物有机物积累量最少的是__________点,最多的是__________点。(6分)
(3)图8中e点是一天中光照最强的时候,此时植物对CO----2的吸收明显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3分)


答案:
解析:
(1)CO2浓度;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既不吸收来自外界的O2,也不释放O2到空气中 (2)c;g
(3)e点是光照强度最强的时刻,植物为了防止蒸腾作用散失过多水分,关闭部分气孔,而气孔又是CO2进入植物的通道,所以CO2的吸收量降低
解析:(1)从题干可知,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等是限制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环境因素,并且图7表示某植物在最适温度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对O2的吸收情况。所以,从图中可知形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是除了光照强度和温度以外的因素,即CO2浓度。从图7中1,点处可以看出,此处O2的释放量和O2的吸收量是相等的,并且都为O,所以Y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既不吸收O2,又不释放O2。
(2)从图8中可以看出,a点处CO2的释放量开始减少,即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从a点到c点的时间段内,CO2的释放量逐渐减少,意味着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强,但是呼吸作用强度仍然大于光合作用强度,植物体处于消耗有机物的状态。直到c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c点到g点的时间段内,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植物处于积累有机物的状态。g点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而9点以后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又处于消耗有机物的状态。因此,一天中植物有机物积累量最少的是C点,最多的是g点。
(3)从题干以及图8可以看出,e点是一天中光照最强的时候。此时植物对CO2的吸收明显降低的原因是植物为了防止蒸腾作用散失过多水分,关闭了部分气孔,而气孔又是CO2进入植物的通道,所以CO2的吸收量降低。

第6题:

某植物叶片上气孔的开放和关闭情况如图4所示,箭头表示某种物质的运动方向,则这种物质可能是(  )。


A.水
B.空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
气孔是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气孔在光合、呼吸、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气的通路,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在生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保卫细胞壁因外侧较薄而内侧较厚,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并合,气孔闭合。所以控制气孔的开闭的结构是保卫细胞.而控制气孔的开闭的物质是水分。故本题选择A选项。

第7题:

从海洋的不同深度采集到4种类型的浮游植物(I、II、III、IV),测定了每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如图6所示。

回答问题:
(1)海洋中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是_________。
(2)在低光照条件下,浮游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光强成_________关系,过强的光照导致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_。
(3)这4种植物中最适光照强度最低的是_________,它们在海洋中从深到浅分布依次为。


答案:
解析:
(1)糖类 (2)正相关;降低
(3)Ⅳ;Ⅳ、Ⅲ、Ⅱ、I

第8题:

阅读以下函数说明和C代码,将C程序中(1)~(5)空缺处的语句填写完整。

[说明]

函数int Toplogical(LinkedWDigraphG)的功能是对图G中的顶点进行拓扑排序,并返回关键路径的长度。其中,图G表示一个具有n个顶点的AOE-网,图中顶点从1~n依次编号,图G的存储结构采用邻接表表示,其数据类型定义如下。

例如,某AOE-网如图6-22所示,其邻接表存储结构如图6-23所示。

[函数]


正确答案:是一道要求读者掌握数据结构中拓扑排序和求关键路径问题的算法分析及设计题。本题的解答思路如下。 AOE网(Activity On Edge network边表示活动的网)是一个带权的有向无环图其中顶点表示事件弧表示活动权表示活动持续的时间。通常AOE网可以用来估算工程的完成时间。 在AOE网中入度为0的顶点为源点出度为0的顶点为汇点。由于有些活动可以并行地执行因此从源点到汇点的路径中长度最长的路径称为关键路径(路径长度即指路径上各种活动持续时间之和)。表示事件的顶点存在最早、最晚发生时间。若以顶点V1表示源点、顶点Vn表示汇点则汇点的最早发生时间和最晚发生时间是一致的并且等于关键路径的长度。 设顶点Vj的最早发生时间用ve(j)表示则ve(j)是指从源点V1到Vj的最长路径长度(时间)。这个时间决定了所有从Vj发出的弧所表示的活动能够开工的最早时间。 ve(j)计算方法为 其中T是所有到达顶点j的弧的集合;dut(Ij>)是弧Ij>上的权值;n是网中的顶点数(即汇点的序号)。 显然上式是一个从源点开始的递推公式。Ve(j)的计算必须在Vj的所有前驱顶点的最早发生时间全部求出后才能进行。这样必须对AOE网进行拓扑排序然后按拓扑有序序列逐个求出各顶点事件的最早发生时间。 拓扑排序是将有向无环图中所有顶点排成一个线性序列的过程并且该序列满足:若在有向图中从顶点Vi到Vj有一条路径则在该线性序列中顶点Vi必然在顶点Vj之前。可见拓扑排序序列是由有向图中的所有顶点构成的一个线性序列在这个序列中体现了所有顶点之间的优先关系。 对AOE网进行拓扑排序的步骤如下: ①首先在AOE网中选择一个入度为0(没有前驱)的顶点且输出它。 ②然后从网中删除该顶点并且删除以该顶点为始点的所有引出边。 ③重复上述两个步骤直至网中不存在入度为0的顶点为止。 在拓扑排序过程中有可能同时存在多个入度为0的顶点函数中用顺序栈Stack[]暂存入度为0且没有进入拓扑序列的顶点。 本试题所给出的算法首先申请了3块连续的地址空间分别用来存放关键路径长度、网中各顶点的入度及入度为0的顶点编号它们的首地址分别存放在指针变量Ve、indegree、Stack中。 算法主体是由3个for循环和3个while循环组成。第1个for循环即for(j=1;j=G.n;j++){ve[j]=0; indegree[j]=O;}主要完成数组初始化的功能。 进行拓扑排序之前应先求出网中每个顶点的入度并存入数组indegree[]中从而将“从网中删除该顶点及其与该顶点有关的所有边”的操作转换为“相关顶点的入度减1”一旦发现某个顶点的入度变为0就将其编号压入堆栈。从而将选择入度为0的顶点转化为从Stack中弹出栈顶元素所代表的顶点。 题目中顶点从1开始编号顶点Vi的编号为i第2个for循环代码主要完成求网中各个顶点的入度的功能。 在有向图中若以V2为尾的弧有V2V4>且权值为30、V2V6>且权值为50则其的邻接表表示形式是:V2→430→650^。 因此扫描顶点V2的邻接表可以将邻接于V2的所有顶点的入度加1即(1)空缺处应填入“indegree[p ->adjvex)++”或其等价形式。 第3个for循环语句主要完成求网中入度为0的顶点并保存其编号的功能。以下代码实现拓扑排序并求解各个顶点时事件的最早发生时间。 由于入度为0的顶点由栈中弹出根据变量w在后续代码中所起的作用——存放网中没有直接前驱的顶点并通过printf语句输出可知(2)空缺处应填入“Stack[top--]”或其等价形式。 然后在网中删除没有直接前驱的顶点和以该顶点为始点的所有引出边并通过内嵌的while循环语句把这些引出边对应的终点的入度减1即将邻接到顶点w的各个顶点(p->adjvex)的入度减1再判断它们是否也是入度为0的顶点。因此(3)空缺处应填入“indegree[p->adjvex]——”或其等价形式。 同时对于顶点p->adjveX而言当删除其所有引入边之后从源点出发到达它的最长路径长度也就计算出来了所以每删除一条到达顶点p->adjvex的引入边都要查看一下最长路径长度是否需要更新。因此(4)空缺处填入“ve[w]+p->weight>ve[p->adjvex]”或其等价形式。 算法程序的最后部分通过return语句返回该图的关键路径长度即汇点的最早发生时间(该AOE网的关键路径长度)。由于AOE网中汇点未必是编号最大的顶点但它必然是从栈中弹出的最后一个顶点因此(5)空缺处填入“ve[w]”或其等价形式。
是一道要求读者掌握数据结构中拓扑排序和求关键路径问题的算法分析及设计题。本题的解答思路如下。 AOE网(Activity On Edge network,边表示活动的网)是一个带权的有向无环图,其中顶点表示事件,弧表示活动,权表示活动持续的时间。通常,AOE网可以用来估算工程的完成时间。 在AOE网中,入度为0的顶点为源点,出度为0的顶点为汇点。由于有些活动可以并行地执行,因此从源点到汇点的路径中,长度最长的路径称为关键路径(路径长度即指路径上各种活动持续时间之和)。表示事件的顶点存在最早、最晚发生时间。若以顶点V1表示源点、顶点Vn表示汇点,则汇点的最早发生时间和最晚发生时间是一致的,并且等于关键路径的长度。 设顶点Vj的最早发生时间用ve(j)表示,则ve(j)是指从源点V1到Vj的最长路径长度(时间)。这个时间决定了所有从Vj发出的弧所表示的活动能够开工的最早时间。 ve(j)计算方法为 其中,T是所有到达顶点j的弧的集合;dut(I,j>)是弧I,j>上的权值;n是网中的顶点数(即汇点的序号)。 显然,上式是一个从源点开始的递推公式。Ve(j)的计算必须在Vj的所有前驱顶点的最早发生时间全部求出后才能进行。这样必须对AOE网进行拓扑排序,然后按拓扑有序序列逐个求出各顶点事件的最早发生时间。 拓扑排序是将有向无环图中所有顶点排成一个线性序列的过程,并且该序列满足:若在有向图中从顶点Vi到Vj有一条路径,则在该线性序列中,顶点Vi必然在顶点Vj之前。可见,拓扑排序序列是由有向图中的所有顶点构成的一个线性序列,在这个序列中体现了所有顶点之间的优先关系。 对AOE网进行拓扑排序的步骤如下: ①首先在AOE网中选择一个入度为0(没有前驱)的顶点且输出它。 ②然后从网中删除该顶点,并且删除以该顶点为始点的所有引出边。 ③重复上述两个步骤,直至网中不存在入度为0的顶点为止。 在拓扑排序过程中,有可能同时存在多个入度为0的顶点,函数中用顺序栈Stack[]暂存入度为0且没有进入拓扑序列的顶点。 本试题所给出的算法首先申请了3块连续的地址空间,分别用来存放关键路径长度、网中各顶点的入度及入度为0的顶点编号,它们的首地址分别存放在指针变量Ve、indegree、Stack中。 算法主体是由3个for循环和3个while循环组成。第1个for循环,即for(j=1;j=G.n;j++){ve[j]=0; indegree[j]=O;},主要完成数组初始化的功能。 进行拓扑排序之前,应先求出网中每个顶点的入度并存入数组indegree[]中,从而将“从网中删除该顶点及其与该顶点有关的所有边”的操作转换为“相关顶点的入度减1”,一旦发现某个顶点的入度变为0,就将其编号压入堆栈。从而将选择入度为0的顶点转化为从Stack中弹出栈顶元素所代表的顶点。 题目中顶点从1开始编号,顶点Vi的编号为i,第2个for循环代码主要完成求网中各个顶点的入度的功能。 在有向图中,若以V2为尾的弧有V2,V4>且权值为30、V2,V6>且权值为50,则其的邻接表表示形式是:V2→4,30→6,50^。 因此,扫描顶点V2的邻接表可以将邻接于V2的所有顶点的入度加1,即(1)空缺处应填入“indegree[p ->adjvex)++”或其等价形式。 第3个for循环语句主要完成求网中入度为0的顶点并保存其编号的功能。以下代码实现拓扑排序并求解各个顶点时事件的最早发生时间。 由于入度为0的顶点由栈中弹出,根据变量w在后续代码中所起的作用——存放网中没有直接前驱的顶点,并通过printf语句输出,可知(2)空缺处应填入“Stack[top--]”或其等价形式。 然后,在网中删除没有直接前驱的顶点和以该顶点为始点的所有引出边,并通过内嵌的while循环语句把这些引出边对应的终点的入度减1,即将邻接到顶点w的各个顶点(p->adjvex)的入度减1,再判断它们是否也是入度为0的顶点。因此(3)空缺处应填入“indegree[p->adjvex]——”或其等价形式。 同时,对于顶点p->adjveX而言,当删除其所有引入边之后,从源点出发到达它的最长路径长度也就计算出来了,所以每删除一条到达顶点p->adjvex的引入边,都要查看一下最长路径长度是否需要更新。因此,(4)空缺处填入“ve[w]+p->weight>ve[p->adjvex]”或其等价形式。 算法程序的最后部分,通过return语句返回该图的关键路径长度,即汇点的最早发生时间(该AOE网的关键路径长度)。由于AOE网中汇点未必是编号最大的顶点,但它必然是从栈中弹出的最后一个顶点,因此(5)空缺处填入“ve[w]”或其等价形式。

第9题:

某种植物的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的关系如图7所示,P点的生物学含义是(  )。


A.无光合作用,有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达到动态平衡
C.无呼吸作用,有光合作用
D.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不进行

答案:B
解析:
图示中的P点是光补偿点,即植物在一定的光照下,光合作用吸收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数量达到平衡状态时的光照强度。植物在光补偿点时,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机物的形成和消耗相等,不能积累干物质。故本题选择B选项。

第10题:

下图是某两种典型的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吸下CO2收量的曲线示意图。

据图回答:

(1)表示阳生植物的曲线是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点表示②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速率相等。(6分)

(3)在c点前,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比阳生植物________。(3分)


答案:
解析:

阳生植物的光饱和点和补偿点都高干阴生植物。b1和b2为光的补偿点,表示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与
呼吸作用产生的CO的量是相等的。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