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应根据其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或非农业人口的数量分为4个等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题目
城市应根据其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或非农业人口的数量分为4个等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Ⅰ等城市指特别重要的城市或非农业人口不低于150万,防洪标准不低于200年一遇
B.Ⅱ等城市指特别重要的城市和非农业人口大于150万,防洪标准大于200年一遇
C.Ⅱ等城市指重要的城市或非农业人为150万~50万,防洪标准为200~100年一遇
D.Ⅳ等城市指一般城市或非农业人口不大于20万,防洪标准为50~20年一遇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城市应根据其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或非农业人口的数量分为四个等级。其中Ⅰ级(特别重要的城市)非农业人口≥150万人,其防洪标准(重现期/年)为多少年?( )

A.≥50年
B.≥150年
C.≥200年
D.≥250年

答案:C
解析:

第2题:

城市应根据( )分为4个等级。

A.重要性
B.非农业人口数量
C.防护区人口数量
D.防护区耕地面积

答案:A,B
解析:

第3题:

城市防洪标准确定依据是:( )

A.洪水重现期或非农业人口数量
B.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或非农业人口数量
C.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或洪水重现期
D.洪水重现期或农业人口数量

答案:B
解析:

第4题:

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其留置的数量应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和重要性确定,不宜少于()组,且不应少于()组。


正确答案:10;3

第5题:

在城镇体系规划中,下列哪项是确定其等级规模结构的主要工作?( )

A.将城镇按其行政地位分为若干等级,调整其规模
B.调整城镇级别,将规模达到设市标准的城镇升格为市
C.按人口规模确定中心城市的级别
D.根据城市地位和人口规模划分等级规模

答案:D
解析:
城镇体系规划是根据地域分工的原则,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第6题:

城市根据其政治、社会经济地位或当量经济规模指标分为四个防护等级,其中防洪标准为50~100年的是( )。

A.大于等于150万人的特别重要的城市
B.大于50万小于150万人的重要城市
C.大于20万小于50万人的中等城市
D.小于等于20万人的一般城镇

答案:C
解析:
《防洪规范》(GB50201—2014)规定,大于或等于150万人的特别重要的城市,防洪标准为大于或等于200年;大于50万小于150万人的重要城市,防洪标准为100~200年;大于20万小于50万人的中等城市,防洪标准为50~100年;小于或等于20万人的一般城镇,防洪标准为20~50年。

第7题:

乡村应根据( )分为4个等级。

A.重要性
B.非农业入口数量
C.防护区人口数量
D.防护区耕地面积

答案:C,D
解析:

第8题:

城市的防洪标准是根据以下哪些要素进行分级的?( )Ⅰ.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性;Ⅱ.非农业人口的数量;Ⅲ.洪水重现期;Ⅳ.最大洪水

A.Ⅰ、Ⅱ
B.Ⅰ、Ⅲ
C.Ⅱ、Ⅲ
D.Ⅲ、Ⅳ

答案:A
解析: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第2.0.1条规定,城市应根据其社会地位的重要性或非农业人口的数量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特别重要的城市(非农业人口≥150万人,防洪标准重现期≥200年)、重要城市(非农业人口150~50万人,防洪标准重现期200~100年)、中等城市(非农业人口50~20万人,防洪标准重现期100~50年)、一般城镇(非农业人口≤20万人,防洪标准重现期50~20年)。

第9题:

下列关于城市管理重要性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城市高度集密集的特征
  • B、城市的重要地位
  • C、加强政府行政干预
  • D、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正确答案:C

第10题:

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其留置数量应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和重要性确定,不宜少于10组,且不应少于3组。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